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故事 |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界与人间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745|回复: 0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3-7-28 18:56: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1.jpg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取法《史记》“太史公曰”,于篇末抒发议论,名为“异史氏曰”。

在近五百篇的小说中,写有“异史氏曰”的有一百九十四则;对于这些志怪故事的来源,蒲松龄曾言:

“情类黄册,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即是说,作者尊重这些故事,没有进行再创造,只是艺术的再现。

可作者又不愿意客观地再现这些故事为满足,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托;因而采取了“异史氏曰”的形式,为这部小说拉近了志怪故事与人间的距离,增添了现实表现力。

01

蒲松龄借《聊斋志异》抒发孤愤之言,但假鬼狐故事并不足以抒其意,遂用“异史氏曰”让他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抒胸臆。

所以“异史氏曰”大多言出肺腑,激情横溢,常含辛辣之语:

“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设者,罪减平人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

这番言语激情旷达,热烈澎湃,兼顾抒情与评述,情理俱在,这不就是一篇讨赃官恶史的檄文?

怀抱奇才而不得志的蒲松龄,言及科第举业、世态炎凉,也总是悲愤交加,不能自已,笔酣墨饱,情见于言。如下面两段“异史氏曰”:

嗟呼!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娜偷。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叶生》)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痴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唇楼海市中求之耳!(《罗刹海市》)

前者是对生“困名场”、死“入北闱”的叶生所作的论述,后者是由以丑为美、颠倒妍媸的罗刹国引起的议论。

二者都是作者自己内心积郁的直接倾泻,如泣如诉,充满着悲怆沉抑之气,愤叹之情溢于言表。

“异史氏曰”皆发自真心,所言既不像狐鬼故事那样隐晦曲折,又没有忸怩粉饰之态,而将其思想情感,连同种种内心矛盾,和盘托出,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蒲松龄。

他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冷嘲热讽,时而又谈笑风生,从其中可以想见其心理、品格,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02

《聊斋志异》多取神话题材,鬼狐怪异之事,往往与现实社会距离很远。而“异史氏曰”恰当的点拨常能连接志怪世界与真实人间,开阔读者的思路,使作品的现实意义更为鲜明。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2.jpg

《李伯言》写阴间断案不得徇私:阎罗一动偏袒之心,殿上登时起火,焰烧梁栋。“异史氏曰”将阴间和阳世联系起来作对比:

“阴司之刑,修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关说不行,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耳!”

如此一点,自然引起人们对于现实深入地思考,得出阳世暗无天日的结论。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3.jpg

《王六郎》也是如此,故事写的是渔夫与溺鬼为友,溺鬼作了土地神,渔夫远道往访,相知如故——乍看只是歌颂至诚的友谊,加上事涉怪诞,讽世之意易被忽略。

异史氏以“置身青云,无忘贫贱”八字点出要旨,随即叹曰:“今日车中贵公宁复识戴笠人哉!”此句一出,豁然开朗,顿有云开日见、意象一新之感。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4.jpg

还有如在《画壁》中,说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一天到庙中参观游览,见那东壁画有散花天女其中有少女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便神摇意夺,如同驾雾,居然到了壁上,接着便被少女引一小舍,遂与押好。

正在这时,孟龙潭在殿中不见了朱孝廉,便问老僧,老僧弹着壁画说:何久游不归?呈又说:游侣朱待矣。朱便从壁画中下来,十分惊讶,便问老僧,老僧说:“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

读者读到这里也不能解,所以异史氏曰:

“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裹境,人有襄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十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僧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应该怎样理解作品中老僧所说的“幻由人生”呢?作者解释说,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实是亵境出自淫心,怖境出自亵心,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也。

这就使我们读之大悟而又大快,回头再想那构思,愈觉巧妙,新奇,境界层出。

《聊斋志异》中有些怪异传说,思想复杂,显而易见的意义未必可取,甚至有害,而一些潜藏很深的思想因素却很可贵;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将它发掘、强调出来,遂使作品大为生色。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5.jpg

《三生》就是个突出的例子:某缙绅由于行多玷,死后被罚作马、作物、作蛇,后因不残生类,复转为人,且举孝廉;单看这故事,较为明显地宜扬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而异史氏曰:

“毛角之铸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

这一笔可谓奇峰突起,出人意表,发人深省,把读者的思路和作品的矛头一并引向王公大人,致使轮回思想暗然失色,这就有了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效了。

