• 鉴赏学习 |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私奔诗”,结尾14个字太震憾,给所有女人上了一课!
  • 楼主: 袁方铭 |查看: 35558|回复: 0
袁方铭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袁方铭 发表于 2023-11-9 20:47:3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诗词魅力
发表于广西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和皇帝有一句定情诗: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了断肠的相思,可谓一见钟情。

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与男子私奔后被弃的悲剧。

白居易用此诗来劝诫女子,勿要轻易与人私奔,其中的怜惜之情,令人动容。

《井底引银瓶》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诗的小序“止淫奔也”,就知道白居易写这首诗是为了劝止那些准备私奔的女子。淫奔:指男女私奔。

在封建社会,私奔是一种大胆的自由恋爱的行为,却为世俗、舆论不容。

白居易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写自己与心上人私奔后,不为婆家和母家所容,被抛弃后,无家可归的悲剧结局,以此告诫世间女子:不要那么轻易的许身与人,与人私奔呀!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

此诗用倒叙的手法,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三句是第一部分,女子以银瓶和玉簪作比,瓶沉簪折喻意女子与心上人感情断绝,就要分离。

第二部分叙述了女子与男子相遇的过程。
女子本是良家子,有娇美的容颜,清白家庭,只因为与男子相遇,就陷入相思,两人以松柏为誓,女子感动之下,不惜私奔随男子而去。

第三部分写女子来到爱人家里时,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到了男子家五六年,长辈时常对女子说:明媒正娶才是正妻,你私奔而来,只能做妾,连家族里的祭祀都不能参加。女子知道,这个家里是不能长久住下去的。

可是她能去哪里呢?女子说:我不是没有家,只是因为与你私奔,羞愧回到家乡。因为与你的一日恩情,而造成了我一生的悲剧。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女子私奔,就意味着与父母亲人背离,是为整个社会不耻的事情。

第四部分写女子的感慨和对他人的劝诫。
最后,女子凄惶地说:以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小人家的痴情女儿们,这世间,多是痴情女子负心汉,千万不要轻易对他人许诺终身。

看似劝戒,实为叹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歌的基调因之也变得深沉且凝重。

诗中的女子是纯洁可爱的,是勇敢的,可是,在“奔者为妾”的封建时代,如果她遇不到一个对她始终如一的人,她的一生就是个悲剧




上一篇:24副禅意对联,读懂5句,烦恼全消
下一篇: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气象壮阔,被称作“词中魁首”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井泉水 2023-11-10 13:19 +1
黄代燮 2023-11-10 07:57 +1
馮志兵 2023-11-10 06:57 +1
吕森 2023-11-10 06:04 +1
极品酝酿 2023-11-10 00:46 +1
今夜.启明星 2023-11-9 22:52 +1
东方.启明星 2023-11-9 22:46 +1
洋河居士 2023-11-9 21:02 +1
+1
35558°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