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13 06:10:5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流云诗词

一、要情志高尚,戒无病呻吟

诗言志,志贵高远;诗抒情,情贵笃深。无高远之志,只能无病呻吟;无深笃之情,只剩风花雪月。这样的东西,到头来一文不值。举两个例子:

《登多景楼》
宋 刘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
北府如今惟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今何在?且办年年使客舟。

《望月书怀》
唐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两首,前一首志存高远,后一首骨肉情深,都堪称典范。
情志高尚,前提是品学兼优;而无病呻吟,原因多是学识浅陋。清代刘庆缃《说诗》云:经淫史癖读书身,千古词人尽学人。但使胸中无万卷,少陵下笔不能神。他说得绝对了些,但说写诗须有学识,则是对的。


二、要营造意境,戒诗味寡薄

写诗不能下笔直白。只是直说,只讲逻辑思维,就违反了诗词之道。一定要精心营造意境。这又分意境豁然与意境迷濛两种。请看: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首堪称意境豁然与意境迷濛的典范。两首都是大美之作。后一首有咏瑟、悼亡、自伤诸说,人们猜了千余年无定论,一直众解纷纭。前一首人称“古今七律第一”,意境多达14层,“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者。”(清•胡应麟)
意境营造是创作成败的关键,万万不可粗心。否则意思虽好,却无诗味。请看: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
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这是南宋朱熹题为《中庸》的七绝。道理全对,却诗味差,欠美感。


三、要锤炼语言,戒草率粗疏

大家都知道,贾岛因为用“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边走边比比划划,像神经病一样,闯了韩愈的大驾。他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道出了甘苦,也指明了成功的秘诀——锤炼语言。
我举一个例子。骊山华清池,千百人写过,你很难出新意。但元人商挺因为善于锤炼语言,却后来居上。他写的《骊山怀古》是:
女色迷人祸更长,千年烽火化温汤。
无情一片骊山月,照罢周家又到唐。

锤炼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深化思想、意境的过程。商挺明白此理,把周幽王、唐玄宗相联系,写成了这首绝唱。
金代诗人段克己,用一首诗把锤炼语言的重要及方法讲得再明白不过。他在《勉冯弟》的七律中说:
少年事业莫蹉跎,听我樽前一曲歌。
铸剑必须经百炼,为文故自要三多。
凡胎须得丹砂换,壮志休辞铁砚磨。
平地为山由一篑,词源他日看银河。

诗中第4句“三多”,就是欧阳修说的“须看多、做多、商量多”。


四、要善于对仗,戒拉郎作配

格律诗,特别是七律,讲究对称美。不学对仗,就过不了关。
先举四例: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

一首诗有了好对,就通篇生色,不然就没有亮点。我们常常不注意对仗,甚至按胡适的主张,故意不作。其实,对仗由中国语言的独特性所决定,对称美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你既然写格律诗,就得在对仗上用力。虽然达不到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般高妙,但用了力总会好些。我为湖南籍老友前驱诗集《十月花》作序,几经思索,得了一个对仗:“花红十月惊五岳,一笔龙蛇动九嶷”,就使全诗有了生气。


五、要融入哲理,戒空洞说教

为说明问题,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袁克文劝阻他老子袁世凯称帝的两首七律。两诗主旨贯穿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哲理,说“山泉绕屋知深浅”,“嚣嚣恩怨未分明”,“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劝袁世凯切莫称帝。但袁世凯是个“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人,不听劝阻,软禁作者,结果美梦破灭,丢了老命。
再一个故事是曾国藩的。曾国藩战胜太平军,一些人劝他坐皇帝,取清室而代之。但他是道家思想很重的人,一生以“戒盈勿满”为信条。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首七绝: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他不但不做皇帝,还“以淮代湘”,急流勇退。他效法的屠羊说,曾随楚昭王逃亡,却按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拒不受爵,依旧卖羊肉。
将哲理入诗,以宋代为盛。但写得好很难。然而,诗中有了哲理,才更耐读,更有含金量。请看下述例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唐•徐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唐•杜牧)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唐•杜光庭)
还想再说的是,不要怕难。得大胆尝试,多读、多思、多写、多改。攻克难点,就有望成为“诗中圣手”。


