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3 06:10:2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创 流云 流云诗词
如何妥帖地排布意象
徐晋如
      无论是作诗还是填词,又或者写一篇文章,第一要紧的宗旨不是美,而是浑成。就像大多数青年人找对象,首先得五官端正,才能论及其馀。
       诗词都是依靠描写意象来抒情达意的,一首诗,一阕词,都是很多意象的组合。每一个意象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彼此之间了无情思,而应该存在有机的联系。
       初学诗词的人,见眼前景致纷繁,总想都写入诗中,不知未经妙手的剪裁,单是把自然界的景物堆到一处,写出的诗词便不能浑成,而徒然是意象的堆砌。譬如把各种浓烈的色彩涂在一张画布上,那不是真正的艺术,或者至少不是古典的艺术。
       做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常会举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为例,以说明中国诗词不太讲究语法,单只是罗列意象,就可以是很好的一首作品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依着现代语法的概念,我们可以说这首小令只有两个符合现代语法要求的完整句子,“夕阳西下”和“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意象包括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前三句都分别是三个意象的罗列,第四句赋予了夕阳以“西下”的动态,第五句是一篇之眼,也点明了题旨,是写天涯游子悲凉孤寂的情怀。
       这首小令恍如一幅画,我们读后立即可以强烈地感知曲子中描写的场景,也能对断肠人漂泊天涯的心情产生出深挚的同情。何以会如此呢?秘密就在于曲子中的意象,都是有内在关联的,它们形成了若干个意象群,产生出一种集团作战的合力,从而更有力地打动我们。
        枯藤与老树之间有何关联?藤向来是缠于树干的,鸦则栖于树上。枯藤、老树、昏鸦,都是中国诗人造出来的文学词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实字前面的虚字,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这三个带感情色彩的虚字:枯、老、昏,又都能给人一种荒凉死寂的感觉,故此连在一起会十分和谐。这是第一个意象群。要是我们换成青藤老树,或者枯藤绿树,昏鸦换作栖鸦,马上就失去了这种和谐感。
       小桥跨过流水之上,流水又绕人家屋前而过,这三个意象也是关联在一起的,是第二个意象群。第二个意象群的共同特点是有生气,故与第一个意象群互相映照,这就有了对比,也就有了诗的张力。
        我们可以想象眼前就是这支曲子所写的画面:近景是枯藤老树昏鸦,中景是小桥流水人家,而远景则是古道西风瘦马——它们的连带关系不必赘言,而它们的共同情感寄托则是孤独、荒凉、倔强。有了这三个意象群作铺垫,则有了曲家的艺术想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假使有这样的一幅画,夕阳落山的景象和断肠人都是不必再着墨绘出的,我们自可于想象得之。
       这是元曲中的著名例子,由着这一支曲子,我们可以归纳出写作时要注意的两点:一是相邻近的意象之间要有关联,要能形成意象群;二是意象本身就该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那些负责调配感情的虚字,必须与相邻的虚字是和谐的。
       好比李玉《千钟戮·八阳》中的《倾杯玉芙蓉》,“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要是写成浓云薄雾和愁织(李清照词有“薄雾浓云愁永昼”句),暴雨飘风(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带怨长,那就无法动人了。
       通过虚字让意象之间产生联系,以形成意象群,就像书法不能只顾单字的结体,而应该有联章的照应。
        意象之所以与景象不同者,则在于意象有“意”,有诗人的意识贯注,是带着情感色彩的“象”。
       此两点是历代诗家所共知的秘密。
      如初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首联先用农历十月(阳月)大雁南飞,到大庾岭而飞越不过去的传说来起兴。十月雁南飞,为庾岭所阻,本来只是对传说故事的一次没有感情的复述,但加上“传闻”这两个虚字,就有了诗人的意识在其内了。
        颔联上句的“象”是诗人的行动:我行未已;下句的“象”是诗人的心理活动:何日归来。但各加了一“殊”字一“复”字,就相当于书法中的顿笔,强调了笔画,更加增益了诗句的情感浓度。大雁不度岭,而我却要度岭继续南下,不知何日北归,这是两组意象间的呼应。
        颈联仍写眼前景,决不跳跃到别的空间、别的时令中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是在一首诗中历遍春夏秋冬,或者从白天到黑夜都写到。初学时要假定自己是一名摄影师,面对的是一帧照片,所有的描述、想象、抒情、议论,都该围绕这一帧照片展开。
        颈联的意象是平静的江水、初退的潮、昏暗的林子、浓得遮住望眼的瘴气,它是通过骈文句法的压缩来组织意象的:江静因潮之初落,林昏为瘴而不开。
        尾联中的“陇头梅”是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南朝时陆凯与范晔相善,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给长安的范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句是说将来(“明朝”有后来、将来之意)在登高望乡之地,应有朋友自长安寄来问候。因有“明朝”一词作为联系,在时间上便与开头的“阳月”不矛盾了,否则,梅花与阳月是不能同时出现的。
       再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次联的“山”与“平野”,“江”与“大荒”,是依靠着“随”“尽”“入”“流”四个虚字而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山不是静态的山,是随平野而尽(于视野中)的山,江是滔滔不息流入大荒的洪流。这样意象与意象之间勾连不绝,便无堆砌之弊了。
        下一联是说月亮向西流,如天空中飞镜;云彩向上涌起,如结成海市蜃楼,这仍是用骈体句法压缩成诗句,也是通过骈句压缩的方法,让意象与意象之间有了灵动的气息。
        杜甫的《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诗以哀挽他的老友,曾在玄宗时任宰相的房琯。唐肃宗继位后,房琯无罪而被贬。杜甫曾上疏(shù)力谏,而得罪了肃宗,差点连命都丢掉。房琯去世两年后,杜甫在阆州房琯墓前凭吊。
       古人称此诗颔联两句“能融景入情”,又称另一位诗人严维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能“寄情于景”(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二十九),其实都是在说只有把意象和意象组合成意象群,才会有动人的力量。
       “近泪无干土”,是“土因近于泪而无干处”之意,这是逆写的句法,比写“泪水溅湿坟前土”更有强调的作用,泪与坟前土的意象间,也就存在着极强的黏性,不可分割。“低空有断云”,是“断云从空中低垂下来”,也同样是逆写,同样是让天空和断云两个意象结合得特别紧密。
      中唐刘长(zhǎng)卿号“五言长城”,他的五言诗,情浓句健,很值得认真研读。情如何浓?句如何健?就要靠意象的组织经营与句法的锤炼。
       如《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首句“烟水阔”是一个意象,“望君”又是一个意象,但连在一起就有了呼应。“飞鸟”指的是船只,因古人船头要绘着水鸟,故用以代指船。“飞鸟没何处”,就是说船已消失在地平线了,它到底去了哪里呢?“青山空向人”,是说只有青山寂然不动,空自地对着自己。这是青山的静,反衬行舟的动。前四句,读者自能想象到,友人王十一的船已消失在烟水茫茫的天际,而作者仍伫立不去的心情。
      颈联的意象纯出自想象,它们不是眼前之景,所以不妨从空间上跳跃开去。“一帆”其实是说王十一这一个人,用“一”写他在南方的孤独;“五湖”是太湖,诗人用“落日五湖春”寄托着美好的祝愿,意思是,只要有落日照映的地方,春色都与你相伴。
       尾联又切换到眼前景来,说的是汀洲上的白蘋,也与诗人一样因相思而愁苦。尾联的句法很特殊,“汀洲上相思愁白蘋”是“谁见”的宾语,这十个字是不可割裂的整句,古人称作“十字格”。
       意象的营造和组织,是学诗的一大关键,平时读诗、临摹名作时,可以特别地分析一下原作的意象,以及它们是如何组成意象群的,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临写中去。一旦此关打通,就可算得上入门了。

