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0-16 09:52:2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1.jpg

◆ ◆ ◆ ◆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溯源”特展9月25日起至2025年2月7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2002年国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延续发展的格局和特色。


“中华文明溯源”是近年来最全面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的展览之一,展品来自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市和香港共14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展出约110件(套)新石器时代至夏代、跨越5000年的珍贵文物,涵盖9个考古文化和9个主要考古遗址。其中,大多数文物为首次亮相香港,更不乏16件国家一级文物。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2.jpg

龙(玉),红山文化中晚期(距今6500-5000年),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玉和龙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此玉龙属红山文化,即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文化之一,遗址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曾出土大量玉器,其中龙形玉器最具代表性。此龙身躯修长,配以长吻与长鬣,被视为中国龙形象的早期滥觞。


“中华文明溯源”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孕育:文明初成”“绽放:古国文明的发展”及“传承:王朝时代的开始”。第一单元中的玉龙(距今6000—5000年),来自红山文化中晚期遗址,是中国最早具有龙形象的实物之一;第二单元中的玉琮(距今5300—4300年)作为身份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玉礼器系统的代表,也体现了良渚玉文化对周边文化和后世的广泛影响;第三单元的铜斝(距今3800—3500年)为来自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反映了二里头文化独特、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以青铜器为核心的中华礼仪制度的逐渐形成。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3.jpg

琮,良渚文化( 距今5300-4300年),高32.2,外径5-7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良渚文化是早期区域性王权国家的代表,已追入文明形成的阶段。它是尚玉的文明,以玉为贵。琮形制的器物始见于这段时期,是王和贵族的身份象征。其后,琮更被不同文化吸收,折射出多元文化的交流,是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重要见证。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4.jpg

鼓(陶),陶寺文化( 距今4300-3900年 ),陶高45.6,口径18.6,最大腹径28厘米,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此土鼓简颈,鼓腹、底部有音孔,口沿的钮用于蒙皮,器表以贴塑和绳纹装饰。这类土鼓目前仅见于早期大型墓葬,更有高80厘米者,常与号鼓和石磬同出,被认为与等级和礼制有关。石峁遗址所在陕西北部地区曾征集得同类土鼓和石磬,显示陶寺人群和石峁人群的相互往来。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5.jpg

神人对虎纹石雕,石峁文化( 距今4300-3800年),长44.5、宽11、厚9厘米,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石峁城址装饰丰富,其中皇城台路面雕刻了符号,护墙上下还有数十件浮雕,饰人和动物纹等。有学者认为石雕是从其他高等级建筑拆卸而来,个别纹饰又与后石家河和二里头文化遗迹所见相似,其中或有联系,唯意思未明。遗址的规模和装饰展示了统治者的动员能力和人们的复杂信仰体系,体现出中华文明形成阶段的特征。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6.jpg

斝(青铜),二里头文化(距今3800-3500年),收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文明发展的阶段,中国青铜技术取得飞跃发展,开启了青铜时代。此铜斝为温酒器,采用由内范和外范合成的复合范技术铸造而成。和其他青铜器一样,斝专门为贵族生产和使用,既反映社会阶级分层和分工的复杂化进程,亦标志着以青铜器为核心的礼制逐渐形成。


其他展品包括石家河遗址群(距今5300—3800年)出土的陶塑,多为泥质红陶,造型多样,有人抱鱼像、陶狗和陶象等,以手工捏制而成,反映先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当地亦发现大量玉器,或夸张或具象,如玉神人头像(距今4200—3800年)及玉虎头则均为石家河玉器代表。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7.jpg

玉神人头像,石家河文化(距今约5900-3800年),冠宽3.1、耳宽4.6、高3.35、厚0.6-1.1厘米,收藏于天门市博物馆。玉神人头像于谭家岭遗址出土,其由云母玉制成。玉神人面庞写实,两眼圆睁,鼻宽阔,口有獠牙,头戴平顶冠,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是石家河文化代表性玉器。


此外,中华文明溯源展还将设有多个多媒体装置,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举办亲子考古工作坊等教育活动,让参加者了解考古工作的各个范畴,并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文化内涵。


中华文明溯源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华文明”系列的第二个展览。该博物馆曾于2023年下旬举办“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主要展出120件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


溯源中华文明,这些国宝来到香港-8.jpg

来源:东方文化杂志





上一篇:韩国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下一篇:“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刘小元 2024-10-16 16:41 +1
今夜.启明星 2024-10-16 13:42 +1
心诺 2024-10-16 12:58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16 12:03 +1
暑秋 2024-10-16 11:56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41389次
+1
241390°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16 10:35:31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中华文明溯源”特展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机会,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展览通过9000多年前的文物,展示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成就,尤其是那些独特的玉器、青铜器等,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每件展品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比如红山文化的玉龙,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对龙的崇拜,这种信仰一直延续至今。而良渚文化的琮作为身份的象征,展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及王权的形成。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看到古人的工艺水平,也让我们感受到那段历史下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此外,展览还利用多媒体装置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亲子考古工作坊的设计也很好地引导年轻一代去探索和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总之,这样的展览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大家对历史的好奇与热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文化活动中来,共同溯源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