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
举报
7669
田旭 发表于 2020-05-19 19:08 无论什么时候真正的盛世不会到来,只能代表有一大部分人活的很好。但也不能忽视了任何少部分人群的利益。但那一小部分没有势力的人又能怎么办呢?让人痛心的是,发生在面前,却无力帮助他。
田旭 发表于 2020-05-19 19:09 太伤心啦,另外,兄弟的佳作可以称为——诗史,当之无愧。
淮左凡客 发表于 2020-05-19 19:10 考问世人!
一江风月 发表于 2020-05-19 19:57 好诗赏学
4万
风清扬 发表于 2020-05-19 22:29 提出若干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 市井拾荒者,花甲无耕田。无耕田还是无田耕? 身偻宿郊墟,一日无安眠。一日还是每日? 天雨栖桥洞,风寒缩双肩。雨还有不是天上来的吗? 破衣同汗泥,盒中白如雪。这白如雪是什么? 曾是谁家翁,敢笑儿孙绝。敢字用在此何用意? 古时孝为首,今朝利来切。利来切是什么意思? 鸟尚知反哺,蝇馋案头血。前句是表达反哺,后边突然来个蝇馋案头血?要对比什么?要表达什么? 老当葬此身,空余老人节。老当葬此身?什么意思? 无耕田和无田耕,一日和每日,天雨,这天字的必要性?这白如雪,到底是什么?要表现什么?文字顺序有别,以及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就有明显不同,恰切程度也便不可同日而语,古典诗词一字一句皆须经得起推敲,不能因为作品题材感人,就超出作者文字通过自己想象弥补作者未言及或暗示之内容,同时受到备注卖炭翁之影响的人又有几多。然而卖炭翁的遣词造句又是如何水平,不妨再对比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120
烟庐布衣 发表于 2020-05-19 23:48 风前辈,您好!上线就收到那么多通知,既感到意外,也感到高兴。发现您提出来的问题,那我在这里做个讨论吧。 第一句:“市井拾荒者,花甲无耕田。”阐明拾荒者没有耕田。为什么?现在土地流转,还有几个农民有田可耕?君不见:“千幢豪宅无人住,良田万顷农人闲”!不是没有田,是有田不得耕!大片良田摆在面前,全用简易墙围起来长草,等着开发商开发盖房子呢!这样的田,谁敢耕?有当于无啊! 第二句关于“一日”的问题:因为我们云南人,说别人如何如何,经常说“一日到晚如何如何”,和普通话里的“成天”一个意思。我写诗都是以方言入韵,最后来合律。拾荒者长期居住在郊外荒废的房区(或者垃圾堆),蚊虫的叮咬就成为入睡的第一障碍,他能安眠么?“一日”如果不能理解,那也情有可原。我也可以换成其它的词,让它更好懂。 第三句:关于“天雨”。这个雨,指的是下雨,不是雨水。雨水是名词,下雨和雨水是两个概念。古文中这样使用“雨”字的例子不少,尤其是关于历史的书籍中使用最多。全句解释就是:“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就在桥洞底下栖息避雨。”桥洞是什么呢?现在立交桥那么多,应该很好理解的。 第四句:破衣同汗泥,盒中白如雪。“破衣”“汗泥”是对拾荒者直观上的描述,要理解“白如雪”就要先理解“盒”。什么盒?前面“死后无人怜”提到“死”字,人死当然火化啦!火化之后,骨灰盒里的骨灰不就“白如雪”吗?对比一下,没化之前:“破衣”“汗泥”“命如土”,现在一把火就变的和雪一样白了!每个人都会有污迹,每个人最后都会“白如雪”的! 第五:关于“敢”字。拾荒老人的遭遇,难道不令人愤慨吗?平时谁会骂一个人“儿孙绝”?拾荒者的儿孙不该被嘲笑指责吗?我所以用“敢”字,是因为我确实有嘲笑的理由啊! 第六:关于“利来切”。首先我的观点是百善孝为先,自古如此!我这里写“古时孝为首”。“首”是什么?这个不用我讲。关键是,这个首字有头颅的隐喻。“今朝利来切”:为什么是利来切?如今世风利字如刀,因为“利”造成的惨事还少吗?名利也好,权利也罢,在我眼中犹如刀子一般,架在“孝”这颗脑袋上残忍的切割着!而孝呢?它可是百善之首啊! 第七:关于“蝇馋案头血”,这是一个隐喻。想想看,菜市场里肉卖完以后,苍蝇聚在案板上的场景!这和老年人油尽灯枯之时,还被一些白眼狼各种心机困扰,兄弟姐妹间还互相挣夺“利”益的情况何其相似! 第八:老当葬此身,空余老人节。这个主要是我个人情感的抒发!想想看,在前面诗句的铺陈下,如果世人依然不警醒,那世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在晚年一定会非常绝望吧!那我岂不是应该“葬”了自己,图个清净!没有颐养天年的老人,那个老人节不过是个噱头而已! 第九:关于《卖炭翁》的对比。您拿千古名篇来和拙作比较,真是令我受宠若惊!不过我还是说一下吧。首先《卖炭翁》是七言,我的是五言。相比而言,七言在字数上的优势,比五言阐述起来更为细致,这样读者读起来也更容易明白诗句的意思;其次,我确实无法和白居易相提并论!我写这首作品,原因只有一个:宣泄心中受到的触动!关于发还是不发,我是考虑过的。我大致能猜到发出来会遇到什么情况,但我没想过,这个作品会被提出来讨论。当然,我个人也很高兴,它能引起人们注意,并且开始讨论,因为只有讨论才会促进思考,思考才会明白我想说什么! 感谢诗国各位评审的审阅,感谢风前辈您的垂问!我现在水平有限,但我定会多做磨砺,不断提升自己,这是我对诗词的态度,也是我的原则。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