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创作心得
| 千古第一雄诗,写出中华气象雄长
楼主:
ziweiyuwenrou
|
查看: 2337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创作心得
›
千古第一雄诗,写出中华气象雄长
千古第一雄诗,写出中华气象雄长
[复制链接]
ziweiyuwenrou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ziweiyuwenrou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106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ziweiyuwenrou
发表于 2021-8-19 12:59:08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2337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当代学者戴伟华《“盛唐气象”及文学时运》一文中讲述了文学与时代这个古老的话题。诗歌与历史时段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古人早就发现的一个客观规律,同时也成为他们乐于讨论的一个主题。(本文较长,而古人意见多有相左,细节上的逻辑辨证、反证会较多,将会续贴慢慢讲。)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诗歌的大成时代,一个是孔子集《诗经》和屈原《离骚》的时代,属于周朝;另一个即是唐朝,唐朝与前两个时代不同的地方在于,《诗经》是集古而成,唐朝诗歌的大成时代则是唐朝诗们的原创,另外从诗歌创作质量和数量上来讲,周朝自然不如唐朝,但周朝属于奠基时代,因此也能算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其他时代的诗歌,创作数量不够,开辟出的诗路也不够,因此中国诗歌到了唐朝算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正是因为唐朝的诗歌有了集大成的特点,所以唐人开始更清楚地意识到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自建安距永明已还,词人比肩,唱和相发。有以‘朔风’‘零雨’高视天下,‘蝉噪’‘鸟鸣’蔚在史策。国朝因之,粲然复兴,由篇章以跻贵仕者相踵而起。兵兴已还,右武尚功,公卿大夫以忧济为任,不暇器人于文什之间,故其风寝息。乐府协律不能足新词以度曲,夜讽之职,寂寥无纪。”
作为中唐的著名诗人,刘禹锡认为建安时代到永明体之前的时间段,是诗歌的“高视天下”“蔚在史册”的高阶时期,而唐朝则属于永明体之后的低阶时段后的“粲然复兴”时期。
陆希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夫文兴于唐虞,而隆于周汉。自明帝后,文体寖弱,以至于魏晋宋齐梁隋,嫣然华媚,无复筋骨。唐兴,犹袭隋故态。至天后朝,陈伯玉始复古制,当世高之。虽博雅典实,犹未能全去谐靡。……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其所长如此,得不谓之雄文哉?”
陆希声的意见却与刘禹锡相反,他认为魏晋宋齐梁隋的诗文“嫣然华媚,无复筋骨”,他认为华夏诗学的文章复兴,是从武后朝开始的,也就是陈伯玉复古才开始有了诗唐。
许学夷《诗源辩体•总论》:“诗道兴衰,与国运相若。大抵国运初兴,政必宽大;变而为苛细,则衰;再变而为深刻,则亡矣。今人读史传必明于治乱,读古诗则昧于兴衰者,实以未尝讲究故也。”
刘禹锡金和陆希声只讲了时代与诗歌的关联性,许学夷则进步到了诗歌与国运的关联性,即诗歌的特质与国运的变化紧密相联,研究诗歌一定要研究诗歌所处的时代,亦即不知史则不知诗。
洪迈《唐黄御史公集序》:“词章关乎气运,于唐尤验云。唐兴三百年,气运升降其间,而诗文因之。”
洪迈则认为唐朝的国运兴衰,导致了唐诗的风格变化升降,而唐诗是诗歌与时代辩证关系的最好例证。洪迈是南宋人,两宋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军事上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没有像唐朝那样的反复“升降”,所以洪迈说“于唐尤验”是有着对历史的客观认识的。
汪琬《唐诗正序》:“有唐三百年间,能者相继。贞观、永徽诸诗,正之始也,然而雕刻组缋,殆不免陈、隋之遗焉。开元、天宝诸诗,正之盛也,然而李、杜两家并起角立,或出于豪俊不羁,或趋于沉着感愤,正矣有变者存。降而大历以讫元和、贞元之际,典型具在,犹不失承平故风,庶几乎变而不失正者欤。自是之后,其辞渐繁,其声渐细,而唐遂陵夷以底于亡,说者盖比诸《郐》《曹》无讥焉。凡此皆时为之也。……读者以为变,作者亦不自知其变也。是故正变之所形,国家之治乱系焉;人才之消长,风俗之污隆系焉。”
汪婉认为贞观年间的诗不免陈隋之遗,是不错的,但他没有看到贞观时期已经有了诸多写出气象之维的名篇(可参看《古诗小论》《古诗小论2》),王子居在《古诗小论2》中举了很多初唐的单联,在诗歌气象上其实已经超越建安时代。汪婉对唐诗时代之变的认识并不深刻,用正变来讲诗歌,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而自唐朝开始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诗歌,是儒家思想所无法总结、概括的。但他讲出了“正变之所形”是系于“国家之治乱”的,而“人才之消长”是系于“风俗之污隆”的,应当说还是很科学的。
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集序》云:“大抵文体十年一更。”
