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29 06:10: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流云诗词
                    含蓄委婉
      诗不能直露。若把意思直说出来,把意思说完,一览无余,言尽意尽,引不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这是诗的大忌。诗的形式短小,一行只有几句,直说能说出多少和多深的意思呢?所以,直露容易流入浅陋,缺乏丰富的内涵,没有鲜明的形象,给读者留不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分行押韵,读起来却没有诗味。初学写诗的人通常会犯这样的毛病。
       诗贵含蓄,也就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来,蕴含在所写的形象里,通过所写的形象、画面、场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去沉思、寻味、咀嚼,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思,激起心灵的共鸣。蕴含的情思越深厚,越是耐得住沉思、寻味、咀嚼,艺术效果越强,诗就越有味。
      唐人刘知几《史通.叙事》对含蓄这种表现方法,作过确切而形象的说明,他说,诗要“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诗要“藏而不露”,做到“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含蓄,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
       南宋诗人林升,在京城临安邸馆的墙壁上题一首诗,这首《题临安邸》很快就在社会传播开,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为大众所喜爱。全诗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初看起来,诗在写山水景色、楼台歌舞,细读却有无尽弦外音令人琢磨。第一句写山水楼台之多,山外青山是杭州的自然美景,楼外楼是人工修建的繁荣景象,南宋小朝廷建都杭州后在这里大兴建筑,达宫贵人聚集于此,造成杭州的繁华。第二句写西湖歌舞之盛,南宋君臣们在西湖纵情歌舞,“几时休”三字,饱含作者的感情。第三句不明说南宋君臣迷恋酒色,却说“暖风熏得游人醉”,指出他们昏庸腐化贪图享乐。第四句寓意更深,汴州是北宋的京城,已经沦陷,北宋的来亡正因为当权的君臣昏庸腐化追逐声色,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丧失民族意志,不想恢复中原失地,又把杭州当作汴京……一句诗,蕴含着千言万语,意味深长。全诗只有四行,却有无限情意,而人思索,意在言外,含蓄不尽。再读唐朝诗人朱庆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诗写的是深锁在宫中的宫女的痛苦,不直写在宫廷中黑暗恐怖统治上她们的内心幽怨,却绘出开花时节她们被关闭宫门之内,凭琼轩而立,满怀辛酸却欲语还休的情景。全诗未写一个苦字、怨字,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旁边不敢说话,略一思索,就知道她们所忍受的黑暗恐怖统治了。这就是含蓄的手法。
       写出含蓄深厚的诗很不容易。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所谓含蓄,就是将丰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激情,熔铸于生动的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之中,而把自己的思想倾向隐蔽起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
       诗要含蓄,就要写得婉转曲折,不能直说。婉转就容易含蓄,唐人金昌绪的五绝《春怨》写一个妇女思念远戍辽西的丈夫: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里不直说她思念丈夫,也不直说她想梦中与丈夫相会,而首句写打莺,次句写打莺之由,三句写对莺啼之怒,末句透露真意,原来这个痴情的妇女子怀念远戍的丈夫,希望梦中相会,偏偏黄莺不断啼鸣,惊断好梦,于是迁怒于黄莺。语言平易,寥寥二十个字,写得婉转曲折,蕴含深深情意。
      杜甫的《月夜》抒发在异乡思念家人之情,也用婉转曲折的写法: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长安的杜甫不说自己怀念家中妻子儿女,却想像妻子对他怀念,描绘出一幅相思图。他想到儿女还小,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他,更体会到妻子心情的孤独和悲凉。月夜凝露,她对月怀人,彻夜不眠,云鬟湿,玉臂寒。末两句又想像将来相会的甜蜜,饱经忧患而得重逢,甜蜜之中又难免引起辛酸。后来李商隐的七绝《夜雨寄北》,也是这种写法: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羁旅异乡巴山,秋雨绵绵之夜,写诗寄给远在家园的妻子,表达相思和期望相聚之情。他说:你问我回去的日期吗?唉,那还没有准呢。异乡巴山之夜,绵绵愁人的秋雨,把水池都涨满了,什么时候在我们家里的西窗之下,我们一同剪蜡烛的烛芯,作长夜之谈,来说一说我在这巴山夜雨之时的相思之苦啊。诗人在巴山夜雨之时怀想妻子,忽然神思飞回了家乡,想像在家乡西窗与妻子重聚叙情,又想像彼时彼地回忆此时时地的情景,他的思想在巴山和家园西窗之间打了个来回。诗句简练,明白如话,却又深婉曲折,含蓄隽永。
       李商隐是运用含蓄手法的圣手,擅长在婉转中见含蓄,他的诗以“寄托深而措辞婉”著称。如他的杰作《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这首诗借自吴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六个朝代代谢的史实,来抒写对国朝衰亡的感慨和认识。他不是直述感慨、议论因由,而是首先描绘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之处,首句用“水漫漫”以概之,说这些六朝的胜迹如今只剩下汪洋一征;这个形象蕴含着抚今伤昔的兴废之感。第二句用“一征降旗百尺竿”的形象,点明六朝的末代皇帝们都是高挂降旗而亡国的;明了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概括了六朝末代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荒淫丧国的历史事实。第三句来一个转折,由历史回到现实抒发感慨:三百年间同晓梦;早晨短促的梦。末句紧接着发抒议论:人们都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有王气,而一个个朝代寿命是那样短促,一个个投降亡国,可见兴废存亡在人事而不在天地灵气。“钟山何处有龙盘”?一个反问句,发人深思也蕴含万千语言。全诗二十八个字,融写景、感触、议论于一炉,蓄意深切。李商隐的不少诗婉曲而生动,含蓄而明快,明白如话,意蕴深长。但也有些诗,如《锦瑟》等虽然蕴含深厚、文辞优美,可是或蕴隐过深,或用典较多,不易理解,曲高和寡,影响了艺术效果。
       含蓄不同于隐晦,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读者看了就懂,或者看了略一思索就能懂,这叫含蓄;读者看不懂,要费很大的劲儿去猜,甚至猜还猜不懂,这叫隐晦,或者叫晦涩。从上面举的多首例诗来看,诗人运用的语言平易晓畅,所撷取的一个个形象画面,也并不厅特,可是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短短几行诗蕴含无限情思,在具体的形象中有像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是含蓄的手法所要追求达到的艺术境界。
        从上面的例诗还可以看到,深沉含蓄的诗,常常在末句破题,即意味深长地点出诗的主旨,如“直把杭州作汴州”、“鹦鹉前头不敢言”、“不得到辽西”,都是首出题旨,但又不把话说尽,启发读者进一步思索。有的则是用一个问句,如“钟山何处有龙盘?”读者经过思索解答了这个问号,诗的主旨就说明白了。
        诗忌浅薄直露,应以婉转曲折为好。但含蓄婉转也毕竟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不能运用别的手法,并非每首诗都必须含蓄婉转。古典诗词中也不的篇章并不讲含蓄,而以率真取胜,那是另一种手法。





