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采然 中级会员

主题

好友

5028

积分
六采然 发表于 2024-11-18 16:23:1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李稳站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的一生近似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游学,短仕途,大量收徒,著书立说儒家刚性。孟子的一生异于庄子(前369年—前286年)的道家归隐逍遥自在的柔性。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濮阳短居的传说故事存在,是有人强烈质疑的。无疑的是历史名人存在于濮阳,将会对濮阳历史增添浓浓的 靓丽色彩,对濮阳人民文化丰厚,道德提升,繁荣旅游经济贡献给力,长久而无量。


究竟孟子是否到过今日的濮阳?我们不妨用历史资料记载和今日政区规划来佐证,准正。


一、孟子时代的卫国面目全非


今朝的濮阳五县一区基本都属于春秋时代的卫国。随着卫国帝丘蘧村(今濮阳县渠村)人蘧伯玉等一批君子的离世,卫灵公时代的中兴一去不复返,卫国父子争国政局混乱不堪,内斗外夺不止,卫国衰落加速。


《战国会要·疆域形势·卫国》曰:卫地,營室,东壁之分樊也。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也。卫本国既为狄所灭,文公徙封楚丘,三十余年,子成公迁於帝丘。成公后十余世,为韩魏所侵,尽亡其旁邑,独有濮阳,后秦灭濮阳,置东郡。徙之於野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故其俗刚武,上气力。(见《汉书· 地理志》下)


《史记·卫康叔世家》:“二十九年,成侯卒,子平侯立。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嗣君五年(公元前320年),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


战国时代此时的孟子刚43周岁。这年以后,卫国被诸侯强国日削月割,除国都濮阳城以外邑城都已丢失,土面积已经被韩、赵、魏、齐、宋等国断断续续的分割占领。濮阳城以外的国土上村落上发生的故事,历史记载抹掉了卫国的称号。孟子晚年即50岁后,即使他到过了原卫国某地今濮阳孟轲村、孟居村,孟子年表不曾显示卫国某地也不足为怪。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jpg

二、从孟子年表查端倪 孟子的足迹


查看孟子年表,孟子会见的多是国君,人大事。当是时孟轲村和孟居村原名本非如此,寂寂无名。孟子晚年路过今濮阳华龙区孟轲讲学,后短住今濮阳渠村乡孟居村都是他一生的小事,年表未曾显示,不能否定孟子曾到过此地。


声名远播的孔子年表一生经历,弟子三千,后世记录日行其事,尚且不能详细一生所有。孟子几个徒弟?孔子徒弟实名72,孟子名扬天下的区区可数,也决定了孟子的生平言简意赅,所记者关注的是大事名人。孟子的徒弟包括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陈臻、陈代、屋庐子、高子、孟仲子、充虞弟子等是孔子的徒弟七分之一不到。 即使有孟子有到卫都城濮阳、蘧村、公西村、闵城缅怀拜望前辈之痕迹,也是匆匆一过,历史未曾记载,断无武断否定孟子濮阳之缘。


三、舜帝 蘧子 孔子 闵子骞 公西华 庄子 孔伋 和孟子的线系


(一)舜帝故里


濮阳为舜帝故里已经名副其实,孟子言必称尧舜,《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是最早提出舜帝出生地的,居住地的,而这两地都在今日濮阳地,属于战国时的原卫国地。孟子为提出舜帝故里天下第一人,其它典籍不曾早于他提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非道听途说,这也说明了孟子亲自到此地勘察诸冯,负夏可能性为大。负夏为古瑕丘地,今日濮阳五星。考察此二地时间,他住在哪里?今孟轲,孟居二村皆有可能,做为学者的孟子,舜帝一事可间接认定孟子到过今濮阳。


(二)遥思蘧子 孔子 子思 庄子 先贤


孟子做为儒家的继承者发扬光大,他需要深入了解,学习,渗透。途径仅仅是来源竹简帛书,远远不够深度和力度,最好的感悟提升是身临其境偶像所达之处,孔子和孔伋都是他的偶像先师。《孔丛子》一书记载孟子拜会子思孔伋,是有误记,因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出生时,子思(前483年—前402年)已经去世,二者相差30岁。孔子和孔伋除了老家曲阜外还都有定居卫国的特殊经历,尤其孔子住在卫国帝丘蘧村(今濮阳县渠村)蘧子蘧伯玉家大约九年。


