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5:45:48 |显示全部楼层
松风微涛 发表于 2017-6-26 10:08
炎暑在君筆下活灵活现。欣赏拜读!

微涛友下午好,感恩有您。

主题

好友

806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5:47:09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你点赞

主题

好友

5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5:47:14 |显示全部楼层
天威无忌 发表于 2017-6-26 11:08
格律工整,生动鲜活!赏读,问好长天!

感恩天威版主,遥祝敬茶。

主题

好友

5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5:50:36 |显示全部楼层
傲啸东皋 发表于 2017-6-26 11:31
欣赏佳作

谢傲啸诗友驻足,感谢有您。

主题

好友

5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5:51:48 |显示全部楼层
一蝶 发表于 2017-6-26 15:47
欣赏老师佳作!为你点赞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7-6-26 15:56:02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主题

好友

139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6 17:28:36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佳作,点赞问好!
发表于 2017-6-27 21:30:18 |显示全部楼层
首联“暑气催残万紫消,蝉呜高柳乱枝摇。
”写的画面感强,也很传神。
另探讨:颔联“惟今短对永昼逃。”以及颈联中“人忘问对掌心骄。”感觉对仗有些宽了
直言勿怪!多交流,共进步!

主题

好友

5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6-27 22:14:46 |显示全部楼层
折花阁主 发表于 2017-6-27 21:30
首联“暑气催残万紫消,蝉呜高柳乱枝摇。
”写的画面感强,也很传神。
另探讨:颔联“惟今短对永昼逃。”以 ...

阁主说的极是,所以末敢写七律,只写律诗。不知这个搪塞有道理吗?
发表于 2017-6-28 16:29:07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天1958 发表于 2017-6-27 22:14
阁主说的极是,所以末敢写七律,只写律诗。不知这个搪塞有道理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 ,即十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排律另论)。
2,通常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