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创作心得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1005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创作心得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7-5-26 18:41:37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005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神致从哪里来?这个既需要不断的练笔学习,还需要思考和悟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要完全读懂诗词,首先要识得作者用典故的含意。如果自己要在诗词中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简单地说,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一、古人的诗词中为什么要用典?
1、可以帮助说明作者是重要表达的含义
我们知道,诗词不仅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字数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就说最长的词牌也不过200多字,有时作者在长调中,需要说明一种心情,限于字数篇幅的限制,就引用一段故事来帮助说明作者的意图。这里引用的典故,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成语,有的是古人诗句中描述过的故事,有的是一段历史。即所谓“据事以类义”。
例如:陆游在《邻水延福寺早行》诗中的前两句: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这里的“化蝶”一词,就是引用了【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的典故,其实这里“化蝶”,借喻““睡觉”。
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在这里借为“清晨”的意思。
2、可以使诗句更凝练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要求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含义,如果运用得当,便可以在寥寥几个字中,说明深奥的道理,这也是诗词的魅力之一。
例如:元遗山有这样两句诗: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这里作者的“沧海横流”就是引用了范宁【谷梁传序】中的故事: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元遗山此时在诗中要表明自己“以文王之任为己任“的志向,所以在诗词最后一句,就用这个典故来说明这个意思,而不是在字面上表达自己的心情。整首诗就及说明白了主题,又不用很多字来描述。
3、在对偶中用典,往往可以使诗句更工整
七律要求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且,好的诗篇,不仅文辞工整,而且涵义深刻,寓意深远。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以丰富自己字汇和知识面,你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别人一碗水。
例如:李商隐的《潭州》中的颌联: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也有人在诗中用作“斑竹泪”等,都是指这个故事;“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也有“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湘泪”和“楚歌”的运用,既是诗作本身增加了文采,也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二、怎样学会用典?
1、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提高自己
在王安石的《伤仲永》里说了仲永的故事,意思就是,知识的来源永远在于学习,如果不学习的话,就连仲永这样的“授之于天”少年神童,最后也会沦落为普通人。所以,不管你是否天生有文采,都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积累多了,才可以写出好诗。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2、读书要精读,理解文中的故事
不要不求甚解,也不要囫囵吞枣。不论是读史还是读书,都需要思考。“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只有你真正理解得东西,才会成为你的西,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变成了你的语言,可以运用自如了。
3、写诗还需要丰富的联想
写诗需要有跳跃性思维,不要看景就写景,说事就论事,而是要寓情于景,借事论道。没有内涵,没有思想的诗词,就不会有感染力,也永远不会成为精品。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他不仅把秋色写得可见可闻,并且由秋风的来临,联想到万物的凋零,继而联想到人生的易老,最后抒发对于世事艰难,人生苦短的感慨。因为欧阳修运用了联系,写景、抒情、叙事,浑然一体,所以称为传世佳作。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更多诗词资料,请关注
——公众号 诗词轩
诗词
上一篇:
【分不清的会员必看】“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下一篇:
朱光潜:文艺上的五种低级趣味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芙蓉花开
2017-10-9 11:13
+1
青松
2017-9-8 22:02
+1
玉壶光转
2017-7-16 23:11
+1
清醒
2017-6-26 19:06
+1
风清扬
2017-5-27 00:43
+1
稻花香里
2017-5-26 19:28
+1
+1
1009°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相关帖子
•
把中国诗词读物做得这么美的,我第一次见
•
时评 | 周文波:诗词狂欢的可能与限度
•
香港诗词大会已经26届了,而且是创作,不是背诵!
•
一剪梅 . 贺高阳诗词协会成立
•
诗词创作也要弘扬“工匠精神”
•
究竟什么是“老干体”?
•
古体诗词 残荷 【其它】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折花阁主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折花阁主
VIP-古/现免审(高阶)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6-26 1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读后受益!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