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weiyuwenrou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1069

积分
ziweiyuwenrou 发表于 2022-7-29 10:18:4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当代诗歌的现实低评价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代诗词的整体成就的评价是偏低的,人们普遍认为相对唐诗宋词的高峰而言当代诗词差不少,因而忽视当代诗词的价值。如果作为一种鞭策来看,谦虚和批评是必要的;但如果评价过低,对当代诗人们来说,就是极度不公平的。

当代中国诗人们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远比社会所评价的要高得多大得多的贡献,我们当然不能让这种全新的贡献埋没。鞭策是要有的,但肯定也应该有。没有鞭策,就缺少前进的动力;而没有肯定,就会失去自信。

当代诗人和当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被严重低估了。对当代中国诗歌整体的艺术成就进行准确的、公平的评价和定位,对当代诗人、整个诗歌界都是极其重要的,对当下的文学尤其是诗歌以及文化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

客观正确地评价一个文学性的事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评价一个时代整体的成就会更难一些,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经过现实的检验而成功了的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对当代诗歌评价过低的现象?原因肯定有多方面,而我们只讲其中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当代诗歌长久以来无法说服为数众多的将唐诗宋词汉文章视为不可逾越之高峰的亿万大众。

当大众主观上认为,唐诗宋词是不可复制的高峰,那你想要讲当代的我们所创作的诗词很在成就,无疑是要被群嘲的,人们读唐诗宋词就够了,哪有功夫理会现代诗词?而如果亿万大众都认为唐诗宋词虽是高峰,但可以被超越,那当代诗词的境况就会好很多。当代诗歌只要能做到一点,那么对当代诗歌评价过低的各方面原因都会瞬间消弥,那就是能够说服大众。

如果社会面于内用唐诗宋词来非理性地压制当代诗人们,于外用诺贝尔奖来压制当代诗人们,一说起当代诗歌来就被鄙视而又无力打破这种错误的鄙视,当代诗歌又如何能走出诗歌平台?而包括诗学界自身,对当代诗歌的评价,以前一直都是不敢与唐诗宋词比的,大家评价起当代诗歌的时候总是说数量已不少,但质量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出现重量级作品。偏见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就会极其困难。几年前,即便是偶尔地小心翼翼地跟唐诗的少量名篇比一比,也会引起很多反弹和嘲讽,直到喻诗学的理论出世后,《龙山》一诗超33维的诗境被解构出来,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即便是在管理不严的私媒上,连为反对而反对的嘲讽也不再出现了。当代诗歌中的作品跟盛唐名作相比,慢慢地变得可以被诗坛之外的读者接受了,这种情况只要一直延续下去,当代诗词就会变成像唐诗宋词一样被整个社会面认可并传诵。

早在2014年的时候,人民网采访王子居,那时候他就说中国当代诗歌不逊色于宋元明清。那个时候虽然喻诗学的维度理论没有出世,但王子居判断诗歌的艺术成就时还是有维度的直觉的,诗人的本能直觉让他如此认为。事实上,他凭着直觉早就做出当代诗人的作品不逊色于盛唐的判断了,但他还是低调地仅说中国当代诗歌不逊色于宋元明清,因为没有喻诗学的概念的时候,他也一样无法让别人信服,说当代诗歌超越唐朝只会引发群嘲。

这个问题困扰了当代诗人们很多年,而子居也一样被困扰了多年,但有意思的是,喻诗学的概念并不是从诗歌中得出的,子居是在创作中医学著作的时候,得出了喻学的概念,然后在将喻学运用到各个领域并出版数部著作后,才创立了喻诗学的概念。其实在《古诗小论》中提出喻诗概念时,子居之所以称中国诗歌为喻诗,是因为整体的诗歌可以像局、琴等演学一样,可以称为诗演,那个时候的喻诗概念,并不是现在喻诗学的概念,喻诗学的概念是在解构《龙山》的过程中才提出来的。我们对诗学的认真而深入地思考,其实都太少了,正是因为我们写诗的时间花得多,思考诗学的时间花得少,导致一直没有诗学理论的突破性创新,当代诗歌才会陷入一种困境。

在2021年喻诗学出版之前,子居也不敢高度评价当代中国诗歌。喻诗学是一门新创立的诗学,尚处在发展阶段,但仅就目前所发现并运用的维度,已经足以证明当代诗歌的整体成就已不弱于唐朝。何况喻诗学的理论和当代诗歌都是在前进发展的,是正在完善和壮大中的,而唐诗则是已固定的。一个不断增长的变量超越一个定量很多,是一件完全可期的事情。

用一个坚固的、无可反驳的、可量化比较的客观而逻辑的基础理论,完全可以解决当代诗歌所面临的过低评价的问题。

当一个基础理论足够坚固,它才能够不被推翻,当它无法用逻辑手段来反驳,它才具有说服力,当它可量化比较,它才能论断优劣高下从而进行排名。

喻诗学做到了这三点,所以我们才能尝试为当代诗人的诗词作品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正名。目前看来,这似乎是唯一成功了的方法,即便是在充满争吵的私媒上,它也获得了无人置疑的成功。

事实上,子居对逻辑的严密性、理论的坚固性的追求,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他的著作中,对逻辑的一句话的论断,就曾流览数百万字的关于逻辑的论述,而仅仅是得出了一句话的论断。当我们认为我们在《喻诗浅论》《龙山》两书中数十万字的例证足以证明喻诗学的坚固性时,子居还是对从《诗经》到唐诗的各类喻诗进行了充分的比较,证实历史中尤其是唐朝名篇佳作的艺术成就和其维度大体成正比,然后才放心。

子居对唐诗的维度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诗歌史尤其是唐诗中的诸多名篇,绝大多数都能解构出喻诗学的维度,王子居在《古诗小论》系列里讲了这一点,而在喻诗学创作出来之前,他选编的《唐诗小赏》,是通读900卷《全唐诗》选出来的,其中排在前面序列中的,亦都有更多的喻诗学维度。喻诗学对中国诗歌理论的最显著贡献就在于,它很方便于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艺术成就和价值。诗歌是感性的艺术,不免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就有人喜欢李白的飞扬,在诗歌见解上,也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喻诗学的维度的特点是维度的数量是数学的一种体现,两维往往胜一维,三维往往胜两维,虽然不能说绝对如此,但大体如此。

在喻诗学六部曲里,尤其对于唐诗七律第一、五律第一、五绝第一等公认或入选诗篇的解构,其实都证明了越是传唱广泛、被更多人推举的诗作,其维度就越多越高。古代喻诗中维度和艺术成就基本是成正比的。

古人没有喻诗维度的概念,但经历千年时间,他们所共同推举的名作,都是唐朝维度最高的诗作。

喻诗学用维度来解构诗歌的作法,是由千年历史的经验证实的,当然,它本身的逻辑也是严密可靠的。

另外,要强调一点,对于诗歌的艺术比较,并不是只有喻诗的维度数量,子居在《唐诗小赏》里,对于五绝列出的20个序列,也是一种层次、风格、特质的比较,量化比较并不局限于喻诗维度。




上一篇:我们都渐渐老了
下一篇:用文学讲好“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故事:沉浸到农村变革的波澜中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小敏 2022-8-19 13:51 +1
清静太平人 2022-8-19 10:17 +1
路在前方 2022-7-31 22:17 +1
金祥文 2022-7-31 16:30 +1
洋河居士 2022-7-31 16:25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030次
+1
1030°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