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weiyuwenrou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1069

积分
ziweiyuwenrou 发表于 2021-10-21 09:47: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王子居在《古诗小论2》里讲了喻兴一体,但例子很少,因为《诗经》的起兴大多不是喻兴,而后世文人诗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诗骚传统,所以他也没有举例。

为什么他能发现《诗经》中的喻兴一体?因为他自己创作的很多诗都是喻兴一体,而且他还运用了起兴转进(前文讲了几个例子)。

鸿声高过庭
白云四野垂,鸿雁队逐追。
多谢来相警,吾亦起高飞。

四野之上,天空之下,白云低垂;南归大雁,逐对相追。这就是作者上联诗为我们描绘的图景,淡然如同一碗清茶,可其中的意韵却深厚如一杯陈酒。

南归的鸿雁,是诗人最愿写就的词汇,也是每个诗人的爱儿。鸿雁,可比离情;鸿雁,可比才情。而在这阕诗文中,以雁起兴,诗人由鸿雁联想到了自己,让鸿雁给自己鼓励,给自己警示。

下联就显得很可爱,也很有意味,多谢高飞的鸿雁给我以提醒,告诉我也要努力高飞了,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活,而要超越目前的境界。

这首诗算是中国古诗歌中的豪放传统,以雁飞起兴,中规中矩。

坐庭诗
夜半添衣裳,思人未可忘。
风缓风还疾,断想复起想。

上联写无眠,下联则用风的一阵一阵比喻想念的一阵一阵,深得比兴的妙趣,让人感觉有无限的风神。

这首诗是典型的喻兴一体。如果我们不讲比喻的话,它是非常明显的起兴之作,每一联的上句是起,下句是兴。

但当我们发现其中的隐喻时,就会发现比兴一体的妙处。它的上句(起)隐喻下句(兴),我们用白话翻一下就会更明显:

“我对伊人的思念就好像这深夜无寐时不断添加的衣赏一样有增无减,我对伊人的思念就像这时疾时缓的风儿一样刚刚减弱一些、忘却一会但马上又强烈起来。”

总的来看,下联的比喻十分妥贴,简直就是喻兴之体的神来之笔。

芳草辞
芳草青青,共吾情之戚戚。既遥遥兮前路,况烟水兮低迷。逐延延兮无穷,更添我之踌蹰。
彼芳草兮,吾伊人之思。即荣荣兮日生,遑论吾思之深。即芳草兮日新,遑论吾思之真。
见芳草兮,念彼伊人,既佳德兮皎容,况内慧兮多静。幸彼芳草兮,使吾多思念之情。

王子居传承比兴作法,他的骚体不多,而他的骚体也是诗骚同运,比(喻)和兴经常不可分别。

这首诗的中下两阕,首联都是《诗经》式的起兴,但后续的写法又不同,中间一阕,是继续起兴,它与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一致,就是看到景物、兴起思感。而下阕则是续兴而写,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面两阕的第二句都是句号,但第三阕的第二句用的是逗号,这是因为第三阕是续兴而写,没有重新起兴。

而上阕的首句起兴同时用喻,以芳草的青青喻起相思之浓。而它的后面两联则象征与隐喻同运。芳草遥遥,铺展于前路,而烟水低迷,将它笼罩,隐喻或象征了爱情之路的迷离、遥远,它的意境与感情完全融为一体或者说它的感情完全用象来表达,令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迷蒙的画境:一个人在烟水低迷的遥遥芳草路上追爱而去。而这芳草随着道路无限地延展了开去,无穷无尽的道路象征了追求的难以达成,更加重了诗人的踌蹰之意。

这芳草,和我对伊人的思念一样,一日日茂盛地生长,何况我的思念还是那么的深呢?而这芳草每日都更加新鲜,何况我思念她的真诚呢?这两联以芳草的荣荣之象和日新之象,来引发自己的深沉的、真挚的思念。应当说这两联也是有隐喻的,但它们的象之间的相似性似乎又不是那么强。

见到了这美好的芳草,我就想念起了伊人,她既有美好的德行,也有阳光的容貌,她内慧而喜好安静。我感谢这芳草,每当我见到芳草时,我的思念之情就忍不住生起。

除了不断的起兴、隐喻外,如果我们不从整体来观察,我们会意识不到整首诗运用的是博喻,它是博喻、隐喻、象征、喻兴共运的一首喻诗。

在这首诗里,他运用了一种心象一体的笔法来创作,“彼芳草兮,吾伊人之思”,将芳草和心中的思念混为一体,这可能是他后来所提意象的雏形,也是心象一体、物我两化的雏形。

如果讲诗学基础理论的话,“彼芳草兮,吾伊人之思”几乎是明确地把心象一体、物我两化、天人合一的喻诗创作方法给讲出来了。

如果不是我们解构了王子居多半部分的喻诗,我们可能在这最后一遍审读时就不能发现这首诗另外的涵义,那就是芳草美人作为中国古诗的诗骚传统中的主要意象之一,王子居为什么要通篇写芳草?这和他创作《龙山》之演一样,除了文学的抒怀外,他还在记录一种对中国诗歌的感悟,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他几乎明确地讲出了喻诗中心象一体的创作方法,这分明是中国古诗的一种创作理论。屈原的芳草美人,所喻的其实多是国家情怀,《芳草辞》中的喻,如果我们向人生理想、文化追求等层面去解构的话,它完全地能承受。这首作于莱农时期的作品,王子居将它归入《站亭集》里,显然他想让《站亭集》里的爱情之作更丰富一些,他想让他的爱情诗更单纯一些,也许是并不愿我们解构出更多。

事实上,王子居对喻兴之体有着特别的感悟,他的《秋思》也一样几乎是明确地说出了比兴的运用手法。




上一篇:诗忌五俗(转)
下一篇:诗歌的干净就是一种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青竹 2021-10-23 19:52 +1
金月浩荡 2021-10-22 21:44 +1
心之灰兮义之冷 2021-10-22 11:16 +1
小毛虫 2021-10-22 03:09 +1
詹义清 2021-10-21 22:34 +1
寸草心 2021-10-21 22:22 +1
萧瑟楸枫 2021-10-21 18:10 +1
张凡 2021-10-21 16:24 +1
梅花宝剑 2021-10-21 15:54 +1
嶺西老人 2021-10-21 15:07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751次
+1
1751°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