上一篇:浅析诗歌《所有人都在撒谎》
下一篇:写诗方法:一首诗3个方法,教你写作优美的格律诗,你学会了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2-1 19:21 +1
王玉明, 2024-12-1 09:01 +1
步谷 2024-12-1 03:08 +1
太湖石 2024-11-30 00:24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29 14:21 +1
今夜.启明星 2024-11-29 14:03 +1
宽龍 2024-11-29 12:53 +1
孔祥仁 2024-11-29 07:39 +1
+1
4196°C
4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9 08:08:42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写诗的含蓄委婉之道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确实,含蓄的表达让诗歌更富有层次感和内涵。这种手法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进行联想和思考,从而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邃情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因其含蓄的语言而成为经典。比如,你提到的林升的《题临安邸》,表面看似描述山水楼台,实际上却蕴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无奈。这样的技巧使得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又如杜甫的《月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而不直接将自己的情感宣之于口。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更加饱满,读者在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共鸣。

当然,正如你所说,含蓄并非是诗歌的唯一表现手法,率真直白的表达同样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总结来说,含蓄的手法为诗歌增添了深度,赋予其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使得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受,让人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更为丰富的互动关系。这样,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1-29 11:39: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9 11:47: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1-29 08:08
你对写诗的含蓄委婉之道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确实,含蓄的表达让诗歌更富有层次感和内涵。这种手法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进行联想和思考,从而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邃情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因其含蓄的语言而成为经典。比如,你提到的林升的《题临安邸》,表面看似描述山水楼台,实际上却蕴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无奈。这样的技巧使得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又如杜甫的《月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而不直接将自己的情感宣之于口。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更加饱满,读者在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共鸣。

当然,正如你所说,含蓄并非是诗歌的唯一表现手法,率真直白的表达同样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总结来说,含蓄的手法为诗歌增添了深度,赋予其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使得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受,让人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更为丰富的互动关系。这样,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12 09:25: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