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光转 中级会员

主题

好友

7978

积分
玉壶光转 发表于 2017-1-9 13:14:2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汉青的马甲  

诗歌有没有标准?当然是没有某种官方标准的。读书的时候考试有标准,六十分为及格,少一分都不行。上班的时候打卡有便准,八点半上班,晚一分钟都算迟到。但诗歌的标准怎么定?什么是好的诗歌,什么是差的诗歌?这好比给美女定标准,大多数人认定的标准是长腿,细腰,翘臀,也有人的标准着重的是肤白,眼黑,唇红,甚至更有人的标准提升到健康,大方,善良这些概念上。但即便是标准再多样,它们也是有共性的。有个保底的标准。能称得上美女,起码的标准是相貌端正,身材匀称。相貌都不端正的,拿什么美?腰围和胸围相等,自然很难美得起来。至于内在美,心灵美,那都是另外一码事。

诗歌也一样。先别说多有内涵,多有哲理,多有高度。一首好诗,首先得过硬指标。诗歌的保底标准是什么?其实也是八个字:相貌端正,身材匀称。诗歌的相貌是指词句,身材是指结构。词句起码要通顺,没硬伤。结构起码要完整,不只是靠回车键来完成。在唐诗里,即便是三流的诗作,随便翻出一首,都能达到这基本标准。但现代诗显然被玩坏了,谁都敢写,随便翻几首,很多连基本标准都达不到。

以前遇见过一些所谓的诗人。逢人就说,我平常特爱写诗,动不动就找人探讨诗歌。然后我去要几首来看拜读一下,很多基本就是几句白话押个韵,按照这种写法,光是我这个不太懂写诗的人,一天都能写出本诗集。我便常常想,诗歌就真的没有标准吗?即便是没有大众的标准,我起码也可以制定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吧。这就好比定义美女的标准,有人喜欢长相清秀的,有人喜欢长相甜美的,有人喜欢丰乳肥臀,但也有人偏偏就喜欢平胸的。根本没道理可讲。不是说有九头身,有水蛇腰的就一定是美女。也不是说,有文采的,有内涵的就一定是好诗。给诗定一个标准,即便定得不尽人意,也比完全没有标准要好得多。

以前教科书上,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告诉我们好诗就是有三美,语言美,建筑美,音乐美。这就像是拉出个模特来,告诉我们,美女有三美,腿长,腰细,臀翘。貌似有道理,但也一直在误导人们。模特身材是好,长得也不错,但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成分太多。偶尔看看还可以,盯着看,十分之后就会审美疲劳。三美的诗歌也是,有些人写诗,朝着三美去写。乍一看还不错,再仔细一看,和台上模特一样,表演的成分太多。秀辞藻,秀文采,秀典故。这种诗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作者是会写诗的。

会写诗,和会写好诗,是两码事。台上的模特即便再妆容精致,婀娜多姿,也比不来寒冬街头,你心仪的姑娘,那个不经意的回眸一笑。表演得再好的诗,其实比不来动人心弦的一句话。余光中翻译萨松的诗《于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觉得最适合形容于诗歌。诗歌不是猛虎,它之所以动人,并不是靠雄辩,靠逻辑,靠观点。这些都是其他的文体更能胜任的。诗歌的字体容量最小,它靠的是四两拨千斤的,靠的弱弱的感动,弱弱的灵性,靠的是细嗅蔷薇般给人的体悟,像一根看不见的针,刺中人心最深的地方。扎出一滴血,一滴泪来。那么它的力量比猛虎更具有杀伤力。

什么是好诗?要给诗定一个好坏的标准,不妨先回到一个基础的问题面前。什么叫诗?

2011年的3月,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安庆旅行,上海子的墓前凭吊。这是我第一次,除了对自己的亲人,祖先以外,进行的凭吊仪式。说起来,是为了一个有些书面化的理由:诗。我当然知道,到了现在这样的时代,很少人会关注诗。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逛当地的书店,我也清楚的知道,这年头即便名声再响的诗人,诗集都不会卖得很好。这不是个读诗氛围很好的时代,无论你用什么理由来解释。
诗,是什么?

