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7-8-20 23:52:3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看了高乾源《反对〈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的博文,就象听了一场大学生的辩论,几多感慨,几多唏嘘。

作为正方的芦哲峰先生提出了“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表面上条条是道,细细一想,便觉如童稚之言,委实令人发笑。他完全忽视了孔子的历史背景,用了投机取巧而抢占风头的伎俩,以致犯下了浅薄、轻佻的错误。反方的高乾源先生,尽管我十分赞赏你的秉真直率,赞赏你捍卫先驱文化的勇敢,赞赏你的博学多才,但又觉得你过于匆促,有些反驳并没击中对方的要害。

在此,我也谈点个人的看法,意欲与高乾源先生商榷。

一、孔子的“等级观念”无可厚非。有等级观念并非孔子的错,而是当时历史的现实表现。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思想,并非等级森严的体现,也非愚忠,愚孝的专制,又何必牵强到几千年后倡导的“自由”?试想,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是怎样一个状态,社会秩序与伦理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境况。

二、孔子的“愚民思想”并不成立。仅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说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不仅理由不充足,根本上就是一个笑话。是那位卢先生古文不精,弄不懂文辞留下的笑柄。把二千年多年的专制思想与愚民教育全部“归功”于孔子,卢先生之“贬”不倒弄成了“褒”?我看孔圣人也未必有如此的能耐与功效。

三、孔子的二元思维并非简单。正因人性复杂,孔子才告诉人们要做“周而不比”、“坦荡荡”、“喻于义”的君子,不做“比而不周”“长戚戚”、“喻于利”的小人,芦先生认为孔子的这种二元思维简单,其实就是他自己过于简单。如果他有能耐,为何不将世界的阴阳二元,人类的男女二元等抨击一番?

四、说孔子不重原创等于是胡说。请问芦先生,孔子的《春秋》以及后世为之整理的《论语》是谁的原创?春秋战国之后无思想大家是孔子造成的?将历史的产物归究于某一人,岂不是太形而上学了?

五、孔子尊重古人而非“迷信古人”。面对春秋后期日益动荡的局势,面对膨胀于各国的“霸道主义”思想,慨叹“信而好古”,倡导“克己复礼”,能算是“迷信”吗?

六、指出女性的不足不等于“岐视女性”。从女权社会走入男权社会,重男轻女的环境对谁都可能产生影响。是玉都有瑕,圣人也不例外。仅凭孔子一时之感慨,就轻易否认其全部,要么是过于肤浅,要么就是“文革”上纲上线的遗毒在作怪。

七、“民族主义”都是相对的。都属于“人”的人,因“群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世界尚未大同,国界尚未消除,以“民族”连结的人们,各为其主,爱护自己的“国家”,怎么就“狭隘”了?就算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犹提倡要有集体荣誉感。那位吹毛求疵的芦哲峰,若真把孔子的“民族主义”看成“狭隘”,我相信他本人定然是位于国失格能丧权、于家放荡不负责之主。

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一种修养。人们关注国家的兴衰,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民有监督“谋政”的权利,但真正“谋政”却是在位之人的职能,绝非每个公民的责任。正于芦先生的家庭不容他人有非分之想一样,如果你一投足,他一插手,整个政界不乱哄哄才怪。

九、认为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太滑稽。孔子的“君子不器”,我的理解是“君子应该具备多种才干”。这种要求怎容置否?做这样的“精英”难道不应该?至于樊迟向孔子“学稼”、“学为圃”,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丝毫也没有轻视农民、菜农的意思,反过来说则是一种敬重。他对樊迟是“小人”的评价,乃指其心无大志,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十、孔子怎么就“虚伪,言行不一”了?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于是他向子路解释,我不会去做不对的事,否则老天都会讨厌我。这是什么“虚伪”,哪里又说明孔子的“言行不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芦哲峰先生以古讽今的精神本来值得嘉奖。但通读芦先生的“十大糟粕”之后,我真想为其冠以“芦糟粕”之美誉。他对孔子思想的最新“发现”,不过是断章取义、故弄玄虚的表现,其真正的用意无非在于沽名钓誉。只要我们大家看清了他的嘴脸,就让他兀自浅薄、兀自轻佻去吧。高乾源先生,你觉得有一定道理吗?

2009-1-14

转自Chenzhen的新浪博客




上一篇:反对《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
下一篇:今日批孔不合适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自强不息张国平 2017-9-18 14:36 +1
祥云 2017-8-21 16:31 +1
潇湘颂 2017-8-21 08:15 +1
嫁衣叟 2017-8-21 06:17 +1
马陵霞客 2017-8-21 01:22 +1
+1
487°C
1
  • 小采然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5028

积分
发表于 2017-8-21 21:05:13 |显示全部楼层
别在乎那些自以为是的稚语,再适合不过祥云《论孔子》的文章了:小孩子打架,被对方拿藤条抽了,又打不过对方或不敢跟对方交手,等人家走远了,对着藤条报仇呢,藤条还疼呢,招谁惹谁了,被人类两顿“抽打”。有人用孔子的理论,做了坏事,你不找坏人理论,一个劲儿的对孔子进行诋毁,觉得人家已经死了,没法回你打你,欺软怕硬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