孔子高足公西华和闵子骞老家和蘧村皆为邻村。孟子借踏足冯诸、负夏时,再访孔子,蘧子、闵子、子华、子思留下的轶事故地,完全有可能。今渠村乡孟居村处于五星的瑕丘、高城和渠(蘧)村、闵城、公西村中间地段,南北游处甚为合理。孟居非为今人杜撰,清嘉庆版《开州志》已记下此村“孟居”。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2.jpg

另明嘉靖《开州志》地理志山川亦曾载:濮水,在州东南孟里,距离城六十里,旧志以为庄子垂钓,楚使人望问之处。


“州东南孟里”,解释为开州东南的孟里。推测今孟居村明嘉靖版在先为“孟里”,清嘉庆时已为孟居村名,坊间有孟子到此地居住为说。今孟居也稍偏东南,同为州城南六十里,孟里和孟居为同一村较为合理。而鲁河镇的几处孟字村庄非庄子钓鱼处孟里,钓鱼处非南孟村。前南孟、刘南孟、朱南孟距离州城50里以下。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3.jpg

鲁河镇南孟村,虽位置州东南方,然直线距离开州四十里多。如果弯曲着计算凑够六十里,几百里也有。再从庄子钓鱼分析,几十年贫困生涯的庄子濮水钓鱼决非一处一次闲暇兴致,也能钓鱼食用实际给养家庭,更有濮水沿岸换地多处钓鱼。于是开州,东明,鄄城都有钓鱼台遗址一说不足为怪。濮水,有南北濮水经濮阳蘧(渠)村、李(甘)称湾附近和东明菜园集镇庄寨(庄子故里)附近,鲁河镇距离古濮水较远,没有濮水经过。于是鲁河镇的孟村和庄子无关,更同孟子无涉。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4.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5.jpg

孟居村的历史伴随着孟子庄子的故事不是凭空想象,孟居与庄子、孟子有关较为确切。同时代老家不算很远的孟子和庄子相交历史没有记载成为千古谜团,二者对儒家态度迥然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庄子故里庄寨距离蘧子故里渠(蘧)村和孟居10公里左右,道家隐君子庄子多次提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君子蘧伯玉,然刚猛进取的儒家孟子鲜有提及蘧子。孟子和庄子晚年都有可能在孟居附近留下足迹,但无交集相聚。大贤的晚年时期,卫国仅有濮阳城,不记载二人到卫国完全可以理解。孔子和孙子孔伋(子思)居卫时,卫国尚完整国土。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6.jpg

三、孟轲乡的“孟可”(孟轲)村和“黄城”村唐朝已经记载


(一)孟轲乡古墓出土的铭文


河南:濮阳市孟轲乡公安分局向市博物馆移交一批涉案文物


2013年07月08日14:16 来源:文物局网站


近日,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西孟轲村居民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并私自打开墓室,取出黑釉双系罐、黑釉执壶、团花纹铜镜、陶质墨书墓志铭等4件文物。经群众举报,濮阳市公安局孟轲分局迅速赶到现场将文物追回,并派人对古墓实施回填保护。


濮阳市文广新局得知消息后,立即指派市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孟轲乡了解情况。经实地调查,该古墓位于西孟轲村南约250米处的农田里,据墓志铭文记载,该墓葬建于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出土文物具有重要断代价值。随后,市文广新局与孟轲乡公安局办理了追回文物的交接手续,并将文物移交市博物馆收藏。7月2日,市文广新局向孟轲公安分局颁赠“文物卫士,执法标兵”锦旗以资表彰。


(来源:文物局网站)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7.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8.jpg

图二(上交的陶质墨书墓志铭 )