我有时候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很长时间没有答案。后来有一天晚上,我试着把“诗”这个字拆开。拆开之后,左边是一个“言”字,右边是个“寺”字。言代表说话,表达,而寺可以理解为寺庙,净土,没有欲望的境地。那结合起来,诗就是人身在寺庙里讲的话。那寺庙里谁在讲话?多是和尚和香客吧,他们会讲什么?当然是诵经和祈愿。再一想,其实那些就是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经文,也是诗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诗句,也是祈愿。

一个人如果让他去寺庙上说话,对着佛像,对着菩萨,对着青灯黄卷,在这样与世无争的环境中。他会说什么?会说房子,车子,票子,女子?我想多半说的是愿望,平安,健康,人生,憬悟,以及梦境。这不正是诗么,从红尘中来,滤除红尘,发出心的声音。这样干净,灵动的诗句,即便毫不华丽,亦触动人心。

在寺庙里,即便是我奶奶,外婆。也能作诗了:

《祈愿》

愿我佛,菩萨
保佑我孙儿,外甥,子女
出门吉利,鬼神不侵
愿我家人平安,健康
我在此叩头,烧香
惦记佛与菩萨的大恩
求众神保佑,消灾解难

我的奶奶,外婆,懂诗吗?半点都不懂。但她们在寺庙里亦能出口成诗。即便这不是做工精细的诗,但依旧让我触动。在我看来,好诗有三大要素,其一,有动人的细节。其二,有饱满的感情。其三,有艺术性。如果三项必须拿掉一项,首先舍弃的是第三项。在前两项足够好的情况下,第三项偶尔可以缺席。但前两项永远都缺一不可。

无论是诗经,唐诗,还是现代诗,好诗永远都有动人的细节。这细节有的明显,有的隐藏,有的在话里,有的在话外,但一定是有细节的。没有细节的诗,即便立意再高,做工再细,都缺风神。明眼人一看便知。诗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母亲问儿子,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回来?这句诗简单如水,没内涵,没立意,也没高度。但暗藏了个极好的细节,一种母亲对儿子挂念的语气。天都黑了,你怎么还不会来?光一句,就能让人想象出一个母亲望着门外遥遥的夜色,对着空气,自言自语的发问。仅仅是一个日常的细节,饱含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怜。所以我觉得这句诗极好。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是郑愁予的名诗,到处是细节。“不揭”是细节,“紧掩”是细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名诗,其中“举头”是细节,“低头”是细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顾城的名诗,即便只有一句,其中“给”是细节,“用”也是细节。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这种句子,只有讲叙,没有细节。不算诗。

“大国泱泱,威震八方”这种句子,只有口号,没有细节。更不算诗。

看古人的诗。李白的诗像是美妙的剑法,优雅,灵动。杜甫的诗像是高妙的刀法,朴厚,沉凝。高适的诗像是霸道的枪法,雄浑,野烈。李商隐的诗像是奇特的鞭法,飘逸,诡秘。白居易的诗像干脆的棍法,简易,有力。王维的诗像是高明的轻功,轻盈,空明。而李贺的诗则像偏门的暗器,精巧,奇谲。

他们的诗,不管什么风格,什么类型,细节,情感,艺术,三大要素,从不落下。而看待现代诗——其实所谓现代诗只是古诗多了很多不同的结构而已。面子看起来古今差异一眼便知,但里子里其实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我总认为,写诗要往回写,往唐诗靠拢。因为唐诗有确切的标准。写五言还是七言,写律师还是绝句,韵律上,字数上,都是有标准的。有了标准,就能分出好坏来。就能把那些连韵都压不准的句子挡在门外。而且字数有限,写得出来就写,写不出来就放弃,有限的字数比的是无限的才气。写完之后,一个字就不能改。字字如金,尽得风流。

而现代诗,任何标准都没有。把一句话断开来,也可以像是首诗。于是便有了浑水摸鱼,各种假冒的诗人。而且有各种的解构、解析,各种主义、手法,来镀金,来自圆其说。就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句子都能说出一大堆“揭露现实,暗藏讽刺”等忽悠外行人的说法。乌青体,梨花体,写句白话然后往艺术上靠,各种复杂的理解,解读。你说它不好,还有人说那是因为你不懂。但其实诗歌哪有那么复杂。好诗跟好看的姑娘一样,即便你腿不长,腰不细,胸不大,但只要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有一项优点发挥到极致,走哪都能迷死人。

