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dang 现代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yadang 发表于 2024-3-6 08:56:5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821年3月,唐穆宗发话:
白居易与同僚王起……作为主考官,
对十四名已经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高考的进士……重新考试……
因为有权贵认为……这次高考……不公……
所中者皆……权贵子弟……
包括……殷士,
他的哥哥杨汝土……官居右补阙,
妥妥的高官——教育部部长级别……
正值这次……主考官……
且还是白居易的……妻兄。

复考的结果自然……公正……又透明……
十个人落选……
其中就有……殷士。

可悲呀……!
可悲的不是这十名……进士郎……
而是他们的亲人受牵连……纷纷遭贬……下放……
可悲呀……!
可悲的不是这些高官……遭贬……下放……
而是朝堂从此形成……泾渭分明……互不对眼……
相互轧压……甘露之变……牛李党争……
可悲呀……!
可悲的不是……泾渭分明……相互轧压……
甘露之变……牛李党争……
而是,任何皇帝都赖以救命的……沧海一浮木……
变成了……二根斗殴的……稻草……
文官再也不能……抱团对付……
太监和节度使……

可悲呀……!
辜负了先王唐宪宗……倾国倾城倾国库……
牺牲多少人民……
好不容易抢修好……安史之乱留下的……
乱摊子……

可悲呀……!
太监重新坐大……
节度使死灰复燃……
伟大的唐朝啊……
倍感失望的文官早已经为你架好……绞台,
将白绫套在你的脖颈上……
你要被吊死……
很快……很快……
任何一个人……何须黄巢……
轻轻踹倒你脚下的……凳子……

备注:详见牛李党争,及万曼著《白居易传》。





上一篇:竹叶
下一篇:深夜的反思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多仁 2024-3-7 12:13 +1
二月春风 2024-3-7 08:55 +1
陈之力 2024-3-7 00:59 +1
福禄寿喜财 2024-3-6 21:02 +1
志心 2024-3-6 19:03 +1
人参娃 2024-3-6 17:53 +1
书香 2024-3-6 17:00 +1
~王泽晋~翡翠 2024-3-6 13:34 +1
燕赵之声 2024-3-6 12:11 +1
今夜.启明星 2024-3-6 11:56 +1
王纯丁 2024-3-6 11:45 +1
何文富 2024-3-6 10:14 +1
银山夕钓 2024-3-6 10:10 +1
薛淮 2024-3-6 10:02 +1
黄代燮 2024-3-6 09:53 +1
太湖石 2024-3-6 09:20 +1
洋河居士 2024-3-6 09:15 +1
青羽 2024-3-6 09:12 +1
潇潇湘雨 2024-3-6 08:57 +1
+1
503°C
13
  • 潇潇湘雨
  • 青羽
  • 摩天居士
  • 懒虫子
  • 银山夕钓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发表于 2024-3-6 08:57: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5592

积分
发表于 2024-3-6 09:12: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可悲太多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6 09:41:3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通过高考的例子,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社会的影响。诗中提到了白居易和王起作为主考官,在权贵干预下被迫重新审查进士考试结果的历史事件。诗人将这场事件与后来的泾渭分明的朝堂局势、甘露之变、文官和武权力量的对峙联系起来,映射出当时政治的复杂性和国家管治的困境。

诗中的“可悲”重复四次,强调了事件本身的悲剧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所造成的更大的悲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唐朝衰落的哀叹,以及对当时官员和权贵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行为的批评。

最后,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将唐朝比作即将被绞死的囚犯——表达了对大唐盛世终结的无奈和悲愤。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点评,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观察力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情感。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3-6 10:06: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世家被黄巢消灭了,让人有了晋升通道。但宦官和党争又抬头了,所以才有人说读书多是负心人。
发表于 2024-3-6 10:10: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学习了!
发表于 2024-3-6 11:37: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故事有蕴含颇有意境的诗歌
发表于 2024-3-7 07:35: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3-06 09:41
这首诗通过高考的例子,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社会的影响。诗中提到了白居易和王起作为主考官,在权贵干预下被迫重新审查进士考试结果的历史事件。诗人将这场事件与后来的泾渭分明的朝堂局势、甘露之变、文官和武权力量的对峙联系起来,映射出当时政治的复杂性和国家管治的困境。

诗中的“可悲”重复四次,强调了事件本身的悲剧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所造成的更大的悲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唐朝衰落的哀叹,以及对当时官员和权贵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行为的批评。

最后,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将唐朝比作即将被绞死的囚犯——表达了对大唐盛世终结的无奈和悲愤。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点评,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观察力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情感。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3-7 07:35: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渔歌听海 发表于 2024-03-06 11:37
有故事有蕴含颇有意境的诗歌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24-3-7 07:36: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