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青年诗人纳兰的“批评之道”:评论不是作品的附庸,评论家过的也不是二手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左手诗歌,右手评论,是当代青年诗人纳兰的一个鲜明标识。作为出生于1985年的诗人,他曾于2019年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获得2019年获天津诗歌节三等奖,出版有诗集《水带恩光》《执念》《纸上音阶》等作品。
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其他诗人的写作,孜孜不倦地赏析别人的作品,形成了他自己的诗歌评论之路,获得过“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评论奖)”。2021年2月,纳兰的最新诗歌评论集《批评之道》出版。书中共收入他过去几年写的近30篇诗歌评论。尤其是2018-2020年,纳兰在攻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期间,读书、思考和写作时间充分,在诗行里寻找喧嚣世界里的宁静,写出了大量的诗歌和诗歌评论,展示了他在评论方面的实力。
不同于单纯经营论述的评论家,作为诗人的纳兰,文字更有直击标的的精准度与可读性。同时,他又能暂时分开诗人的身份,从美学与语言学的向度与高度检视分析对象每一句分行的文字,可以说是时而左右开弓,时而左右互搏。
纳兰这些诗歌评论也得到诗歌圈的好评。批评家耿占春说:“作为一个年轻的诗人批评家,纳兰的批评植根于深入到修辞层面的文本细读能力,同时又得益于他对思想诸多领域的深入关注。纳兰既置身当代诗歌现场,也拥有现代思想领域的广阔视野,作为一个深具文体意识的批评家,纳兰的文章提供了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批评之道”。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鲁奖诗人汤养宗说:“纳兰是时下为数不多的能把当下诗歌技艺看到并能分解当下诗歌写作得失的新生批评者。”
作为一名青年诗人,兴趣不止于自己写,还热衷评论别人的诗作,纳兰有自己的深入思考,“首先,评论别人的作品,是一种在修辞技艺、思想性和艺术性层面的深度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提升自己的学习方法。用本雅明的‘救赎批评’的理论来说,批评就是对作品的真理内容的挖掘与提纯,评论家与诗人的相应是种灵性对接。其次,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评论不是作品的附庸,评论家过的也不是二手的生活,我想做一个具有文体意识的‘诗人批评家’。因为,单纯做一个诗人,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文学目标,评论别人的作品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和自我革新,是希冀在诗、散文和小说等领域进行切换、尝试,从而寻找到更适合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有效方式。”
评论别人的作品,也让纳兰有丰盈的收获,“那些佳作,净化了我,纠正了我,修复了我。因为诗本身就具有净化和纠正的力量,那些作品净化了我的心灵,纠正了我写作的偏差。评论别人的作品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批评意识和作者意识的合一。”
来源:封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