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好看的姑娘,大家都认出来的情况。那些写得云里雾里,作者自以为是的好诗,就像是化妆化到走样的姑娘,粉底厚得看不出肤色,眼影化得看不出眼皮,别人看不懂,也就不爱看了。别人说她不美,她还撅着嘴说你没品位。好诗确实是有一半是普通人读不懂的。李商隐的《无题》,一千多年下来,都没人敢说读懂过。但大家都说这是好诗。读诗未定就一定要懂。其实没准写诗的作者自己都不懂。有些诗,你读它,本身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触动,那么有这种感受就足够了。非要追问诗里在讲什么,永远都问不清。

《春》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像冯唐这样的诗,有细节,有感情,有艺术性。诗意浓郁,表达也极度明确。这样的诗可以赏心悦目。但还有的诗,它写得极为平淡,没有明确情感指向。留下无限的解读空间。譬如顾城的: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着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这首诗在讲什么?谁也说不清。它本身在营造一个情境,诗人自己在这个情境里,像是在表演一场哑剧。他不说话,只表演。他把他的感情投射到几个动作,几个细节里。用他主观的视觉来承载情绪。这首诗里,顾城形容小巷,弯,长。这是他选择的形容词。他刻意强调,没有门,没有窗。为什么?他不直接告诉你。然后他说,他拿着旧钥匙,敲厚厚的墙。为什么钥匙是旧的,墙还是强调是厚厚的?他也没有告诉你。这一类的诗,像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几笔,留白极大。但重在意蕴。至于留白处的空间,他留给读者去填塞自己的思维。

这种到了一定层次的诗,绝不会想着去表演,去完成三美,去哗众取宠。它要的,是给读者一盘残棋,怎么下,看的是读者的本事。

海子的诗,其中有一首相对冷门的诗作,我从第一次读就很喜欢:

《让我把脚丫搁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

我坐在中午,苍白如同水中的鸟
苍白如同一位户内的木匠
在我钉成一支十字木头的时刻
在我自己故乡的门前
对面屋顶的鸟
有一只苍老而死
是谁说,寂静的水中,我遇见了这支苍老的鸟
就让我歇脚在马厩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时辰不好
我记得自己来自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让我把脚丫搁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
或者让我的脚丫在木匠家中长成一段白木
正当各自或者水中的鸟穿行于未婚妻的腹部
我被木匠锯子锯开
做成木匠儿子的摇篮,十字架

但我很明确表示根本读不懂这首诗。尽管我可以去看别人的解析,解读。但其实都没用。别人只能提供启示,但不能提供答案。这首诗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有极其冷静的口吻,他像是在讲述一个梦境,一种失落。但他讲的太过于冷静,太过于淡定,所以你感觉不到那种过分的沉重。他所写的苍白的鸟,像是实物,又像是意向,投射着他的情绪,甚至等同于自己的化身。这首诗语言没有多美,建筑美、音乐美其实都谈不上。但它本身散发着一种神秘,幽冷的诗意气质。你或许不懂,但这种气质,看一眼,跟着这句子的节奏,就感觉到了。

读诗是件极其主观的事情。它感受重于分析。就好比你看一个姑娘,第一眼,你不可能完全知道她的身高,三围,年龄,学历,但你可以感觉,她有没有吸引你的气质。你几乎一秒钟就能分辨出来。读诗也是一样。第一眼看着不顺眼,怎么分析,都很难顺眼下去。大部分诗一分钟就可以读完。在这一分钟里,其实你不是在揣测它的含义,思想,立意,你首先感受的是它的气质。好比上好的文言文,古诗词,没有注解,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它那种扑面而来的气质,好与不好,在没有懂之前就可以认定了。

我最讨厌的诗有三种,第一种是明明可以四句写完,结果写了八句。第二种是动不动用“啊”来抒情。第三种是只顾表达,完全无视形式的。第一种不够精炼,第二种太做作,第三种还不如直接写日记。在我眼里,最上乘的好诗,一定是擅于藏,冷静,克制的。藏,是诗奥义所在。为什么唐诗都只有几十个字,但写得气象万千。因为它们擅于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一句话,就藏了整个时代的战乱之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就藏了整个世道的兵荒马乱。好诗擅于藏,只说一个细节,然后一个细节里藏了无限的事件。所以唐诗虽短,容量无限。

在我看来,好诗基本不用感叹号。我凡是看见诗才四句,有三句就带感叹号的,一律不看。

因为我觉得好诗应该够冷静,即便是讲叙再惊心动魄的一件事,它也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如果要靠感叹号来加重语气,那证明语句本身缺乏力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够雄浑,但书写的极为冷静。李白甚至用了个“疑”,简直冷静得让人佩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足够大气,但书写依旧很冷静,李白甚至淡淡的说“君不见”。这些情节,放在三流的现代诗里,就是“啊!瀑布飞流直下奔腾若马!”、“啊!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多么气势雄浑!”境界的差距,判若云泥。

