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楼主:
兰兮风扬
|
查看: 1590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复制链接]
兰兮风扬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兰兮风扬
VIP-现代中免
主题
好友
6006
积分
兰兮风扬
发表于 2017-5-30 17:57:31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590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学习进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十八大以来,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一次演讲中都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文化有多重要?习近平这么强调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反复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告诫学员们要多学习,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如何以史为鉴?习近平这么思考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而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对此,习近平说:“历史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这本大书中,既可以找到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又能了解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对此,习近平有着深刻的思考。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学习“以史为鉴”的重要原因。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警句格言,发其深蕴,可以为今天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对待好本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对此,习近平给出了这样一套方法论: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怎样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习近平这么阐释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当前的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也需要运用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储备。
习近平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习近平列出多种优秀古代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对这些思想,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涵义。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在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同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的贡献。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在给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286名孔子学院校长、院长的回信中欣然写道,“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希望各方携手一起推动“心与心的交流”,共创人类美好明天。
如何用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习近平这么实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外出访数十次,无论是署名文章还是主旨演讲,他的讲话里始终充满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具有鲜明特点和魅力的“习式”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开场便引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描述会议盛况,欢迎各国来宾。会上,习近平道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伟业非一日之功”,用中国、阿拉伯、欧洲的谚语名句强调同一个道理,即“一带一路”建设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2016年11月,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名句,表明两国虽地理位置距离遥远,但是国家关系仍可以像邻居一样亲密。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2016年1月,在阿盟总部演讲时,习近平引用这句两千多年前管子的话来讲述此行的重要意义。随后,他又道出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进一步阐释中国对中东政策的坚持和立场,言简意赅,鞭辟入里。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表达了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的深刻思想。
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古语诗词,看似顺手拈来,但无不恰到好处,尽画龙点睛之妙,这既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交融,也是习近平对中国智慧的最好“代言”。
新华网 金佳绪
传统文化
上一篇:
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到底是谁的盛宴?!
下一篇:
第一本人工智能诗集问世!怎样理解智能诗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玉明,
2024-9-4 22:55
+1
太湖晚霞
2024-5-11 15:15
+1
蓝桥落雪
2024-5-11 11:06
+1
黄代燮
2024-5-11 10:40
+1
书香
2022-3-13 20:40
+1
诗草
2022-3-13 20:13
+1
清静太平人
2022-3-13 19:31
+1
黄叶飞飞
2022-3-13 17:03
+1
海韵长修
2022-3-13 16:48
+1
小毛虫
2021-9-8 14:37
+1
你坏
2021-7-21 19:42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1-7-19 11:49
+1
杨果
2021-7-12 20:04
+1
洋河居士
2021-7-12 19:52
+1
都山
2021-7-12 19:42
+1
冰心陈
2021-7-12 19:36
+1
腾飛
2021-6-28 22:16
+1
嶺西老人
2020-12-31 14:44
+1
詹义清
2020-12-31 14:10
+1
李永军
2020-12-31 13:28
+1
道可道非常道
2020-11-26 12:28
+1
陈国栋
2020-11-26 12:19
+1
月射寒江
2020-11-12 16:37
+1
残荷
2020-11-11 23:32
+1
彭飞
2020-9-28 20:27
+1
石山飞鸿
2020-9-16 21:15
+1
半壶烟雨
2020-9-15 21:43
+1
水东流
2020-9-15 21:43
+1
南院客
2020-2-6 04:51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590次
风清扬
+1
1590°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联播+ | 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要求这样营造
[
学习天地
]
这位山水田园诗鼻祖,本可以在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诗人故事
]
互联网公司有文化吗?
[
管理圆桌
]
前进,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
[
学习天地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
学习天地
]
读写杂谈:诗词炼句要注意的问题
[
创作心得
]
诗人已经变成了诗歌的敌人
[
学习天地
]
律诗中写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
创作心得
]
李谷一央视节目发飙:中国人为什么不唱中文
[
学习天地
]
读书典故30则,爱书之人怎能不知
[
诗人故事
]
鲁迅《骂杀与捧杀》
[
学习天地
]
诗词创作也要弘扬“工匠精神”
[
学习天地
]
相关帖子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