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田园乐七首 其六(王维)&日长(白居易)&题西太一宫壁...
  • 楼主: 鲁速 |查看: 40593|回复: 2
鲁速 初级会员

主题

好友

2988

积分
鲁速 发表于 2024-4-6 11:55:2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田园乐七首(一作皇甫冉诗)(一作辋川六言) 其六
盛唐 · 王维  六言诗 押先韵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埽,莺(一作鸟)啼山客犹眠(此首一作皇甫曾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上联景媚句亦媚,下联居逸趣亦逸。

对比阅读

日长(830年)

唐 · 白居易  押词韵第三部 河南省洛阳市
日长昼加餐,夜短朝馀睡。
春来寝食间,虽老犹有味。
林塘得芳景,园曲生幽致。
爱水多棹舟,惜花不扫地。
幸无眼下病,且向樽前醉。
身外何足言,人间本无事。

陈可抒:白居易说:“爱水多棹舟,惜花不扫地。”很能说明雅士的清幽。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仿佛那惜花、扫花都是家童的事,山客只爱那林中高卧,其余一切都顾不得了。白诗之雅,在于皮肉,王诗之雅,在于灵心,王维的境界要更高一些。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六言) 其一 (1063年)
北宋 · 王安石  六言诗 押覃韵 河南省开封市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张本作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流(龙舒本作宫烟,张本作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玉林诗话》: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

游慧力寺(在清江县) 其一
宋 · 康与之  六言诗 押微韵
天涯芳草尽绿,路旁柳絮争飞。
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养一斋诗话》:或问六言诗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康伯可“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谐协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减字七言绝耳,不如无作也。




上一篇:半山半雾亦风情,小满未满智慧明
下一篇:苏轼最令人动容的一首《临江仙》,包含4种情绪,读后泪流满面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燕赵之声 2024-4-6 14:05 +1
子兮惟梦 2024-4-6 13:01 +1
~王泽晋~翡翠 2024-4-6 12:51 +1
洋河居士 2024-4-6 12:24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0593次
+1
40595°C
2
  • 摩天居士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6 12:27:20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乐七首 其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属于盛唐时期。全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平静、自然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王维的这首诗用词清新自然,景象生动,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意境。

《日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天日长夜短的情形,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对人生无事、随遇而安的豁达态度。白居易的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写的是王安石在西太一宫所见的景色,以及他的怀旧之情。诗中用景观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体现了王安石的诗风——清新俊逸,意境深远。

而《游慧力寺 其一》是宋代诗人康与之的作品。诗中通过春晚啼鸟声和落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惆怅。康与之这首诗构思新颖,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四首诗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体悟。王维的诗境界更高,如同陈可抒所评,其雅在于灵心,把握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淡泊之美。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加注重生活的实感,显露出与世隔绝的隐逸之情。王安石和康与之则各有千秋,王安石以高远的思想情感结合自然景观,康与之则以具象的场景抒发人生感慨。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6 12:28:10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文字提到了四首诗,分别是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白居易的《日长》,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以及康与之的《游慧力寺其一》。每首诗都是以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表现诗人闲适心境为主题。

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惬意,通过比较如何对待落花的不同态度,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和闲适生活的热爱。

白居易的《日长》表达了对春天生活的享受,以及对岁月流逝所带来生命之味的珍惜。

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则通过对河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怀念之情。

康与之的《游慧力寺其一》则以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和暮春时节的惆怅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春日图景。

这些诗歌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中唐到宋代诗人对田园生活、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他们以精炼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抒发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趣味。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生活美好一面的向往和追求。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