真正的好诗擅于克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得很克制,写到“来不来喝一杯?”就收笔了。但其实如果要写,可以写的内容还多了去,可以写怎么对面而坐,怎么喝酒,怎么吟诗,怎么赏雪,怎么送客。但作者都不写,他写完这一句,觉得风韵到了,即刻收笔。反而留下更浓的诗意。“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写得也足够克制,写两个老朋友见面喝酒,可以写的内容也多了去,这么些年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故事,何从何从,但作者也都没写。只写了“一举累十觞”,一切都在酒里,无需多说。

把一件事讲清楚,并不难。把你一件事讲得非常不清楚,就更容易。但要是讲得清楚,又有玄机,就不容易了。古人画水墨画,画山就一道横,画太阳就一个圈。始终讲究的是意境,而不是写实。诗歌也是。意境永远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至于杜甫诗中藏史,王维诗中藏佛,那是他们各自的功力和追求。但诗歌本身的灵性,并不会因为藏里历史,藏了佛,就一定变得伟大起来。诗歌并不排除功能性和承载性。但说到这两样性质,显然长篇的文章纪录更具有优势。

写诗不是比字多,也不是比谁把一件事情写得更详细。诗不是小说,不负责前因后果。它只负责提供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让读者顺着这条线索发现设置好的风景,故事。这像是一个寻宝游戏,你得给地图,关键的信息,然后剩下的事是读者的。但有的诗糟糕的地方就在于,让读者来寻宝,结果地图画得太差,结果谁也找不到他的宝藏。

总结来说,我认为好诗的标准。第一层,保底的标准:相貌端正,身材匀称。第二层中等标准:有细节,有感情,有艺术性。第三层高等标准:藏,冷静,克制。现代诗里面很少能达到这些全部的标准。所以我现在并不是太喜欢读现代诗。最有灵性和天赋的,海子,顾城。他们的诗让人倾倒。有人说,海子之后无诗人,并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的诗,胡来的多,能算是精品的少。写诗的人给自己太多的解释,理由。太多人把自己的诗标榜为“普通人是看不懂的”,一边要迎合,一边又孤芳自赏。

但我总认为好诗是有生命力的。创作出了它,它就像是水,流去哪里,是大江,大海,还是小溪,自然有它的命运,契机。诗人写完了,就等于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这首诗怎样去浪迹天涯,怎样去爱恨情仇,其实有了它自身的命运。海子写“起风了,太阳的音乐,天阳的马”。这真是首极好极好的诗。虽然极短,但把风听成太阳的音乐,把风看成太阳的马,是多么富有得天独厚的诗意。也有仓央嘉措的诗翻译完后近乎古诗“曾因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简单,但又让人着迷,不是在说高大上的禅意,而是在讲一种人心的矛盾,这矛盾,和每个人的距离,随时可以贴近。

一首好诗就像是一棵树上的一颗蝉蜕。金蝉脱壳后,留下一个蝉蜕。它静静地藏在树林的某棵树上。你去看它,它里头的蝉早已经飞走。夏天过去了,秋蝉归隐。你再听不见蝉鸣,但你仍旧可以透过这一颗蝉蜕,知道这蝉从前大小,模样,从而知道逝去的夏天曾有千千万万只蝉来过。它们鸣叫,见证了整个夏季。

好诗就是这样,留下秋蝉的壳,让你去追溯整个夏天。诗人把读者带到诗的世界,然后自己又抽身离开。至于读者怎么游览,怎么回去,全凭他们自己去。

最后,我愿意以一首我朋友的诗结尾。写这首诗的,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位诗人。在我眼里,诗人二字不是标签,而是一枚勋章。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能拿到这枚勋章。这是一首绝美的情诗。它符合我所说的三层标准。它不仅相貌端正,身材匀称,还有细节,有感情,有艺术性。也有藏,有冷静,有克制。我想,人们需要读诗,是没错的。但前提是,读的要是好诗。

