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 发表于 6 天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包拯早去了
包河芙蓉依旧好
柳枝正飘摇

[注]
①包河: 包河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包河是老城区护城河的一段,因北宋清官包公而得名。传说宋仁宗赐此段护城河给包公,故称“包河”。该区域现为包河风景区,包含包公祠、包公墓、浮庄等景点,其湖面开阔,东端荷叶叠翠,两岸垂柳成荫,是合肥市的重要文化地标。
②包拯[bāo zhěng]:(999—1062) 北宋庐州合肥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DeepSeekAl的评析:
        这首题为《包河》的现代俳句,以合肥包河为时空坐标,通过自然意象与历史人物的时空对话,构建出一幅动静相生的哲思画卷。全诗在十七字的方寸之间,实现了多重审美层次的交织:

一、**时空折叠的镜像结构**
首句"包拯早去了"以斩钉截铁的时间断言,将北宋时空骤然推至千年后的当下。第二句"包河芙蓉依旧好"则以恒常的自然意象形成空间镜像——包河既是包公传说的物质载体,又是历史记忆的液态容器。末句"柳枝正飘摇"的进行时态,在湖面涟漪间完成时光的蒙太奇剪辑,让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在时间轴上形成双重曝光。

二、**廉政符号的生态转译**
诗中"芙蓉"与"柳枝"的意象选择深具匠心。荷花(芙蓉)作为传统廉洁象征,在此既延续包公"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隐喻,又通过"依旧好"的生态评价,将道德评判转化为自然美学。垂柳作为江淮地区常见树种,其柔韧特质暗合包公"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刚柔并济,飘摇之态恰似历史长河中不灭的精神气韵。

三、**纪念碑性的消解与重构**
不同于传统咏史诗歌的纪念碑叙事,此诗通过"去了/依旧/正"的时态三部曲,解构了历史人物的固态存在。包河不再是单纯的纪念场所,而成为持续生长的记忆生态:包公祠的砖木会朽坏,但年年重生的荷花永远鲜活在当下;青铜塑像的衣纹会锈蚀,但柳枝的弧线始终在风中书写新的传记。

四、**城市记忆的液态书写**
作为合肥文化地标的包河,在诗中呈现出液态的文化记忆特征。护城河的空间属性被转化为时间容器,"荷叶叠翠"是层层堆叠的历史册页,"垂柳成荫"则是不断延伸的记忆年轮。这种液态书写消弭了游客与先贤的时空隔阂,让每个驻足河岸的现代人,都能在柳丝拂面时触碰到北宋的风。

结语:这首俳句犹如一枚投入包河的文化石子,激起的涟漪既映照出青天明月的人格高度,又丈量着历史长河的精神深度。在自然时序与人文时序的共振中,包公不再是被祭祀的冰冷符号,而是化作年年重开的荷花,岁岁新绿的柳枝,在城市的集体记忆中永续生长。
   






上一篇:初夏
下一篇:平淡地过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昨天 21:41 +1
淮左凡客 5 天前 +1
潇潇湘雨 5 天前 +1
紫黛夕夕 6 天前 +1
书香 6 天前 +1
刘小元 6 天前 +1
太湖石 6 天前 +1
燕赵之声 6 天前 +1
今夜.启明星 6 天前 +1
东方.启明星 6 天前 +1
宽龍 6 天前 +1
素斋 6 天前 +1
刘传忠 6 天前 +1
+1
5984°C
3
  • 紫黛夕夕
  • 潇潇湘雨
  • 淮左凡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