本文节选自《怎样写古诗词》
(完)





上一篇:“二十四史”浓缩成最经典的24句话,句句如金,建议全部背诵下来!
下一篇:写鬼写妖第一名的他,人生不过一捧灰烬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2-3 20:16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3 12:48 +1
太湖石 2024-12-3 07:36 +1
潇潇湘雨 2024-12-3 06:25 +1
+1
3903°C
7
  • 潇潇湘雨
  • 摩天居士
  • 何文富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2-3 06:25: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点赞!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 06:26:10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探讨了如何妥帖地排布诗歌意象,强调了意象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情感共鸣的必要性。以下是对文章的几点点评和分析:

1. **浑成与美的关系**:作者开篇提到“第一要紧的宗旨不是美,而是浑成”,这个观点相当深刻。诗歌的美不仅在于表面上的优雅,而在于整体的统一性和流畅性。这为后续讨论奠定了基础。

2. **意象的组合**:文章强调意象不能孤立,而需形成整体的意象群。通过举例《天净沙·秋思》,指出各个意象间的关联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传达情感。这种分析让读者意识到诗歌创作中意象的力量和意义。

3. **情感色彩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意象本身应带有感情色彩,这正是赋予诗歌深度和温度的关键。与李清照和李玉的作品对比,展示了虚字在意象衔接中的重要作用,极大丰富了读者对意象构建的理解。

4. **具体实例的分析**:通过杜甫、刘长卿等诗人的作品,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意象形成情感共鸣。特别是杜甫的《别房太尉墓》和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不仅展现了诗意的深邃,也揭示了文学技巧的重要性。这种具体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实用的写作指导。

5. **写作技巧的传授**:最后部分的建议非常实用,比如分析原作意象的营造和组织,让初学者能够有效吸收和实践。强调“意象的营造和组织,是学诗的一大关键”,为学习者指明了方向。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系统地梳理了诗歌中意象排布的重要性及其技巧,不仅适合初学者,也为有经验的诗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和创作诗词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 08:1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佳作拜读了
发表于 2024-12-4 06:42: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17 09:10: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17 09:10: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24 14:34: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