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豫,为梁建邦教授(1953.9.9— )的笔名。梁建邦教授,陕西潼关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生。现任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渭南师范学院教学名师,曾任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艺术系主任多年,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渭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司马迁与《史记》、地方文史、月人词学以及格律诗词等教学与研究,成果卓著,已经出版专著和编著20多部,被称为“《史记》研究专家”、“潼关学家”,坊间赞誉其为“潼关才子”。梁建邦教授创作并发表古典诗词400多首,入编于“圣代词库从书”的《秦晋豫词选》,就是他创作的格律词的一次结集。
“圣代词库丛书”是当代著名词学家、词人、月人教授主编的当代词学丛书,收录建国后诗人创作的“精美词作”,“一人一集,一集50首,单册印行”,目前已经入编33集。梁建邦教授从他创作的格律词中挑选出50首入编“圣代词库丛书”,其目的是“与广大的诗友交流,以壮长安词派,为圣代词学呐喊助威”(《秦晋豫词选·自序》)。
《秦晋豫词选》展现了梁建邦教授格律词创作的概况,显示了他格律词创作的显著成果和特点。“圣代词库丛书”主编、词学家、词人月人先生称梁建邦教授的格律词“多系中、长调,律工韵谐,取材时新,善于剪裁,颇合予之十二字填词主张‘合词谱,协音律,美声情,寓意境’”,“可谓词味悠悠,诗理昭昭”。“其词风犹如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之词,乃学者之词也”(月人《秦晋豫词选·跋》)。
阅读《秦晋豫词选》,我们能感受到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词人具有高超的驾驭文字能力,词作笔法灵动,章法严谨,表现手法娴熟,语言自然流畅,风格多样,声情并茂,不乏力作。
入编《秦晋豫词选》的50首词,有的写个人的相思忧愁,有的写时政大事,有的揭露批判社会丑恶,有的游记吊古,有的赠贺酬和,有的赞美大好河山,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其游记类词,能注意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构思组合。如其《满庭芳•观合阳东王乡处女泉》:“北国江南,魂游几度?幸睹珠翠癫狂。数池春水,飘溢姒妃香。环岸村姑浣绢,羞远客、笑语频藏。茵堤柳,垂丝嬉钓,鹭点碧波翔。 难忘!佳丽地,朝阳醉卧,画綉牛羊。惊三两顽童,水溜成双。探赏草丛信步,迷归经、鞋袜汪汪。肥泉涌,稻丰莲郁,恩泽万年长。”采用口语,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在合阳县处女泉一带的所见所感,赞美处女泉景色的美好,沁透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澎湃。开篇“北国江南,魂游几度?幸睹珠翠癫狂”几句,首先赞美合阳东王乡处女泉一带为“北国江南”,然后表明自己对这一圣地的梦绕魂牵和热切向往,再直接描写当自己看见合阳瀵泉和处女泉时的激动情状。接着分几个层面展现在处女泉一带的所见所感,画面叠出,层次分明,清新可亲,视觉嗅觉并用,叙述、议论、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又巧妙运用典故,生动地展现了处女泉一带的秀美景色,给人留下了付之于感官及视觉的全方位的美感。人常说,用什么样的眼睛,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词人眼里的处女泉处处展现着美,是因词人对生活幢憬着美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又如《菩萨蛮·春日郊游》:“东风一夜催新碧,桃梨油菜花如织。杨柳舞云烟,黄鹂歌自欢。 踏青南野际,渭水东流急。景色秀无边,心中天地宽。”语言清丽典雅,景物叠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时政大事的词,如其《沁园春·“十五大”放歌》:“香港回归,祖国扬眉,万众纵欢。看激情未减,又传喜报;大江南北,莺燕联翩。盛会融融,笙歌袅袅,继往开来新纪元。蓝图绘,有党民同力,沧海桑田。 神州处处娇妍,应笑对人生莫等闲。祝中华兴振,山欢水笑;扬帆破浪,傲岸人寰。挥洒丹青,抚桃育李,换取悠悠无悔年。勤鞭策,为党旗添彩,家国添砖。”诗歌的灵魂在于它的时代性,也就是要用今人的眼光去观察,用鲜活的语言抒写全新的内心感受。词人的这首《沁园春“十五大”放歌》,因感而发,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之心,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爱国爱民的胸襟气度,词句明快简洁生动。如:“盛会融融,笙歌袅袅,继往开来新纪元。”“山欢水笑,扬帆破浪,傲岸人寰。”语言如行云流水,笔调豪迈,遣词炼句流畅而且音韵和谐,可谓生花之笔。诸如这样的扣人心弦的诗篇词章,为新时代可圈可点的新生活奏响了美丽乐章。再如其《满江红·迎香港回归感赋》:“饿虎饥狼,珠海咽、虎门烟歇。香港去、九龙遭劫,国人惨烈。辱国丧权清政府,汗颜奸贼惭天月。睁泪眼、神土任瓜分,空悲切。 丧权耻,何日雪?千古恨,何时灭!叹苍穹无语,月圆还缺。今日雄狮重抖擞,收归宝岛情如血。声威壮、还我好河山,修天阙。”采用人声字做韵脚,感情充沛,豪放激昂,爱国之情可钦可感,感人至深。据悉,在他们单位的一次迎香港回归文艺演出中,作者即兴朗诵了他的这首词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现场多次响起了热烈掌声。
