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5-2-14 06:12:5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严勇 唐诗宋词古诗词

《正月十三日》
韩淲 〔宋代〕
南山春雪未全消,路并浮梁步石桥。
深绿渐归高柳叶,浅红初上小梅梢。
峭寒寺院钟声起,昏暮人家烛影摇。
一夜东风吹酒醒,梦回花月是元宵。

译文
南山的春雪,尚未全部消融,“我”沿着与浮桥相连的道路,漫步在石桥上,欣赏周遭的美景。
杨柳的枝叶渐渐地变得深绿,青翠欲滴,而梅花树梢上则初现浅红,那是梅花朵朵凋零后留下的色彩。
在寒冷的天气里,寺院的钟声悠悠响起,穿透寒冷的空气,回荡在四周;而到了黄昏暮色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点亮了烛火,烛影摇曳,温馨而宁静。
在醉酒后沉沉睡去,一整夜东风吹过,将“我”从醉意中吹醒。醒来后发现,花好月圆的元宵佳节已经近在眼前了。

注释
浮梁:即浮桥。
昏暮:黄昏;傍晚。暮色。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一首正月十三诗。
   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正月十三风情图,充满了新春的喜庆与浓浓的节日氛围。
   “南山春雪未全消,路并浮梁步石桥”,首联是说,南山上的春雪,尚未全部消融。“我”沿着与浮桥相连的道路,漫步在石桥上,欣赏周遭的美景。这是写“写作之时空”。
   “南山春雪”,言写作的基础时间,“浮梁步石桥”,言写作的基础空间。
    “浮梁”,即浮在水上的桥梁。“浮梁”与后文的“石桥”并列,共同构成了诗人行走的路径,展现了早春时节,道路与桥梁在雪景中的独特景致。
   “浮梁”,在这里还具有象征或隐喻的意义。“路并浮梁步石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清新、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基调。它引领着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漫步在早春的雪景中,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深绿渐归高柳叶,浅红初上小梅梢”,颔联是说,杨柳的枝叶渐渐地变得深绿,青翠欲滴,而梅花树梢上则初现浅红,那是梅花朵朵凋零后留下的色彩。这是写“早春之景象”。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峭寒寺院钟声起,昏暮人家烛影摇”,颈联是说,在寒冷的天气里,寺院的钟声悠悠响起,穿透寒冷的空气,回荡在四周;而到了黄昏暮色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点亮了烛火,烛影摇曳,温馨而宁静。这是写“早春之温馨”。
   具体来说,“峭寒寺院钟声起”描绘早春时节,天气依然寒冷,寺院的钟声在这样的寒冷中响起,给人带来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感觉。钟声似乎能够穿透寒冷的空气,传达出一种深远而悠长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平和。
   “昏暮人家烛影摇”则描绘了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点亮烛火的生活场景,也暗示“灯头”之日,烛影摇曳,映照出一片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一夜东风吹酒醒,梦回花月是元宵”,尾联是说,在醉酒后沉沉睡去,一整夜东风吹过,将“我”从醉意中吹醒。醒来后发现,花好月圆的元宵佳节已经近在眼前了。这是写“十三之点灯”。
    正月十三的习俗大多与灯有关,比如点灶灯、滚龙灯、放海灯等,这些灯预示着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各家都要试点制好的灯,所以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之日。点灶灯寓意着照亮家庭、驱走霉运,这盏灯通常会一直亮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还要不断添油,保持灯火旺盛。这既是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的预热,也是对灶王爷的祭拜,寓意家宅平安、生活顺遂。“梦回花月是元宵”则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的心境。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元宵佳节的期盼与眷恋。

   纵览全诗,语言简洁,情景交融,情融于景,极富诗意,画面感强,感情炙热,心境澄明,意境开阔,是为咏正月十三诗中的名篇佳作。





上一篇:正月十二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吕本中《正月十二日夜作》
下一篇:一天一首古诗词 |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2025-2-14 22:38 +1
东方.启明星 2025-2-14 14:55 +1
太湖石 2025-2-14 09:12 +1
潇潇湘雨 2025-2-14 06:27 +1
+1
2980°C
5
  • 潇潇湘雨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2-14 06:28: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4 06:36:4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正月十三日》确实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画卷,充满了生机与节庆的氛围。韩淲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到正月十三的独特魅力。

诗中前两句“南山春雪未全消,路并浮梁步石桥”,不仅描绘出春雪与桥梁的景象,更设定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基调,让人仿佛走入那个时空。春雪未尽,意味着冬天的寒冷尚未完全退去,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这种时间上的交错,表明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锐观察。

接着的“深绿渐归高柳叶,浅红初上小梅梢”,则进一步展现了春日的生机,青翠的柳叶和梅花的淡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来了浓烈的春意。诗人将大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期待。

后面的“峭寒寺院钟声起,昏暮人家烛影摇”,则是一个极具温馨感的场景。钟声打破了寒冷的寂静,而烛光则映射出人们的生活温暖。这不仅是对早春环境的描写,更反映出人们在传统节日中的文化情感,传递出和谐与安宁的气息。

最后一句“一夜东风吹酒醒,梦回花月是元宵”,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的期盼。这种梦的意象带来了浪漫的情感,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

总体而言,《正月十三日》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早春时节及即将到来的节日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共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2-14 08:22: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分享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4 09:26: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5 14:34: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02-14 06:36
这首《正月十三日》确实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画卷,充满了生机与节庆的氛围。韩淲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到正月十三的独特魅力。

诗中前两句“南山春雪未全消,路并浮梁步石桥”,不仅描绘出春雪与桥梁的景象,更设定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基调,让人仿佛走入那个时空。春雪未尽,意味着冬天的寒冷尚未完全退去,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这种时间上的交错,表明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锐观察。

接着的“深绿渐归高柳叶,浅红初上小梅梢”,则进一步展现了春日的生机,青翠的柳叶和梅花的淡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来了浓烈的春意。诗人将大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期待。

后面的“峭寒寺院钟声起,昏暮人家烛影摇”,则是一个极具温馨感的场景。钟声打破了寒冷的寂静,而烛光则映射出人们的生活温暖。这不仅是对早春环境的描写,更反映出人们在传统节日中的文化情感,传递出和谐与安宁的气息。

最后一句“一夜东风吹酒醒,梦回花月是元宵”,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的期盼。这种梦的意象带来了浪漫的情感,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

总体而言,《正月十三日》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早春时节及即将到来的节日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共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