(二)《陶质墨书墓志铭》译文


注:括号( )内为空文,难以辨认


二坡


(晓成)戡,(晓)魂蒿里魄,奄黄砂千秋万岁永畔。


孙 永(芮或呙)浚记: 澄澄江水 ,闽混 ()波,(济基酒),識仕君子。()浚山河,既易陵谷,夔移己尔。小首垢容動,常()有子二人,名曰文、绍。有女二人,各右(伴),四神伹俻。府君享龄六十九,夫人古氏。


蓬砂向十里,南至黄河十五里,北至澶州一十五里(郊),孟可村北一里之管也。东至黄城十里,西至九月辛(郊)莊(甲或日一)反(申),(宾柱)澶州顿丘县千(谷)。


七年八月十九日,身线又系咸通九年,岁次(成)子。


宦逝莫易,通察无(铎),(荼庆黛)矣,於咸通(獨)仁时,可谓之半(九)君子(矣)。()汝之善,无一时尋天,色比其(共齐)德,(郑重)(献)其君( )孝乡党,令( )魏,人,府石()(),能 长而入(估)四时,扻伹 ()()独祖母廣(-------------)


君()()书 府碑訷宽。


(三)解读《陶质墨书墓志铭》译文


铭文中的“咸通九年”,即唐懿宗公元868年;“黄城”,今濮阳华龙区岳村乡黄城村,至少存在了1155年。“黄河”、“澶州”、“黄城”和“孟可村”的同时存在,证明孟可(轲)村就是因为孟子到过此地。黄城的记载历史远远早于王培勤编著的《濮阳地名》“黄城”明朝才出现的村史。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9.jpg
图三 今华龙区岳村乡黄城(孟轲(孟可)在黄城稍偏西北)

(四)《濮阳市孟轲乡公安分局向市博物馆移交一批涉案文物》报道中的“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西孟轲村”(可见以下图孟轲乡西孟轲)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0.jpg

四、 董汉儒的《元宁寺》碑文记载了村民的善意误解孟子“大贤店”,张极成就孟轲的大贤真迹。


(一)《元宁寺》碑文:州城之艮方二十五里有大贤店,民庐南尽有寺曰元宁,年代无考,于国朝所创,非古刹也。


... ...


店以大贤名,自楚蒲阳张公守开始,店之西有孟村,今土著尤多孟姓,村有河迤逦于店,有堤为障,所谓孟河店也,后人讹河为轲,遂以为子舆氏曾游于此,不履其地,不得其说,公以大贤之名不可斥,乃改称焉。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1.jpg

(三)阐释《元宁寺》碑文:【艮】方是东北方。“州城之艮方二十五里有大贤店”,开州城的东北方二十五里有大贤店。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2.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3.jpg

以下 光绪版《开州志》


1、 由《开州志》记载的“孟村店庄,辖二村,至州二十五里。 孟村店 西孟村”


《开州志》记载的“孟科(轲)集庄,独庄,至州三十里”。


《开州志》记载:“在州北三十五里,旧名孟轲.......张极改称大贤店”|又《开州志》记载:“北大贤庄,辖八村,至州三十五里。”


2、元宁寺碑 董汉儒


州城之艮方二十五里有大贤店,民庐南尽有寺曰元宁,年代无考,于国朝所创,非古刹也。... ...


店以大贤名,自楚蒲阳张公守开始,店之西有孟村,今土著尤多孟姓,村有河迤逦于店,有堤为障,所谓孟河店也,后人讹河为轲,遂以为子舆氏曾游于此,不履其地,不得其说,公以大贤之名不可斥,乃改称焉。


《元宁寺碑》即开州东北二十五里有大贤店和《开州》记载的“孟村店庄,辖二村,至州二十五里。 孟村店 西孟村”,都是距离开州二十五里,董汉儒记载的“大贤店”,正是《开州志》记载的孟村店,而《开州志》中的孟村店西面正是西孟村,正和《元宁寺碑》记载的“大贤店”的“自楚蒲阳张公守开始,店之西有孟村”重复,即“西孟村”就是“孟村”,于是董汉儒记载的“大贤店”(孟河店、孟轲店)和《开州志》的孟村店重合。