词人凭吊怀古一类的词,则写得深沉凝重,能引起读者深思。如词人在凭吊考察了楚汉垓下古战场和虞姬墓之后所写的《虞美人•垓下随感》:“黑云压顶沱河怒,衰草梧桐树。楚歌阵阵鼓旗寒,怎奈虞姬无语泪阑干。 英雄气短情如注,呜咽声声苦。莫言无路罪苍天,孰料平明飞过万重山。”阅读这首词,不由得使读者联想到铁马金戈的垓下之战,联想到流传千古的项羽《垓下歌》,去思考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开篇“黑云压顶”,取自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句,强烈地渲染出项羽军事形势的险恶和战斗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沱河怒”,“沱河”流经垓下一带,“怒”字把沱河人格化了,表现出对项羽的同情。“衰草梧桐树”,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则是描写项羽的日暮穷途,形势越发的不利,用景色渲染其悲剧气氛。“楚歌阵阵”,写汉军大唱楚歌,瓦解楚兵斗志,使项羽以为汉军已经全部占据了楚地。“鼓旗寒”,进一步表现出战斗的悲壮。“怎奈虞姬无语泪阑干”,写项羽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面对心爱的妻子所表现出的万般无奈。在垓下,项羽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项羽本纪》)。“怎奈虞姬无语泪阑干”,想象项羽吟歌和虞姬和唱时的悲伤凄凉情景,使“黑云压顶”的险恶形势再次得到渲染。过片“英雄气短情如注,呜咽声声苦”,进一步表现了词人对项羽的无限同情。结尾“莫言无路罪苍天,孰料平明飞过万重山”,则发出了深沉的历史思考,对项羽提出了批评。项羽曾多次说自己的失败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在此,词人用项羽在垓下成功突围的事实,说明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苍天是没有道理的,与司马迁评价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词,给读者留下的是一种震撼,是一种浑厚而凝重的历史深思。其《采桑子·携友游醉翁亭》中的“醉翁已去亭犹在,难得闲清。安得心宁?横卧亭林慢数星”的感慨,也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秦晋豫词选》所收录的赠贺词,也很引人注目。如《行香子·贺〈月人学词百首〉刊行》写道:“一束奇葩,春日萌芽。将传入、万户千家。西湖醉卧,青岛捞鲨。吐几多狂,几多怨,几多花。 迷长短句,琢玉除瑕,九年间、甘苦谁夸?献身词学,兴振中华。羡志无穷,刀无锈,学无涯。”其中有对月人词的高度赞美,有对月人词发展前途的美好展望,也有对月人“迷长短句,献身词学,兴振中华”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词学传统壮举的无限钦佩和赞扬。“一束奇葩,春日萌芽”,用“奇葩”比喻月人词,发端突兀,比喻形象。“将传入、万户千家”,预示了月人词将会得到人们的喜爱。“西湖醉卧,青岛捞鲨。吐几多狂,几多怨,几多花”几句,概括写月人词具有精美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照应了开篇的“一束奇葩”。下片“迷长短句,琢玉除瑕,九年间、甘苦谁夸”?道出了月人治词的痴迷和辛苦,同时也体现了对当代古典诗词萧索不振、难以为继的一丝担忧。“献身词学,兴振中华”,又一次让文字激进,凸显出月人治词的目的和坚定决心。读到这里,读者也不免为词坛能有月人先生这样的词家而欣喜若狂。“羡志无穷,刀无锈,学无涯”,流畅自然,进而道出月人先生治词的高超能力和坚定意志,以及对词学的苦苦追求,也对月人先生治词壮举表现出无限钦佩之情。其《鹊桥仙·贺楚玉川、田耿辉同志千禧年元旦新婚大禧》:“群芳泽露,东风送暖,春柳依依争灿。书山学海济龙舟,尽道是、风流无限。 檀郎淑女,玉辉璀璨,千禧青庐亲善。柔情似蜜乐融融,百年好、花枝共展。”巧用典故,镶嵌名字,词语典雅华丽,写出了楚玉川、田耿辉同志同窗互帮互学,结为连理,相亲相爱的恋爱特点,表达了对他们新婚大喜的美好祝愿。