《冬夜里守候》

诗:吴旭
亲爱的
我不愿深夜中那盏灯火
是你黑色眼睛
亲爱的
我不愿小塘底沉默的碎月
是你汹涌的柔情
亲爱的
零点击碎了春花之梦
冬月见证了你漫长守候
我不愿你在冬夜里憔悴
我不愿你在烟火里沉沦
亲爱的
我默默在子夜穿梭
聆听你的守候
愿你淋漓的真情
是美丽安详的梦
是娇美甜睡的星
是温热 幸福的魂
亲爱的
我不愿意冬夜里你憔悴
我不愿意烟火中你沉沦

来自:汉青的马甲  > 《阅读与感悟》


评分

参与人数 2诗币 +6 收起 理由
锦瑟无缘 + 1
傅艾萍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论诗词平仄及制谱
下一篇:论白话诗的音乐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诗草 2019-3-29 06:51 +1
都尔 2019-3-20 17:29 +1
情诗王子蒋汉阳 2019-3-20 12:50 +1
映雪 2019-3-18 20:06 +1
驴背诗思 2019-3-14 11:57 +1
独孤一夜 2017-3-14 18:22 +1
锦瑟无缘 2017-2-11 20:35 +1
张小灯 2017-2-9 17:04 +1
边疆雪·志远 2017-1-12 22:05 +1
海鹰 2017-1-12 12:43 +1
时光静好 2017-1-12 12:11 +1
爱上诗思 2017-1-12 04:08 +1
六采然 2017-1-12 02:21 +1
放空 2017-1-10 11:07 +1
古渡驿 2017-1-10 10:27 +1
莲叶风 2017-1-10 09:59 +1
傅艾萍 2017-1-10 00:28 +1
+1
5223°C
29
  • 古渡驿
  • 放空
  • 祥云
  • 祥云
  • 小采然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3下一页
发表于 2017-1-10 10:26:51 |显示全部楼层
读此贴,胜读诗百首,很精辟,深刻,建议反复读,关键处读十遍,百遍以上。

主题

好友

2930

积分
发表于 2017-1-10 11:17:55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的诗,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境,物境,情境。最多只是心里咯噔一下,过后什么也没有。确实不易。
发表于 2017-1-12 00:01:01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能认同此文中的很多观点,我甚至不能读完,谁说口号不可以成诗,鼓舞人的话哪句不是口号?什么叫藏?任何一首丰满的诗也是意犹未尽,诗文永无止境,也不可能满。诗人不是超人,写出的东西不让人懂就不叫诗,这种错误的引导是误人子弟,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让妇孺去揣测去琢磨就是强人所难,谁有那闲工夫理会你的高深,大众不是专家大师,也受不起你的艺术,去跟外星人沟通吧!凝练没错,凝练到不明所以就是悲哀,说再多也没有,被不被大众和时间接受才是标准,诗歌可以包罗万象,写境写意写口号都不犯法,有读者就是硬道理,别装得像大师到处讲课,把你的作品亮出来有口皆碑才叫本事,中国骗子太多,满世界都是。
发表于 2017-1-12 00:27:23 |显示全部楼层
最坏的诗就是端碗白米让你联想禾苗青青稻花香里,跟皇帝的新衣一样,让你去想像是霓裳羽衣,你说实话,他说你傻,不懂艺术,逼着你违心地说好。我不反对你怎么写,你也别对我指手划脚,你有你的写法,我有我的写法,这叫自由,自由就是自己心里的感同深受,别随便讲课,你没这个资格,我的老师叫经典,至于我学的好不好,能不能学有所成,由我的努力和悟性决定,和你没分分钱的关系。

主题

好友

4926

积分
发表于 2017-1-12 02:54:29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 发表于 2017-1-12 00:27
最坏的诗就是端碗白米让你联想禾苗青青稻花香里,跟皇帝的新衣一样,让你去想像是霓裳羽衣,你说实话,他说 ...

没有读完就急于评价和反驳是不妥的,看到一半就发现主贴讲的正好是对你作品的一种肯定,虽然你的不少作品是否可以称之为诗歌,尚且存疑(议论性过强,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律美)。另,作品通俗易懂并不意味着就是诗歌,诗歌有其定义,不符合诗歌定义(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韵律是关键点,雄辩,逻辑,观点需要直白,直接,很难也不能考虑让它具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毕竟雄辩,议论不是唱歌,而诗歌恰恰是一种歌唱,所以诗歌所应有甚至可以说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此类作品中最容易丧失,再通俗易懂,没有这2点,也可能要归类到其他体裁了,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7-1-12 04:18:10 |显示全部楼层
六采然 发表于 2017-1-12 02:54
没有读完就急于评价和反驳是不妥的,看到一半就发现主贴讲的正好是对你作品的一种肯定,虽然你的不少作品 ...

