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真实的西南联大原来这么厉害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798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真实的西南联大原来这么厉害
真实的西南联大原来这么厉害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9-1-12 07:41:50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798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有多少观众看到《无问西东》片尾彩蛋被深深震撼到了,冯友兰、陈寅恪、朱自清、林徽因、沈从文、闻一多、王国维……
那些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各个领域的大家们,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了大银幕上。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璨若星河的一笔,一个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学子可以享受到的“待遇”简直想都不敢想:
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数论老师是华罗庚……
电影碍于篇幅问题无法全方位呈现西南联大辉煌、传奇但又艰苦的历史,其实这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里讲述的还要精彩。
一、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茅草屋
《无问东西》有一段情节讲西南联大刚刚迁到昆明修建校舍,因为没钱只能修建茅草屋,一到下雨天就不停漏雨,学生和老师都没法好好上课。
其实,西南联大的这些茅草屋来头可不小,它们是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设计建造的。
当时,当地政府拨了一块地给联大做校舍,梅贻琦便请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二人担任设计,二人精心设计,很快给出了一个现代化大学校舍的方案。
梅贻琦一看当即否定,不行,得改,联大没那么多钱建这样的房子。
梅贻琦对校舍的要求是,“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屋。”
梁思成听后大怒,“茅草屋农民都会建,干吗要我这个建筑专家来设计?!”
梅贻琦只能拦住他无奈的说“国难当头,用茅草来建大学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尽可能好看点、好用点,这还得靠你们支持。”
据说梁思成听了这话当时就哭了,夫妇二人当晚就拿回去改,前前后后改了5次,越改越简陋,每改一遍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
最后,西南联大的校舍就成了片中“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态。
(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校舍▲)
二、停课赏雨
因为校舍简陋,昆明又爱下雨,所以每当大雨倾盆,学生和老师们就不得不拿锅碗瓢盆接着雨,在滴滴答答声中学习、生活。
比如片中就描写了一场雨中课堂,老师任凭雨滴落在肩膀上坚持讲课,原本躁动的学生也因此安静了下来。
(王力宏饰演联大学生沈光耀▲)
由于教室的屋顶都是用铁皮做的,所以每当下雨,雨打在房顶上叮叮的声音就吵得根本听不到任何人讲话的声音。
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严肃,不苟言笑,上课时间掌握的非常准确,经常是刚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下课铃也响了。
但因为下大雨,陈岱孙的计划尝尝被打乱,有一次上着上着课又下起雨来,他只好停下来,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停课赏雨”!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也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他们,实在是穷啊。
三、西南联大有多穷
西南联大的穷,体现在方方面面。
联大的教授们很多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原本都风度翩翩,西装革履,专心致学,到了联大,因为物价飞涨又时值战争期间,一个个都成了穷教授。
有一次朱自清在街上遇到乞丐乞讨,他对乞丐说“我是联大穷教授啊”,乞丐听了掉头就走。
朱自清回去告诉了华罗庚,华罗庚又告诉吴宓,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了这个逼退乞丐的绝招。
《无问西东》中祖峰饰演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北平时原本待遇极高,有洋房有汽车还有专属司机。
但来到昆明,梅贻琦为了给老师学生发补贴,几乎把自己的家当全都卖了,夫人韩咏华不得已都要到街上去卖米糕。
(祖峰饰演梅贻琦)
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和教授们的状况。
华罗庚一家住在牛棚里,每天被蚊虫折磨的无法入睡;
闻一多因为吃不饱饭,最终没办法只得到街上去给人刻章补贴家用。
(华罗庚一家)
为了生存,联大的教授们各显神通,用自己的专业或业余爱好谋生。
比如几个教授凑成“种菜小组”,推举植物学家李继侗当种菜组组长、生物系讲师沈同当“种菜助理”,所有教授一起翻土、播种、施肥,一起种菜吃。
理工科的教授们造肥皂、墨水拿到街上卖,文科教授就只能典当书本。
也算是“各显神通”了。
(联大教授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四、跑警报
除了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还得时时躲避日军的炮火。
有一年半的时间日军天天来轰炸昆明,每当警报响起,正在上课的师生们就要立刻跑到山沟里躲避日军轰炸,俗称“跑警报”。
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之一,汪曾祺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回忆此事。
“‘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片中也常见学生教授们跑警报的场景。
五、学风自由
穷归穷,但西南联大在治学上却从不怠慢。
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环境那么差,但西南联大8年里却人才辈出,成为人们口中“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沈从文回答两个字“自由”。
西南联大爱才,不问教授出身资历,只看他们有没有真本事,像沈从文、钱钟书、华罗庚等人都是破格录取的。
沈从文小学毕业,钱穆连中学都没毕业,华罗庚好一点中学毕业了,而陈寅恪只有高中学历,却成了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这在现在看来想都不敢想。
西南联大的学风自由,兼容并包,甚至很多行为在现在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散漫”。
没有人强迫联大的学生必须来听什么课,也没人强迫联大的教授要讲什么课,怎么讲课。
理工科的学生们要求严谨,每个数据都不能出差错,但人文系的老师们那就自由多了。
闻一多上课喜欢抽烟,他的学生也可以上前“借火”。徐志摩有一次上课带了个烟台大苹果,一边吃一边讲,也并没有人觉得不妥。
罗常培讲《花间集》的方法就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为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pass了。
朱自清就比较严格一点,他讲宋词会一首一首的讲,还要求学生做笔记,还要考试。
沈从文教写作不赞成命题作文,很少命题,他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讲课也是天南海北的聊,并没有什么课本大纲。
(汪曾祺和老师沈从文▼)
但沈从文给学生批改文章极其认真,经常会在后面写很长一段读后感,还会给你介绍一些写作方法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可以读来参考学习。写的好的学生文章,他也会推荐到相熟的报纸杂志去刊登,以兹鼓励。
钱钟书讲课全部用英文,而陈寅恪讲历史从不用大纲资料,来了就讲,旁征博引,原句都在他的脑子里。
不过有讲课听不懂的,比如卞之琳,因为口音极重,他说英文别人听不懂,说中文还是听不懂。
(陈楚生饰演联大教授▼)
虽然条件艰苦,但联大培养出了未来中国无数的人才和栋梁,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成了名家。
原标题:《无问西东》片尾彩蛋太精彩 真实的西南联大原来这么厉害
转自:橘子娱乐
上一篇: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有多穷?连叫花子都不好意思向...
下一篇:
西南联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
798°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古典诗词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