无论文道还是文体,十年和五百年都只能说是个约数。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世道陵夷,文亦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而不返,乃至有饰其词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其实愈丧。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守之,如奉法令。……帝唐以文德旉祐于下,民被王风,俗稍丕变。至则天太后时,陈子昂以邪易郑,学者浸而响方。天宝中,公与兰陵萧茂挺、长乐贾幼几勃焉复起,振中古之风,以宏文德,公之作本乎王道,大抵以五经为泉源,抒情性以托讽,然后有歌咏……于时文士驰骛,飙扇波委,二十年间,学者稍厌《折杨》《皇华》,而窥《咸池》之音者什五六。识者谓之文章中兴,公实启之。”
独孤及的主要活动时期在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安史之乱前后,作为唐朝的散文家,他对诗歌显然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世道日下时文风亦会“下衰”,但他认为诗歌要合王道,所以被陆希声、卢藏用等人认为是唐诗复兴之始的陈子昂,则被他说成是“以邪易郑”,亦即陈子昂的诗风是被他否定的。虽然陈子昂改变了南北朝至隋的淫靡诗风(郑风淫),但依然被他认为不是正道。所谓的邪,自然就是与《诗经》的“思无邪”相对的范畴。
《唐国史补》卷下:“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唐国史补》对唐诗不同分期的风格的论述,显然有点另类,不是确论。
欧阳修:“唐自太宗致治之盛,几乎三代之隆,而惟文章独不能革五国之弊。既久而后,韩、柳之徒出,盖习俗难变,而文章变体又难也。”
欧阳修显然认为唐朝太宗、高宗等三代都没有革除五国之弊,而他的文章也没讲明白“韩、柳之徒出”后,文章究竟怎样了。显然地,欧阳修与独孤及都是儒家正统的论诗者,但论诗归论诗,创作归创作,欧阳修的词却是标准的婉约词风,最终欧阳修羞于将自己的词归入自己的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欧阳修的创作和他的文学主张是矛盾的。不过欧阳修提出文章变体是极难的,以唐朝的历史上罕有的盛世,都“不能革五国之弊”,说的是文章变革之难,其实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之进步、创新之难。
《唐音癸签•谈丛三》:“唐时风习豪奢,如上元山棚诞节舞马,赐酺纵观,万众同乐。更民间爱重节序,好修故事,彩缕达于王公,籹粔不废俚贱。文人纪赏年华,概入歌咏。又其待臣下法禁颇宽,恩礼从厚,凡曹司休假,例得寻胜地宴乐,谓之旬假,每月有之。遇逢诸节,尤以晦日、上巳、重阳为重。后改晦日,立二月朔为中和节,并称三大节。所游地推曲江最胜。本秦之隑洲,开元中疏凿,开成、太和间更加淘治。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环池烟水明媚,中有彩舟夹岸,柳阴四合,入夏则红蕖弥望。凡此三节,百官游宴,多是长安、万年两县有司供设。或径赐金钱给费,选妓携觞,幄幕云合,绮罗杂沓,车马骈阗,飘香堕翠,盈满于路。朝士词人有赋,翼日即留传京师。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
这篇文章似乎在写唐朝十分奢华,所以助长了诗歌的发达。从书中所记叙来看,似乎历代都没有唐之豪奢,宋代虽然繁华,但不具唐的强大,所以只能在柔婉的宋词层面获取成功。
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三代之文,至战国而病,涉秦、汉复起。汉之文,至列国而病,唐兴复起。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初,贞元中,上方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饰万物。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
刘禹锡认为文章一定要在大一统之后才会大兴,所以他称赞贞元中的诗文“粲焉如繁星丽天,”似乎有点过了。毕竟唐朝的中兴,是比不上初盛唐的。
正如戴伟华所总结的,古人对唐诗初盛中晚的四个阶段,所见有诸多不同,但对盛唐的认知则是相同的,即国势强盛带来了诗歌和文学的强盛,初盛唐的诗歌和文章,是强势文化,强大的诗歌见证了强大的时代。
上一篇:
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乡村巨变
下一篇:
关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思考:如何走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困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城居士
2021-9-16 21:53
+1
书香
2021-9-16 16:40
+1
徐和平
2021-9-16 14:29
+1
海韵长修
2021-8-27 16:24
+1
都山
2021-8-26 14:36
+1
风花雪月
2021-8-22 13:08
+1
青竹
2021-8-22 11:50
+1
洋河居士
2021-8-19 18:04
+1
梅花宝剑
2021-8-19 17:53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337次
ziweiyuwenrou
+1
2337°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千古四言第一的古今畅论
[
创作心得
]
千古第一古诗的古今畅论
[
创作心得
]
千古五绝第一的古今畅论,王子居和王维的《相思》
[
创作心得
]
千古五律第一的古今畅论
[
创作心得
]
中国诗歌,前进在历史的高峰上
[
创作心得
]
当代中国诗歌鼎盛状态下的传承问题
[
创作心得
]
中国诗学的两条路径
[
创作心得
]
喻诗九道之喻:诗歌创作的新思路和新空间
[
创作心得
]
念奴娇:王子居之悼王国维,文心跨越历史的灵魂碰撞
[
创作心得
]
关于古律和今律
[
创作心得
]
千古第一雄诗,写出中华气象雄长
[
创作心得
]
龙山
[
创作心得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