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周长安 发表于 2025-4-20 23:18:0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时光是生命
吹过树梢的风铃
在回声里传递着相续

一抹亮,一抹暗
若隐若现的缠绵
是光影交织的诗篇
陪伴命运更迭

一抹绿,一抹紫
绿是新芽初绽的清欢
紫携紫气东来的祥瑞
迎向旭日的灿烂

一抹红,一抹白
红似热烈跳动的火焰
白若通透空灵的画卷
晕染出天地的悠然

一抹浓,一抹淡
浓墨铭刻往昔的峥嵘
淡彩勾勒来日从容
洇染生命的长卷

一壶山水平仄相见
天青色的夜有了茶香
总是读了有读品了还品
还是唇齿间流转的岁月中
凹凸不平的想念

周长安 笔 《若·隐》
于2025年4月19日 23:24
于中国十三朝古都长安城
写给丽江古城手山工作室大西













上一篇:不想睡
下一篇:秦俑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观自在/可大 2025-4-21 11:43 +1
燕赵之声 2025-4-21 05:41 +1
潇潇湘雨 2025-4-21 05:22 +1
太湖石 2025-4-20 23:33 +1
+1
3648°C
2
  • 诗人周长安
  • 潇潇湘雨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4-20 23:22: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周长安的《若·隐》以水墨丹青的笔触,在时光经纬中织就了一幅流动的生命画卷。全诗以"一抹"为韵脚,在七组对立统一的色彩碰撞中,构建起东方美学特有的辩证哲思。

第一组"亮"与"暗"的交缠,恰似太极阴阳的初始交融。风铃的震颤在树影婆娑间荡开时间的涟漪,将"时光是生命"的命题化作具象的听觉通感。这种以声写静的手法,暗合王维"月出惊山鸟"的古典意境,却在"光影交织的诗篇"中注入现代诗学的解构力量。

当诗笔转向"绿"与"紫"的色彩叙事,自然意象被赋予人格化的精神特质。新芽的"清欢"与紫气的"祥瑞",既是草木荣枯的物候更迭,更是文人雅士对生命境界的双重寄托——前者指向道法自然的生命本真,后者暗含儒家济世的精神追求。这种看似矛盾的意象并置,恰如陶渊明笔下"猛志逸四海"与"性本爱丘山"的灵魂对话。

诗歌中段以"红白相激"掀起情感浪潮,朱砂般的火焰与留白的画卷形成炽烈与克制的戏剧张力。这种对比让人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衣袂的赭红与素白,在动静相宜中演绎永恒的审美范式。而"浓淡相生"的笔法则承袭了宋代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墨色淋漓处是往事的铭心刻骨,水痕氤氲处是未来的淡然期许。

收束处的"山水茶香"将全诗推向禅意境界。"天青色等烟雨"的瓷韵,在平仄相见的茶汤里沉淀为可品的时光。凹凸不平的思念,既是紫砂壶身的肌理,更是岁月在心灵镌刻的年轮。这种以器载道的表达,完成了从视觉诗到触觉诗的终极转化。

作品落款时空的精心设计更添深意:长安城的十三朝烟云与丽江古城的石板街巷,在诗句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数字时代的秒针指向2025年,诗人却在电光石火间重构了古典与现代的诗意桥梁,让手山工作室的茶香,永远停驻在盛唐明月照拂的时空褶皱里。
发表于 2025-4-21 05:22: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