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1-12-12 07:12:5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延安学习平台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十分严峻的关头了。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至1932年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

就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冬天(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制定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茫茫北方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

194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从延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就在谈判期间,毛主席见到老朋友柳亚子,分外高兴,随后就手书《沁园春·雪》于一页印有“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相赠。

柳亚子读后,内心大为激荡,随即唱和一首《沁园春》,又写了一首跋在诗后,赞叹道:“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接着柳亚子又将毛主席此词及自己的和作抄送《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当时设在重庆的报社),报社负责人认为发表此诗应向毛主席本人请示,而那时毛主席已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遂决定先刊发柳亚子的和词。柳词一出立即引起普遍的关注,因人们已从他词的题序中知道了毛主席写有一首《沁园春·雪》的词。一时报人及文化人多方奔走,四处寻找,于是出现了一些手抄本在私下流传。而抢先一步首发于报纸上的是吴祖光,他当时在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当编辑。他于11月14日在该报刊出,按语中提及:“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此诗一出,若平地一声春雷在重庆造成大震荡,一夜之间人民奔走相告,成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重大新闻;从青年到老者,从办公室到茶馆,评论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又若一石激起的千层波浪,一圈又一圈的水波向外扩,一直扩到全中国。

国民党一时慌了手脚,蒋介石亲自责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昼夜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各个报纸刊登了大量与毛主席针锋相对的《沁园春》,而且还著文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云云。

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当局的恶劣行为也给予了反击。郭沫若率先在《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和词《沁园春》,接着又与聂绀弩和作一首发表于《客观》杂志上。王若飞舅父黄齐生老先生也作《沁园春》反击。

那么对于敌人指责此诗有“帝王思想”,毛主席怎么应对的呢?后来,即1958年12月21日,毛主席正式为这首诗作了批注并点明了主题。

再来赏读该诗自身的艺术魅力。咏雪之作,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无不多有咏叹,而且佳作迭出。但毛主席这首咏雪诗脱尽前人窠臼,词出新意,思想出新意,同时也依循古格,非大手笔不能出之。

《沁园春·雪》是一首北国风光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崇高的革命气概和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雄视千古的豪情。

上阕主要写景咏物,歌颂北国风光的壮丽奇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起笔就大气磅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工仗整齐,涵盖了“北国风光”。

然后又以方位地理写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之大气象,豪气纵横,笔力千钧。

稍稍一顿,进入具象描绘,山之旋舞如银蛇,雪原驰骋如白象,比喻神来,当以妙化入境。通过山、雪与天的对比,诗人也借此暗示了自己的壮烈情怀。

情再随景起,情引领风景,等待阳光朗照之日,大地万紫千红,光彩照人。作为上阕收尾,显得意气风发,预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大地。

下阕着重追古抒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以一个“惜”为统领,连下七句臧否历史人物,深刻评述了古代五位著名帝王,言辞含蓄委婉。千秋功罪一笔带过,若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

最后,“俱往矣”一句总括历史长河中的诸多英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中最具伟力的诗语,作者雄视百代,超越千古,表达了无产阶级坚信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豪迈气概。




上一篇:每日鉴赏|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下一篇:十首怀旧诗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瑜美人 2022-1-20 22:24 +1
嶺西老人 2022-1-12 11:49 +1
半缘君生 2022-1-12 09:59 +1
诗草 2022-1-12 09:41 +1
平安是福2100 2022-1-12 09:39 +1
风雨归人 2021-12-27 14:08 +1
梵山 2021-12-27 06:41 +1
~王泽晋~翡翠 2021-12-24 08:47 +1
马丁 2021-12-24 00:03 +1
清静太平人 2021-12-13 10:17 +1
万珂 2021-12-12 18:14 +1
张凡 2021-12-12 18:09 +1
黄叶飞飞 2021-12-12 17:09 +1
洋河居士 2021-12-12 15:10 +1
青竹 2021-12-12 15:01 +1
金祥文 2021-12-12 14:48 +1
+1
2057°C
2
  • 瑜美人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952

积分
发表于 2022-1-20 22:34: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首诗的评价很到位,对当时的政治形式很了解,也对毛泽东的学识和气慨讲解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