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2-7-3 20:21:4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赏析:

这是《和孔密州五绝》中的第三首。孔密州,即孔宗翰,字周翰,曾任将作监主簿,知蕲、密、陕、扬、洪、兖六州,宋元祐初任司农少卿、刑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滁州,未拜而卒。事见《东都事略》本传。苏轼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冬罢密州任,孔宗翰继任知州,故称“孔密州”。宋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到徐州任,作此诗寄孔。

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不但精确地把握住了春末夏初梨花、柳叶的特征,而且暗含伤春之感。初春时节,柳叶初发,叶子是嫩绿色的;梨花盛开之时,柳叶颜色转为深青色,说明春天已一去不返。

第二句是前句的回复,以“柳絮飞”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应“梨花淡白”。但读起来并不觉得重复,反而觉得更有情致,伤春之情更浓。这是因为第一句写梨花、柳叶之色,第二句写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之状,而回复的句式又加重了抒情色彩。

正因为第一、二句已暗含伤春之感,因此第三句即以“惆怅”二字开头。“东栏一株雪”,指“东栏梨花”。有的本子写作“二株雪”,查慎行说:“二,当作一。”(《初白庵诗评》)明人郎瑛认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熳”。俞樾反驳说:“此真强作解事者!首句‘梨花淡白’即本题也,次句‘花满城’本承‘梨花淡白’而言。若易首句为‘桃花烂熳’,则‘花满城’当属桃花,与‘惆怅东栏一株雪’了不相属,且是咏桃花,非复咏梨花矣。此等议论,大是笑柄。”(《湖楼笔谈》)这个说法驳得很痛快,苏轼以“词理精确”见长,不仔细体味苏诗原意而欲妄改之,只能留下“笑柄”而已。

末句补足前句,正是“惆怅”的内容。苏轼由梨花的盛开感到人生的短促,充满了“人生如寄”(王文濡《宋元明诗评注》)之感。据洪迈《容斋随笔》所载,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好诵东坡《梨花》绝句……每吟一过,必击节叹赏不能已,文潜盖有省于此云”。所谓“有省于此”,或许是因为张耒也有“人生如寄”的感慨吧!陆游说:“东坡固非窃(杜)牧之诗者,然竟是前人已道之句,何文潜(张耒)爱之深也?岂别有所谓乎?”陆游所说的“别有所谓”就是洪迈所说的“有省于此”,都是指张耒同苏轼产生了共鸣,尽管关键的两句“是前人已道之句”,仍“击节叹赏不能已”。

苏轼其人才气横溢,其诗纵横恣肆,某些诗确实“伤率、伤慢、伤放、伤露”(《纪评苏诗》)。而这首诗却涵蕴甚深,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正如《唐宋诗醇》所评:“浓至之情,偶于所见发露,绝句中几与刘梦得争衡。”

(曾枣庄)

责任编辑:贾倩




上一篇:清代郑板桥这首诗,全诗无一竹字,却句句不离竹,年年入选课本!
下一篇:我自横刀点评墨染千秋诗社《点墨研朱》(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青竹 2022-7-10 00:27 +1
情澜女书 2022-7-4 22:57 +1
我且随风 2022-7-4 21:13 +1
黄叶飞飞 2022-7-4 17:20 +1
团结 2022-7-4 16:41 +1
詹义清 2022-7-4 16:39 +1
诗草 2022-7-4 15:48 +1
金祥文 2022-7-4 14:20 +1
萧瑟楸枫 2022-7-4 10:22 +1
巴山夜雨 2022-7-4 08:15 +1
吴云峰 2022-7-4 08:11 +1
度者 2022-7-4 07:24 +1
井泉水 2022-7-4 07:13 +1
洋河居士 2022-7-4 06:36 +1
清静太平人 2022-7-4 06:35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063次
+1
1063°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