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土家语
楼主:
唐韵
|
查看: 3300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土家语
[杂言诗]
土家语
[复制链接]
唐韵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3300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巴郡巍峨,清江浩渺。土家语兮,若璞玉之藏山,似明珠之映沼。溯其源,承千年之薪火;观其用,绘百代之纷扰。方言俚语,皆含天地之趣;妙语奇辞,尽纳人间之道。
日常百态,语见真淳
“咂”若长鲸饮川,“逮”似饕餮尝珍。“匀”分甘之美意,“耍”尽嬉之闲身。“少午”飨日中之食,“火色”赞能者之神。“稀客”至,笑纹绽如春日;“醒事”明,慧心皎若秋辰。“认红”担责,诚可昭日月;“答白”应声,信能暖寒温。“男客”“女客”,称伉俪之亲昵;“哈数”“搞头”,道行事之雄浑。“整酒”庆佳期之喜,“礼新”循故俗之根。“过门”初会,怯意藏眉眼;“哒打”忽跌,惊呼破晨昏。“喝烟”暂歇奔忙步,“背失”长叹蹇滞魂。“殃酸”作态惹人笑,“奈逮”形容令眉颦。“利索”焕华堂之彩,“格外”生嫌隙之痕。“廓人”聚四方之力,“过中”享五味之飧。“消夜”尝更阑之味,“打发”度暇日之辰。“失隔”惊灾祸之至,“合式”羡鸾凤之姻。“廓尺”量天地之广,“搬劲”争强弱之伦。“拢堆”汇群贤之智,“摆长”叙今古之因。“散伙”叹欢筵之散,“扯蛋”憎闲事之频。“对爪”面面相顾,“亲家”语语相温。“老手”操娴熟之技,“显眼”彰卓越之身。“赏新”品初尝之妙,“差火”憾难托之忱。“本分”守淳良之性,“索性”行果决之真。“要得”应欣然之诺,“后生”展蓬勃之春。“殃疲”困精神之怠,“摩疲”嗟步履之屯。“溜唰”若风驰电掣,“那门”问雾锁云屯。“眼红”生嫉妒之念,“打裹”乱纠葛之纷。“嘎式”启宏图之始,“高头”指云路之津。“绞伙”创千秋之业,“扯皮”伤同气之亲。“扯能”炫骄矜之色,“煽经”献奇巧之文。“吹牛”话江湖之阔,“哈咯咂”叹造化之神。“搞拐哒”惊变局之骤,“哒扑趴”悲踉跄之身。“仰翻叉”仰天而倒,“掉底子”蒙耻而呻。“打平伙”均欢娱之乐,“郎场儿”觅栖息之村。“混混儿”逐浮名之幻,“绷面子”施侠义之仁。“殃长伙”空留怅惘,“细娃儿”尽展天真。“鬼名堂”藏机巧之智,“搞拐地”忧窘迫之辰。“挨哈着”待韶光之至,“二黄腔”笑懵懂之身。“低嘎儿”量微而寡,“短阳寿”咒恶而嗔。“精角儿”怀玲珑之窍,“扁担挑”连至亲之亲。“特宝儿”矜张扬之态,“吹牛角”响齁睡之音。“烟袋话”含诙谐之趣,“日古子”彰放浪之魂。“白搞哒”叹功亏一篑,“莫打茬”嘱志守其纯。“躲猫儿”戏童蒙之乐,“殃劲儿”悲希望之泯。“港港儿”度须臾之瞬,“男客家”承家业之辛。“姑娘客”展贤淑之范,“矮打杵”嘲短小之身。“昨儿锅儿”忆沧桑之迹,“明儿锅儿”盼锦绣之辰。“江岔子”阶连霄汉,“k咂伙儿的”叹溢乾坤。“打董董儿”羞呈赤体,“白痴纳卡”愧染霜痕。“要不要得”询可否之策,“格里逢外”彰卓异之神。“正儿八经”行端方之事,“外打正着”成意外之勋。“见子打子”应机而变,“吃么荷儿”贪利而昏。“尖尖老壳”藏诡谲之计,“扯混老儿”溺虚幻之春。“蛋不纳岔”言无关之语,“一哈哈儿”待转盼之辰。“钻牛角尖”迷迂曲之径,“黄毛丫头”绽豆蔻之芬。“扯锅巴蛋”惹无端之扰,“那门开交”叹难收之尘。“砍脑壳死的”嗔毒之至,“打窝屎主意”谋恶之深。“死无乱时用”哀愚钝之态,“相今魔方儿”竭智巧之神。
形神万象,语绘乾坤
“脑壳”承灵思之重,“耳巴子”纳天籁之纯。“眼子”映山河之色,“嘴壳子”吐珠玉之文。“手杆”挥风云之势,“脚杆”踏丘壑之痕。“客西老客儿”支身躯之柱,“国国儿”隐岁月之温。“天堂”藏兰麝之馥,“颈扛”擎日月之轮。“倒拐子”转乾坤之妙,“直麻壳儿”刻沧桑之纹。“定子”握雷霆之力,拳拳护本;“牛儿”耕阡陌之土,默默躬身。“羊儿”咩云崖之月,“狗子”吠柴扉之春。“鸡公”啼破三更梦,“鸡婆”哺成雏子身。“克么”鼓噪,奏田园之乐章;“癞克包”徐行,绘野趣之图皴。“偷油婆”潜幽隅之暗,“天晴昂昂”唱高树之新。“曲鳝”钻春泥之润,“灶鸡子”鸣秋夜之岑。“貂榔子”跃寒枝之影,灵动如神。
行止千般,语摹百态
“行脚”丈量山水,步步生苔;“站到”凝思今古,寂寂抒怀。“坐倒”享清闲之趣,“困告”入酣梦之垓。“哒打”跌人间之坎,“喝烟”憩世路之埃。“摆龙门阵”话兴亡之变,“谈白”叙桑梓之哀。“拽起”伏尘埃之侧,“将才”忆逝水之回。“哒扑趴”仆莽原之草,“仰翻叉”卧苍昊之怀。“扯皮”伤手足之义,“摆长”传薪火之媒。“散伙”叹萍踪之散,“扯蛋”憎纷扰之来。“对爪”商宏图之计,“搬劲”决胜负之魁。“拢堆”聚星火之力,“打裹”乱经纬之隈。“嘎式”启新程之始,“绞伙”筑广厦之台。“扯能”炫夸矜之态,“煽经”献奇谋之赅。“吹牛”纵豪情之放,“躲猫儿”戏稚子之孩。“打平伙”享共欢之乐,其乐何哉!