03

孤介峭直的蒲松龄,有一双正视现实的眼睛和一颗同情人民疾苦的良善之心。他多于所见所感最深之处着笔落墨,把现实生活和作品形象激发的思想火花凝成简短、精辟的文句,星散在各篇之中,成为重要思想精华。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6.jpg

这也是《聊斋》“异史氏曰”的文字风格的最大特点: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般几十字,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如: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促织》“昔之民社官,皆势家役耳。”《王大》“普告天下大人先生:出人面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鬼哭》“物之尤者祸之府。”《石清虚》“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一圣贤。”《杨大洪》“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夏雪》“不遭跋启之恶,不知靖献之忠。”《珊瑚》

这些短句无不可作为警示之语反复诵读。还有如《阿宝》论痴: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彼孙子何痴乎?

以区区数语道出一种物理人情,明晰透彻,言简意赅。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7.jpg

虽有几则“异史氏日”达数百字,单读起来却不觉长。《王十》论盐道就是如此:

“盐之一道,朝廷之所谓私,乃不从乎公者也,官与商之所谓私,乃不从乎其私者也。”这开头两句洞见症结,可当一篇盐法论。

再看下文:

“漏数万之税非私,而负升斗之盐则私之,本境售诸他境非私,而本境买诸本境则私之,冤矣!律中盐法最严,而独于贫难军民背负易食者不之禁;今之一切不禁,而专杀此贫难军民!”

可谓是层层驳斥,句句中肯,字字有力。最精彩的还是后面这几句:

“然则为贫民计,莫若为盗及私铸耳—盗者白昼劫人,而官若聋,铸者炉火亘天,而官若瞽,即异日淘河(死后被罚淘奈河),尚不至如负贩者所得无几,而官刑立至也!”

这篇“异史氏曰”虽达三百字,但文字节奏明快,提纲挈领,读来也不觉冗长。

04

《聊斋志异》是小说,又不尽是小说。少数篇章纯属怪异传闻的记录,并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只是由于“异史氏曰”的发挥,才与真实的人间产生联系,具有了现实意义。

《黑兽》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虎惧黑兽的怪闻不过说明“凡物各有所制”而已, 异史氏由此联系到弥猴畏狨、任其择肥而食的情况, 随后又作了如下的类比和发挥:

“余尝谓贪吏似狨, 亦且揣民之肥瘠而志之, 而裂食之,而民之戢耳听食,莫敢喘息,蚩蚩之情,亦犹是也。可哀也夫! ”

其落脚点不同于其他故事那样对横暴官吏的抨击,而是从百姓角度出发,对百姓受到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虽然他也说“凡物各有所制”,但也指出“理不可解”,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有怒其不争的味道。

“异史氏曰”:蒲松龄走向台前,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8.jpg

还有如《劳山道士》,正文写王生慕道学仙,又不能作苦,穿墙之术没学成,头上碰个大疙瘩。故事的批评了骄惰、幸进、投机取巧。然而异史氏置此不论,而从穿墙法术出发作如下言:

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诒其旨,始之曰:“执此术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这段评述指斥“舐痈吮痔”之行,抨击“宣威逞暴”之术,这是正文根本没有涉及的,是作者有感于现实的人生所作的发挥。

王生的穿墙而行,与逞暴横行并无本质的联系,但在希图“行而无碍”这一点上相似相合。作者利用了这个契合点,使上述发挥水到渠成,毫无生硬之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现实力量。

蒲松龄并非雄谈博辩之士,而是个蕴藉深远的恂恂然长者。他将一腔孤愤、满腹牢骚、平生感概,寄之于笔端。

与“太史公曰”的史家之笔不同,“异史氏曰”兴之所至,涉笔成趣, 喜笑怒骂, 利用志怪故事观照真实的人间社会,讽谕世情,直抒胸臆,既锋利痛快, 又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马振方:《<聊斋志异>面面观》[M]. 北京出版社,2019年.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作者:萧凤拙




上一篇:蒲松龄为写《聊斋志异》下了苦功,供路人免费喝茶抽烟,还陪闲聊
下一篇:唐朝脸皮最厚的诗人,中状元后宿青楼写诗炫耀,句句俗气却流传千年!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陈之力 2023-10-1 18:30 +1
豐達 2023-7-30 19:24 +1
小敏 2023-7-29 22:00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745次
+1
745°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