相思忧愁是诗词的传统主题,《秦晋豫词选》也选有写个人相思忧愁的作品。如《长相思·沪中春日伤别寄内》其一写道:“泪阑干,泪阑干。可叹加餐终化烟,影轻衣更宽。 情绵绵,意绵绵。两地同心盼月圆,月圆人未眠。”其二进一步写道:“望银河,叹银河。织女牛郎离泪多,当空翻浪波。 莫蹉跎,莫蹉跎。捐弃痴情且放歌,愁肠奈我何。”缠绵悱恻,夫妻分离的痛苦和相思之情真实可感。《三字令·愁》更倾诉了个人内心的无尽忧愁:“新恨至,旧愁连,做人难。聊度日,强欢颜。影轻空,心破碎,意犹烦。 茶不饮,饭难餐,睡无眠。眉紧锁,泪潸潸。乱如麻,深似海,重于山。”主人公痛苦难耐的情景如在眼前。“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实喻虚,把难见的忧愁变作了可视的浩淼不尽的江水,给人以切实的感受。而梁建邦先生写愁,也能给人以形象可感的视角联想。“影轻空,心破碎,意犹烦。茶不饮,饭难餐,睡无眠。眉紧锁,泪潸潸。乱如麻,深似海,重于山”,连用排比句式,多角度展示内心难于排遣的深重忧愁。其中“影轻空”,不写人瘦,而写影子轻了空了。为何“影轻空”?皆因一个“愁”字。究其原因,又皆根源于社会现实中做人太难了。
梁建邦教授1977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中国汉语言文学,后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一年,系统学习了《词学概论》、《宋词研究》、《词论》、《诗词曲比较研究》等词学理论课程,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文学功底扎实,具有深厚的古文底蕴。其格律诗词合谱谐律,中规中矩,多中长调,堪称一位实力派词人。
在表现艺术方面,《秦晋豫词选》语言典雅,注重立意谋篇、炼句炼字,师古而不泥古,能把古代文化和艺术情愫有机地融入到自身的艺术思维中,讲究审美情趣,注重意境,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其《水调歌头•参加渭南市侨联诗会》:“举酒共明月,几度缺还圆。瑶台秋色金风,玉露满广寒。秦月神州依旧,游子离乡凄冷,日日梦魂牵。华夏遍寰宇,血脉自同源。 丹桂香,影斑驳,意绵绵。关河无限,长圆如此必情欢。抱怨掀帘不去,惹起情思如注,羌管伴无眠。犹记中秋夜,隔海续诗篇。”文词典雅,用典自然,古香古色,意象丰富,意味深长隽永,倍受读者青睐。“举酒共明月,几度缺还圆。瑶台秋色金风,玉露满广寒”,写意高远而凝练,让人感到一种凝重的伤感。“秦月神州依旧,游子离乡凄冷,日日梦魂牵。华夏遍寰宇,血脉自同源”,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结跃然纸上。“抱怨掀帘不去,惹起情思如注,羌管伴无眠。犹记中秋夜,隔海续诗篇”,形象逼真,蕴涵着惆怅伤怀的情调,把爱国之情表现到极致,字里行间涌动着激情的波涛,同时也处处充盈着他满身才气的文化气息。又如《鹊桥仙·贺楚玉川、田耿辉同志千禧年元旦新婚大禧》首句“群芳泽露”,一个“泽”字,富于动态,尤为传神,可谓是笔端生花之举。接着“东风送暖,春柳依依争灿”,又一个富于动态的“送”及“争”字,把自然景象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春”字又照应了词题的“千禧年元旦”,将二位新人千禧年元旦喜结连理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接着“书山学海济龙舟”,词语古雅,道出了二位新人本来是同窗学友,动词“济”字,活画出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产生爱情的情景。“尽道是、风流无限”,赞誉他们出众的学习成绩和高超的才华素质。“檀郎淑女,玉辉璀璨,千禧青庐亲善。”巧用典故,又在词句中嵌入新人名字,说新郎新娘如星光绚丽夺目,婚庆气氛热烈喜庆。“柔情似蜜乐融融”,把新人幸福喜悦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词人对二位新人以衷心祝福:“百年好、花枝共展。”通篇词作,靓丽清新,构图优美,节奏明快,声韵和谐,欢愉之情溢于言表,读来朗朗上口。其他如“可叹加餐终化烟,影轻衣更宽”、“两地同心盼月圆,月圆人未眠”(《长相思·沪中春日伤别寄内》)、“环岸村姑浣绢,羞远客、笑语频藏。茵堤柳,垂丝嬉钓,鹭点碧波翔”(《满庭芳•观合阳东王乡处女泉》)、“孕育桑麻风物,经纶沧海天年”,“冰心一叶金城月”(《风入松·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天边海市蜃楼连,乡关更在千山外”(《踏莎行·过戈壁滩》)、“安得心宁?横卧亭林慢数星”(《采桑子·携友游醉翁亭》)、“雨露阳光苗叶壮,成材自必高强”,“天天勤努力,岁岁吐花香”(《临江仙·爱女梁萱作文刊于〈作文精选〉》)等,都是形象优美、凝练精粹、招人喜欢的好词句。
从词作风格上看,《秦晋豫词选》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婉约缠绵的,有凝重沉郁的,也有浑然典雅的。可以说,其词的风格,因词作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秦晋豫词选》虽然不是梁建邦教授格律诗词创作的全部,但已经足以看出他不同一般的艺术修养和文学创作成果,可以看出他是“长安词派”中一位成绩突出的诗人和词人。我们热切期望,梁建邦教授在今后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词作品来,如其所言“以壮长安词派,为圣代词学呐喊助威”。
2011年11月21在家中 (此文发表于西岳综合性文学季刊2013第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