然而,无论是董汉儒的“孟村”和《开州志》的“西孟村”,都和孟轲无任何关系,唐朝墓碑铭中的孟可村也不是董汉儒记载的“大贤店”。董汉儒没错,他完整地记载了村民误解了孟村和孟轲关系。现在的孟轲乡中的孟轲集、中孟轲、西孟轲、孟轲乡政府所在地都和孟村不是一个地方。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4.jpg
上图(孟轲乡 孟轲集 西孟轲 中孟轲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6.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7.jpg

《元宁寺碑》 董汉儒记载的“大贤店”,即为今濮阳市开发区开州办疙瘩庙村。疙瘩庙村偏西南面为孟村,和华龙区孟轲乡的西孟轲、中孟轲、孟轲集、孟轲完全不同辖区。


疙瘩庙村是在《开州志》记载的“孟村店”,距离开州二十五里,《濮阳地名》一书中记载的胡村乡的疙瘩庙村就是原名“孟家店”。由此可见,董汉儒记载的村民误解“孟河店”为“孟轲店”再到张之厚改为“大贤店”,同“孟家店”、“孟村店”、“疙瘩庙村”都是同一地名。这六个的地名都不是真正的孟子到过的村庄,而孟子到过的村庄衍生出的是清朝嘉庆开州知州张极改名 的“大贤店”。


3、再查《开州志》第223页,嘉庆六年(1801年),张极为开州知州,贵州遵义人。


《开州志》第213页,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张之厚,应城进士。


张之厚和张极完全不是一个人。


张之厚改动的“州城之艮方二十五里有大贤店”和《开州志》记载的张极的“州北三十五里的大贤店”,相差10里,同名不同地。张之厚的“大贤店”中的大贤根据《濮阳地名》应为那个治病救人反而被害的医生,人们为了纪念而称为大贤。今在疙瘩庙和西孟村中间还有大贤庙村。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19.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20.jpg
孟子与濮阳:历史的交织与思想的延续-21.jpg

结 论


追根溯源,从孟子表达舜帝出生和迁移地在卫国时,就注定了孟子的理想志向定格在濮阳的古老大地上。人在就有故事可传,世上的爱是有缘故的。田聚常老师、张满飙老师、郑增显等多有撰文发表。我挖掘补充一二,完善君子之乡濮阳,帝都龙城的厚重文化。


舜帝、蘧子、孔子、闵子骞、公西华、子思、孟子、庄子等先贤的光辉闪耀,烁古千秋。身为濮阳人,干好濮阳事。敬孟子承上启下,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同心协力,做好龙传人。


2024年11月12日 草于杭州

立稳良爱


文章来源文献参考:


《吕氏春秋》、《史记》、《孔子 孟子》、《孟子》、《孔子》、《汉书· 地理志》、《庄子》、《庄子故里在东明》、《蘧璩同宗》、《璩氏春秋》、“蘧氏文化”微信公众号、《开州志》、《东明县志》、《民国濮阳县志》、《舜帝故里》、《濮阳地名》、“濮阳地方文化”微信公众号等。


本文一并特别致谢:杨殿铭前辈 王凤朝前辈 杨明轩先生 黄海军先生 史志立贤兄、杨留轩老师、田聚常老师 、 张满飚老师、 张志彪老师、 孟令先同仁、 鲁云鹏同仁、 房石海同仁 、房石峰同仁 、郑增显同仁等探讨 帮助。


作者简历:李稳站立 作家,原籍濮阳海通人 ,蘧子蘧伯玉君子文化研究者。武警部队退役,四川大学毕业。现定居杭州,立稳良爱礼品(杭州)有限公司创办人,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





上一篇:曹操行(二)
下一篇:苏轼寓惠州:诗和远方 廖剑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听风. 2024-12-31 01:23 +1
心远 2024-12-1 19:20 +1
杨文武 2024-11-21 02:56 +1
太湖石 2024-11-18 21:07 +1
观自在/可大 2024-11-18 18:34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6073次
+1
6075°C
2
  • 独孤求居
  • 杨文武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806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0 10:02: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拜读学习
发表于 2024-11-21 02:57: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太长了,要慢慢拜读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