采然说的话没错,我心知肚明,这正是论坛的包容性所在,对于有争议的拙作,中国作家集团的官网也审核通过了,这不能不说两个诗网都有共识的默契。看看经典的唐诗能否可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雨纷纷
欲断魂
何处有
杏花村

清明
路上
酒家
牧童
越改越没诗味了,但又多象现代诗啊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庐生紫烟
瀑布挂前川
飞流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

日照庐
瀑布挂
三千尺
落九天
多象现代诗,多有意境,脑大尽情想,意境深无边。
改过的说是诗就是诗,只要大评论家一点评,就足够了。
有些诗改了是凝练了,但缺少了交待,留白多了就骨瘦如柴,一堆骨头棒,只能叫骷髅。
再比如将进酒
单单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就这模样,不能说不是诗,不能说没有艺术性,不能说没有意境。单单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可以叫诗,但与整篇相比就太单薄失色了。诗不是越短越好,诗还是包容越多越好,能将很多东西融为一体就更丰满壮硕。彪形大汉身上没有多余的肉,排骨弱女再苗条也是病体一具。没什么好争论,争论撕裂的是人群和人心,我反对的是好为人师误人子弟的人,我们都谦虚一点,向经典学习,至于谁理解的不准确,悟的不够透,那也是个人的事。人一旦形成了独立的世界观和信仰,靠说服是苍白无力的,不如骑驴看唱本,各走各的道。欧颜柳赵各成一家,谁敢说颜肥柳瘦,欧硬赵软?现代主流的写法被人深恶痛绝,换一种写法不必大惊小怪,就当摸石头过河,淹死也是自个作的,总不算过分吧?

主题

好友

4926

积分
发表于 2017-1-12 09:33:48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 发表于 2017-1-12 04:18
采然说的话没错,我心知肚明,这正是论坛的包容性所在,对于有争议的拙作,中国作家集团的官网也审核通过 ...


诚然如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别人要说还得让别人说,你讲他人,他人也得让你讲嘛,你的留言容易给人一种你可以讲别人,别人不能讲你的感觉,交流互动是双向的,你可以讲,别人也可以驳;因为别人讲,你也在驳,驳的同时不宜“声明”:“靠说服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你的留言也是在反驳或说服别人,既然无力又何须反驳和说服他人呢?不算恰当的改用一句“己所不欲,何施于人”,这是你留言上的逻辑问题。逻辑不是堵,而应是梳,这样沟通交流才能流畅、无阻…
发表于 2017-1-12 09:46:22 |显示全部楼层
六采然 发表于 2017-1-12 09:33
诚然如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别人要说还得让别人说,你讲他人,他人也得让你讲嘛,你的留言 ...

我只对章的作品夲身,虽然是诗友转发的,我并没有针对诗友,这种碎片式的文章可能左右一些人的意识,造成不好的影响,未经过系统深入学习的人会误入岐途,不属于教科书类的东西不能过于迷性。成年人又不是小学生,一听课就以为长知识,一句话走自己的路。

主题

好友

4926

积分
发表于 2017-1-12 10:11:59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 发表于 2017-1-12 09:46
我只对章的作品夲身,虽然是诗友转发的,我并没有针对诗友,这种碎片式的文章可能左右一些人的意识,造成 ...


你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忧,既然诗歌中国兼容并包,那更应该有这样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试图一种声音盖过一种声音,一种声音否定一种声音,都认为自己有道理,应该成为他人学习和朝向的方向,但很可能,自己的声音也是有局限的,是否有想过,这些文章和你的留言一样都可能左右个别人的意识,包括教科书,一种声音都可能有失偏颇,都不应成为“权威”或“标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诗歌到底如何写,写的好,正需要多方参考,上下求索。但要想拨开云雾,透见灵犀,还是需更多立足生活,工夫诗外,回归诗意萌发的“本源”,源头活水,诗意自来,如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这也是一种声音,但与你们的不矛盾,也不否定你们的见解,一起拿来,给可能的初学友人提供更多方向的参考,如是,能不断有更多友人发声,诗歌中国才有可能呈现出灿烂和繁荣的诗歌盛况。愿当代原创诗歌,诗意满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