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立德树人的智慧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66226|回复: 2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30 10:30:0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立德树人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价值观塑造放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首位,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理性和生存智慧,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高校要充分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传下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打造“金课”、锻造“金师”,生动、入理、亲切地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扎实、扎深,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高校要充分释放文化活力,让文化“走出去”。“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中国人的交往态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人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高校应兼具传统情怀与国际视野,依托孔子学院、暑期学校、对外交流基地、特色交流项目等平台,让青年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年文化自信,以青年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牢青年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朴素道理,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孕育了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靠的就是团结奋斗这一制胜法宝。高校应培养新时代“团结奋斗”青年,进一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团结奋斗的力量。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帮助青年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的伟大志向,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帮助青年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高校还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更有获得感,更好地继承民族基因和民族传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中。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青年立德修身的文化基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优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追求和实践智慧。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主阵地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入育人体系,用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思想和深厚情感启迪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校园文化,守好传统美德育人“主战场”。高校可以将图书馆、餐厅等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线空间,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使道德规范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品质、完善理想人格。整合实践资源,当好传统美德育人“主力军”。高校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的教育功能,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推动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青年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针”,也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路线图”,更是针对“拔节孕穗期”的“精准滴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发掘生命力,用时代的眼光激活创新力,用未来的眼光深化感召力。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深化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入脑入心,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


(魏梦璐,作者单位: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


来源:浙江日报






上一篇:习近平的敦煌情
下一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人民观点)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何文富 2024-2-17 19:50 +1
欣风 2024-2-13 13:48 +1
悟空无 2024-2-6 06:50 +1
茶罐RS 2024-2-6 05:30 +1
二月春风 2024-2-5 06:30 +1
青羽 2024-2-1 23:46 +1
岁月霓裳: 2024-1-31 22:48 +1
南之 2024-1-30 16:31 +1
yadang 2024-1-30 11:56 +1
潇潇湘雨 2024-1-30 10:52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66226次
+1
66228°C
2
  • 摩天居士
  • yadang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30 11:13:42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包括塑造青年文化自信、激活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和激活青年立德修身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它呼吁高校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对推动民族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感受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对于如何在高校中传承、弘扬和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建议。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应用的视角。

如果你有对这篇文章的某些部分或者细节有疑问,或者希望我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欢迎继续和我交流讨论哦。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30 11:57: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并重,二条腿走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