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2465

积分
发表于 2025-3-26 20:37: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投鹤,理由只有一个,属国家保护动物。至于龙,小民觉得不合适。自古诗人诗词都不是正业,现今仍如是。因为我们改变不了什么,连起码为社会,为不公,为黎民呐喊发声的诗词都很少。所以,以春花秋月吟来自慰,脱离大众被边沿化甚至被讥笑无病呻吟。我们也不见得高尚,底蕴也并非深厚,如果要说传承,那是吃饱饭之后的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1
虚无 +1
发表于 2025-3-26 21:25: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1
发表于 2025-3-27 04:2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玉免!自古以来,骚人几乎都写过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1
发表于 2025-3-27 16:19: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尽护山房万卷书---小狸奴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1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27 22:18: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礼轩 发表于 2025-03-25 22:42
同时我觉得诗国的这个吉祥物可以叫做锦

一来符合锦绣未央的美好寓意,来表达诗国对诗意满人间初心的遵守不弃

二来中国自古以来是丝绸大国,丝、锦、帛这也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符合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同时也能契合非遗流行的时代潮流

三来一个字朗朗上口,更适合诗国的形象传播,当然以上都仅限于诗国吉祥物外形优雅的基础上

仅限动物哈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28 13:46: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易表达,龙之天下,吾为龙的传人,乃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诗歌中国在龙飞腾跃中,延续千年万年,展望历史,创新未来
发表于 2025-3-28 22:20: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我说的是名字嗷,我选猫咪
发表于 2025-3-29 09:14: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推荐选择龙作为本平台的吉祥物。

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龙的造型,古代中国人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点形成了龙的形象,并将其视为圣物或神灵来崇拜‌。龙不仅是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还在许多传说和神话中出现,如黄帝乘龙升天、夏禹治水等故事‌。龙的文化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龙的传人”和“龙的国度”的象征‌

同时龙还常在古典诗歌词赋中出现,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清晓胪传仙仗里,衣染玉龙香细——俞处俊《百字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刘向《叶公好龙》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屈原《九歌·大司命》
后党兴戎衅已成,龙髯忽堕幸逃生——徐钧《樊哙》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徐钧《嵇康》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除此之外,龙在古代不仅象征着权力,还象征着智慧和能力。
发表于 2025-3-30 16:27: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猫,必须是猫,

点评

赞一个: 5.0
赞一个: 5
  发表于 2025-3-30 19:17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1
发表于 2025-4-1 15:46: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到诗 就想到了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