六、要学会用典,戒炫耀高深

用典与对仗,是中国诗歌独特艺术之所在。前者由中国语言的独特性所决定,后者由中国历史的无比丰厚所决定。有的辞典,载典故16000多条,一条一个历史故事。反对用典,就等于笔下抛开了中国历史。但要少用僻典,让人读懂。典用得好,一语顶千言,如“不可沽名学霸王”,使内涵大增,又短又好。用典还有一大好处,是可以把不便直说的事委婉道出,像上面曾国藩“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一桩惊天大案,全藏在一典之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对用典,脱离遗产,脱离国情,不足为训。用典好的例子多得很。只举三例:
垂竿己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唐•高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唐•白居易)

会用典,关键是读史用史,多学多练,没别的窍门。但是,美物不可多用。好比吃红烧肉,也不能八碗八碟全是它。总以荤素相间为宜。像下面这个例子,就应避免:

《和答程六颂万》
清•易顺鼎
比干挥手谢微箕,只问豺狼不问狸。
未许朱三作天子,尚留南八是男儿。
李家惯作降王表,刘字空书太尉旗。
逃禄已无偕隐母,介山遗恨满昭祁。

像这样句句用典,古今少见。学问虽大,但有炫富之嫌,不足师法。




上一篇:温暖的诗词,温暖的冬日时光
下一篇:写诗秘笈之学诗容易成功的条件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2-21 11:14 +1
太湖石 2024-12-15 21:31 +1
吕仁龚 2024-12-14 21:08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13 13:34 +1
~王泽晋~翡翠 2024-12-13 09:09 +1
潇潇湘雨 2024-12-13 06:32 +1
+1
4218°C
7
  • 潇潇湘雨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闲云孤鹤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2-13 06:32: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点赞!
发表于 2024-12-13 06:38: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3 08:01:24 |显示全部楼层
“六要六戒”是对格律诗写作的深刻总结,强调了情志、意境、语言、对仗、哲理和用典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这六点的进一步解析:

一、**情志高尚,戒无病呻吟**
   - 诗歌的核心在于情志,只有高尚的情感和深邃的志向才能让诗歌具备生命力。无病呻吟往往源于缺乏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深度,最终只会导致作品的空洞。

二、**营造意境,戒诗味寡薄**
   -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优秀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联想来营造生动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如果意境平淡,将无法打动人心。

三、**锤炼语言,戒草率粗疏**
   -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精炼的语言能够传达更深的情感和意涵。优秀的诗歌往往经过多次推敲与修改,体现出作者对文字的严格要求。

四、**善于对仗,戒拉郎作配**
   - 对仗不仅是一种形式美,更是内容的提升。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整体美感。

五、**融入哲理,戒空洞说教**
   - 在诗中融入哲理思想,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思考的价值。避免直接说教,让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传达思想。

六、**学会用典,戒炫耀高深**
   - 用典可以增添诗歌的文化厚度,但过度使用或故意炫耀会导致反效果。合理的用典需要让人易懂,并能增强诗句的内涵。

总之,“六要六戒”不仅是对格律诗的技巧指导,更是对诗人创作态度的引导。掌握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诗人在创作中保持高水准,写出更具感染力和哲理深度的作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4 08:12: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2-14 08:34: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5 09:26: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2-13 08:01
“六要六戒”是对格律诗写作的深刻总结,强调了情志、意境、语言、对仗、哲理和用典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这六点的进一步解析:

一、**情志高尚,戒无病呻吟**
   - 诗歌的核心在于情志,只有高尚的情感和深邃的志向才能让诗歌具备生命力。无病呻吟往往源于缺乏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深度,最终只会导致作品的空洞。

二、**营造意境,戒诗味寡薄**
   -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优秀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联想来营造生动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如果意境平淡,将无法打动人心。

三、**锤炼语言,戒草率粗疏**
   -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精炼的语言能够传达更深的情感和意涵。优秀的诗歌往往经过多次推敲与修改,体现出作者对文字的严格要求。

四、**善于对仗,戒拉郎作配**
   - 对仗不仅是一种形式美,更是内容的提升。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整体美感。

五、**融入哲理,戒空洞说教**
   - 在诗中融入哲理思想,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思考的价值。避免直接说教,让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传达思想。

六、**学会用典,戒炫耀高深**
   - 用典可以增添诗歌的文化厚度,但过度使用或故意炫耀会导致反效果。合理的用典需要让人易懂,并能增强诗句的内涵。

总之,“六要六戒”不仅是对格律诗的技巧指导,更是对诗人创作态度的引导。掌握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诗人在创作中保持高水准,写出更具感染力和哲理深度的作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4 09:55: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