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426

积分
发表于 2023-12-31 17:08: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一个晚辈,没有体验过。但从诗歌中还是触动了老一辈人当知青的体验。感受到了老一辈青春的活力。
发表于 2024-1-15 11:40: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扬扬洒洒的一篇长诗,可见功力之深厚,甚是欣赏!当大多数文人都选择噤喏寒蝉的时候,难得先生敢于直言……
发表于 2024-1-15 12:14: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属于“可以教育得好”的子女而下乡的知青,苦难更多!

主题

好友

39

积分
发表于 2024-2-23 15:40: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恭喜前辈
发表于 2024-2-27 03:34: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辈子”  想起来 有些可笑  不太现实了

主题

好友

4617

积分
发表于 2024-2-27 19:08: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黄新 发表于 2023-12-31 09:00
苏联专家撤走后,国内工业项目大都成了半拉子工程,工厂开工不足,城里的学子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只能分散到农村来消化无业可就的城市青年了。

不上山下乡就饿死了,可惜大多数知识青年不究其因,只知怨恨。
发表于 2024-6-21 07:34: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董兆仪 发表于 2024-02-27 19:08
不上山下乡就饿死了,可惜大多数知识青年不究其因,只知怨恨。

呆在城里有国家的供应粮,怎么会饿死?下乡去占了农民的本就少得可怜的耕地口粮,就连三年大饥荒,饿死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

主题

好友

4617

积分
发表于 2024-6-23 19:52: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刘郎远树 发表于 2024-06-21 07:34
呆在城里有国家的供应粮,怎么会饿死?下乡去占了农民的本就少得可怜的耕地口粮,就连三年大饥荒,饿死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

那几年粮食用于还苏联逼债了,全留在城里不够吃,主要是苏联撤走,好多项目停了,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说是上山下乡,其实就是粮食不够了。

主题

好友

1419

积分
发表于 2024-8-16 14:30: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2927

积分
发表于 2025-4-22 15:22: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君若说荒唐,农民情何堪?
但愿公粮返,养鸡不养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