辞藻焕彩,语尽精微
“好耍”绘欢愉之境,“乖”描灵秀之姿。“恶造”状污糟之态,“热乎”传温煦之思。“毛闷”锁千般之郁,“心交八赖”烦百绪之滋。“怪迷日眼”彰奇异之貌,“磨古糙痒”显躁扰之痴。“火色”称雄强之质,“毛交火辣”叹急切之驰。“撇脱”行便捷之事,“吸味儿”彰时尚之仪。“利索”焕澄明之彩,“殃酸”藏矫饰之私。“本分”守敦和之性,“索性”行果毅之师。“殃疲”凋精神之木,“摩疲”缓岁月之驰。“溜唰”若惊鸿掠水,“显眼”似皎月临池。“差火”憾庸常之质,难托所期。
嗟乎!土家语者,非独舌端之韵,实乃文脉之髓。它融于吊脚楼的晨钟暮鼓,汇于摆手舞的疾管繁弦。田间地头,它是劳动的号子;火塘灶边,它是温情的呢喃。一字一世界,一语一春秋,承载着族群的记忆,延续着文明的根脉,在武陵山水间,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写作背景:
土家语:武陵深处的千年回声
巴郡群山如黛,清江蜿蜒东去,在这片苍茫的武陵腹地,土家族人世世代代守护着独特的精神家园。他们的语言,像深埋于岁月长河中的璞玉,每一个音节都镌刻着山川草木的印记,每一句俚语都流淌着烟火人间的温度。
晨光初露,吊脚楼的木窗棂染上金边,此起彼伏的问候声便在青石板路上荡漾开来。“你搞么子去?”带着七分热络三分好奇,回应的“溜唰地把活路做完”里,“溜唰”二字如利箭离弦,道尽土家人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饭点时分,“逮饭”的吆喝声从竹编的窗扉间飘出,“逮”字粗犷豪放,裹挟着腊肉炖山笋的香气,让人未入其门,已醉于这烟火之味。饭后围坐在火塘边,一句“走,去耍哈儿”,瞬间将劳作的疲惫化作谈天说地的闲适。
土家语对身体的称呼,满是与血肉相连的亲昵。“脑壳”“脚杆”“手杆”,直白得如同抚摸自己的肌肤;“客西老客儿”“倒拐子”又俏皮得像孩童的玩笑。孩子摔了跤,母亲那句“快看看脑壳和脚杆受伤没”,粗糙的方言里裹着的是比丝绸更柔软的心疼。动物在土家语中也褪去了野性,变成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夏夜的稻田里,“克么”的鼓噪是永不落幕的乐章;院角偶遇“癞克包”,老人们总会笑着宽慰“莫怕,它不咬人”。“鸡公”“鸡婆”“狗子”,这些称呼里藏着的是把动物当作家人的温情。
行走在山间,“行脚”的步伐与溪流叮咚应和;暮色四合时,“困告”的呼唤伴着月光漫进吊脚楼。最热闹的当属“摆龙门阵”的时刻,男人们吧嗒着烟袋,女人们纳着鞋底,从盘古开天说到家长里短,笑声震得梁上的腊肉都轻轻摇晃。这里的形容词更是鲜活生动:一场摆手舞是“好耍”,新摘的野莓是“乖”,孩子弄脏的衣裤是“恶造”,收拾利落的灶台是“利索”,每一个字都带着大山的灵气。
从日常起居到生命感悟,从自然万物到文化传承,土家语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它是吊脚楼飞檐上悬挂的铜铃,在山风中叮咚作响;是火塘里跳跃的火苗,驱散长夜的寒凉;是老人们布满皱纹的嘴角流淌的故事,是孩童们奔跑时洒落的银铃般的笑声。这门古老的语言,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在武陵山间生生不息,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坚韧与浪漫,守护着一方水土的灵魂与记忆。
来自苹果APP客户端
上一篇:
德道
下一篇:
七绝·题枇杷有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4 小时前
+1
韦素练
9 小时前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10 小时前
+1
+1
3300°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土家语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土家语韵(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沁园春·土司城(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沁园春·重访凤凰山(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恩施风雨桥(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青玉案·团聚(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青玉案·土家豆皮忆旧(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满庭芳·土家外婆合渣(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青玉案·观稚子土堆寻宝(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满江红·故园忆旧(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五一高速惊魂记(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鹧鸪天·归途晨遇(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