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65358|回复: 9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2-12-23 23:43: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1.jpeg


沉寂沉闷,年味索然无味,人民日报发声了:不宜禁放鞭炮,拿环保说事搞一刀切,是懒政愚政霸政。人民日报的发声,无异于响了一春雷,接地气,顺民心又合乎民意。

众口同声,年味越来越淡索然无味,过年本就是歇一歇的注脚,讲究的是热热闹闹,过年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历朝历代都很注重过年,除夕夜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事。过年放鞭炮寓意着人们的一种寄托和翘盼,盼什么?辞旧迎新,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放鞭炮和过年是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祸害百姓凶猛异常的怪兽叫“年”,这个叫“年”的怪兽会在除夕夜出现,人们为了吓跑它,家家户户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点燃鞭炮,还果真奏效,“年”被吓跑了,家家户户太平无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辟邪。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2.jpeg


地方机构过于强调重视环保,再加上一些高堂殿阁里的专家大放厥词侃侃而谈,说什么放鞭炮污染大气环境,地方政府不体恤民情,生硬的一刀切,严令不能放鞭炮。其实,这完全是地方政府不自信懒政的表现,可以合理的引导民众限时放鞭炮,既守住遵循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又体现了地方政府能管的住也能放的开的担当作为。比如说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元宵节,这三天可以燃放,其他时间禁止。

过年放鞭炮,本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鞭炮声响起来,年过的喜庆又热闹。立足于传统,传统的东西不能禁不能丢,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一种精神图腾,展示的是一幅民乐民喜的画卷。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荆楚岁时记 》曾这样记载, 正月初一 ,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 来鹄 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3.jpeg


鞭炮和爆竹是华夏文明留存下来的传神音符,也是几千年来生活的调味剂。1000多年以前,在除夕之夜,为了驱赶怪兽,华夏先民们就用火烧竹子,用这种噼噼啪啪的声音,来祝贺新年、驱除瘟疫。

古代中国,瘟疫横行。到了唐朝初年,瘟疫四起,一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释放更大的爆竹声,产生更浓烈的烟雾,就慢慢驱散了瘴气瘟疫,制止了疫病流行。

后来,随着道家文明的发展,道家的炼丹术也不断发展,把硫磺、硝石、木炭合在一起,就是火药,一项四大发明就应运而生。人们就把火药装在竹筒里面燃烧,爆破声更大。鞭炮、爆竹、烟花就成为华夏民族永久的记忆,传承至今。

火药的主要成分,硫、硝、碳,在杀死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方面具有强大的威力。现如今,我们不也正在用活性炭包来去除甲醛吗?正是由于鞭炮和爆竹的独特消杀作用,春节燃放鞭炮,就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消毒杀菌。

前一段去呼伦贝尔海拉尔、根河等地,当地人除了嗜酒如命,全部家当就是一件貂。110年前的东北,也和现在一样,人们都以穿貂皮大衣为荣。貂被捕光啦,人们就掀起了捕捉土拨鼠的热潮,用此来制作“貂皮大衣”。鼠疫却突如其来,横扫东北三省。

这年的冬天,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两个俄罗斯来的矿工发起了高烧,咳嗽带血,身上出现紫红色的斑点,都很快死去。疫情不断扩散到黑龙江,两个月内,哈尔滨死了300多人。清政府下令封锁哈尔滨,1月底对坟场堆积的4000多具棺材进行了就地焚烧,焚烧尸体的大火就烧了三天。

清政府果断宣布,中东铁路停运,又很快下令山海关封闭,过关人员实施5天隔离。当时的一品大员也被封闭在关外。清政府任命了一位姓伍的医生为东北三省总医官。

很快春节到了,伍医生就大肆宣传,春节要多放鞭炮,整个哈尔滨就弥漫在浓厚的硫磺烟熏味道之中,在夺去了7000条人命后,瘟疫逐渐消停下来。

这几年出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禁燃区域不断扩大。大多数地区的人们,春节也听不到鞭炮声,闻不到浓烈的硫磺味儿了,浓浓的年味儿被割裂。

新的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人民禁足,车辆停运。烟花爆竹,也一如以往的禁止燃放。但就公开报道来看,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和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改观。

疫情消停以后,我们是否也学一学古人?让各个城市全国各地的人们,燃放鞭炮、消毒庆贺呢?既消杀环境,又让人们获得精神鼓舞!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4.jpeg


鞭炮声响起来!中国结挂起来!

大疫三年,我们用喜庆的鞭炮来驱赶瘟神的时刻到了!

是否可以试试?

你觉得呢?评论去见!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5.jpeg


转载自:综合于:人民日报、网络等。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

编辑:老兵

人民日报:尊重民风民俗,让鞭炮声重新响起来!-6.jpeg

来源顶端新闻-顶端号:当代文摘




上一篇:著名京剧演员储兰兰突然去世,年仅39岁,死因曝光让人唏嘘
下一篇:《咬文嚼字》2022年十大流行语公布,摆烂、栓Q为何落选?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三人禾 2023-1-22 00:10 +1
梵山 2023-1-2 00:10 +1
恒达 2023-1-1 22:21 +1
燕子. 2023-1-1 21:51 +1
南方有嘉鱼 2023-1-1 21:42 +1
东阳子 2023-1-1 21:08 +1
张元JAVIER 2023-1-1 20:45 +1
~王泽晋~翡翠 2023-1-1 19:22 +1
嘎嘎卑微小林 2023-1-1 18:32 +1
半夏三钱 2023-1-1 17:56 +1
路漫漫 2023-1-1 17:50 +1
肖向阳 2023-1-1 17:47 +1
王凤岭 2023-1-1 17:47 +1
风清扬 2023-1-1 17:46 +1
因之心情朗澄 2022-12-31 15:27 +1
太湖石 2022-12-26 17:23 +1
文刀蓬车 2022-12-26 16:38 +1
吕仁龚 2022-12-26 15:20 +1
薛淮 2022-12-25 20:35 +1
清静太平人 2022-12-25 20:32 +1
新犁老骥 2022-12-25 19:10 +1
篤志愼行 2022-12-25 17:41 +1
海岩 2022-12-25 10:53 +1
黄叶飞飞 2022-12-25 08:40 +1
豐達 2022-12-25 07:22 +1
东门飞雪 2022-12-24 14:45 +1
詹义清 2022-12-24 10:23 +1
洋河居士 2022-12-24 10:11 +1
井泉水 2022-12-24 10:09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65358次
+1
65367°C
9
  • 吕仁龚
  • 憧憬无休
  • 橄榄
  • 海棠春
  • 海棠春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2-12-26 15:20: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里,文物古迹等等,防火重点区城禁止合理。但也应有可燃放区域,做好消防准备。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江昊 +1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2-12-31 06:24: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唯心,但确避邪。千年流传,岂无道理!
发表于 2023-1-1 17:49: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传统文化
发表于 2023-1-1 17:50: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还我年味。偶尔火灾就禁止鞭炮,就是因噎废食。试问,烧饭也有火警,是不是禁止做饭了?
发表于 2023-1-1 17:52: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硝烟,可以灭菌。趋吉避邪,自有天意。
发表于 2023-1-1 20:38: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这几年越来越没年味了
发表于 2023-1-1 21:53: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不发话怎么能证明他的存在呢?放炮污染环境,汽车污染环境,那么军演怎么说?

主题

好友

4568

积分
发表于 2023-1-2 20:56: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别放开鞭炮禁令啊!别介!别打自个脸了!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 00:1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放炮是中国特有的庆祝活动,禁止放炮,就是割断了传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