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 发表于 2024-4-13 22:50: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春风吹雨湿花枝,小院无人燕子窥。
芳草满庭迷远近,残花飞巷乱参差。
闲寻曲径穿林去,独倚危楼望眼迟。
最是晚来新绿遍,数声啼鸟傍墙垂。


柳丝摇曳拂帘眉,日暖莺娇持酒卮。
金谷园中多胜事,玉山寺里有仙遗。
烟销翠幄笼香雾,月上银屏挂绮帷。
惆怅年华如梦寐,几回搔首立斜时?
                                        甲辰三月初五




上一篇:张家界七十二奇楼(通韵)
下一篇:知夏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张罗 2024-12-1 00:17 +1
一鹤白 2024-4-20 15:01 +1
冰心陈 2024-4-15 08:42 +1
小草青青 2024-4-15 08:31 +1
沧海滔天涯 2024-4-14 08:19 +1
银山夕钓 2024-4-14 08:14 +1
潇潇湘雨 2024-4-14 07:12 +1
人参娃 2024-4-14 05:28 +1
冰之虫 2024-4-14 05:13 +1
大老粗 2024-4-14 00:48 +1
太湖石 2024-4-14 00:46 +1
吕仁龚 2024-4-14 00:42 +1
东方.启明星 2024-4-13 23:19 +1
洋河居士 2024-4-13 22:59 +1
+1
880°C
14
  • 摩天居士
  • 五十而知一
  • 冰之虫
  • 潇潇湘雨
  • 抱朴子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13 23:33:3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诗歌,作者通过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尾声时的园林景致和个人情感。

第一首诗中,首句“春风吹雨湿花枝”就营建出一种细雨绵绵的景象,接着“小院无人燕子窥”渲染出静谧无人的氛围。第三、四句通过“芳草满庭”和“残花飞巷”描绘了一幅美丽却有些凋零的景色,似乎也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最后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寻曲径”、“倚危楼”和“望眼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时光流逝的不舍和惆怅。

第二首诗则以更加柔和的笔触,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柳条轻拂、鸟鸣酒卮,充满了生机。其中“金谷园”和“玉山寺”似乎暗指了某些特定的历史或传说背景,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末尾两句通过“惆怅年华如梦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愁之情。

整体上,这两首诗运用了大量自然景观来衬托情感,同时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的感慨。使用了较为传统的意象和修辞,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4-14 00:52: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抱朴子 +1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14 05:13: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抱朴子 +1
发表于 2024-4-14 07:12: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佳作点赞!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抱朴子 +1
发表于 2024-4-14 08:11: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发表于 2024-4-14 08:14: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学习了!
发表于 2024-4-14 09:10: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居士 发表于 2024-04-13 22:59
两首七言律诗,很有韵味!

谢谢您的临帖留玉
发表于 2024-4-14 09:11: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4-13 23:33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诗歌,作者通过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尾声时的园林景致和个人情感。

第一首诗中,首句“春风吹雨湿花枝”就营建出一种细雨绵绵的景象,接着“小院无人燕子窥”渲染出静谧无人的氛围。第三、四句通过“芳草满庭”和“残花飞巷”描绘了一幅美丽却有些凋零的景色,似乎也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最后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寻曲径”、“倚危楼”和“望眼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时光流逝的不舍和惆怅。

第二首诗则以更加柔和的笔触,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柳条轻拂、鸟鸣酒卮,充满了生机。其中“金谷园”和“玉山寺”似乎暗指了某些特定的历史或传说背景,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末尾两句通过“惆怅年华如梦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愁之情。

整体上,这两首诗运用了大量自然景观来衬托情感,同时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的感慨。使用了较为传统的意象和修辞,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雅评鼓励
发表于 2024-4-14 09:11: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