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微澜 发表于 2021-7-4 19:44:1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只是谈大家心知肚明的东西,不管大家如何躲闪其词。
        首先要问:有没有标志当今时代的诗歌以及经典。答案应该肯定。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无须注解,光凭直感就能体会到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诗歌经典又是什么呢?不急着回答,我们可以先找些规律。找那些最普通最不用费论正和考据的深入人心的规律。这不需要多深的知识和多闪亮的光环。 先秦的诗歌经典是什么?是《诗经》。最先是可以唱并且很风行的各诸侯国的地域性的民歌。可以唱,很深入人心,文字记录成《诗经》可以流传至今。本来诗、歌不分家。只是歌唱的音乐没有口传下来,变得文字成为标志化石让我们看到诗歌文字的历史(曾经文字的幸运与音乐的不幸)。 楚辞的规律也如此。屈原、宋玉以前就已经唱响楚地。诗人们让她们有了文字传承和精致。 汉魏乐府也如此。首先是遍唱和风行,随即产生文人记录和创作。但我还是认为诗和歌大部分不分家。只是诗人们努力的精致以及流传的过程中才出现诗与歌的分离而沉淀下来的是文字。 这些时期的民歌,诗歌,以及她的音乐都是这些时代的标志和主流甚至不分高下。 唐诗宋词元曲的规律也是如此。唱响大地,家喻户晓,文人捧场和井喷般出现。传播媒体的单一。宫商角徵羽的不普及以及难度。口传歌乐随着时间的断流,我们最后只能收获文字了。因此,长远的流传过程中文字是幸运的生存者 ——千年的文字会说话。所以就长远来看文字是有绝对优势的。能口传下来的我们知道的唯有稍微变化的昆曲以及彻底更新过的其他戏剧。 古今对比今天依然遵循历史规律,并且形式异常相似。——都是唱遍一个时代的歌曲以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诗与歌以及民歌(包括儿歌)三者力量此消彼长出现分化。自己的时代自己最清楚(古代是否如此已无从可查)。 但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传播媒体的丰富她依然压倒文人(我还认为古今形式雷同)(音乐的活力与文字的尴尬)。这些音乐和媒体的普及让一个时代出现文艺历史转折。出现形式分化。出现诗与歌的分离。出现音乐压倒文字。所以文字也许在今天以及将来会退居歌曲音乐之后而难以一枝独秀。短时期文字是不敢与音乐争锋的。各种文艺形式的角逐和分化自然形成了诗歌的大众化、小众化和边缘化。      

         我们再来看看经典这个东西所具备的条件。总的说她必然具备我们祖先总结的大规律——天时、地利与人和。         最容易产生经典的天时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衔接时期。一点火花也可引起燎原之势。熊熊大火更如此。这个经典就是一座里程碑。要么最高艺术,要么无什么高艺术的最朴实的东西,不管高低她们都触动了一个时代亦或很远。尤其那点火花,后期的熊熊大火也不能超越她微小的里程碑。其次就是不容易成就经典的中间时期,她们都能跟时代撞击出火花。地利就是她影响的地域和普及范围以及影响力。人和就是她们深入人心的程度。最关键还是记录和传承并且影响后人(经得起时间沉淀)。知识性强的四大古典小说,至今流传的各民族民歌。百年以后的大为传唱和手抄于民间的仓央嘉措诗歌遗作都符合这种规律。当然只要符合这种规律,不管何种艺术形式都会步入经典行列。不过再补充一点就是:一个时代的独特产物是最自然的经典象征。
         那么符合规律的今天的诗歌是什么呢?是那些古风和传统格律诗吗?我认为不是,写得再好都不是。她只是不大变化的传承。(最多闪光成星点亮光成为诗的单一经典,当然这仅仅是诗人努力的一厢情愿。她的单薄永形不成主流)。更不要说小众化的东西(虽然鄙人也喜爱她的个性独特)。趋向于边缘性的现代诗歌,(本人也常关注)更不能入列。因为作为现代的东西现代人读不懂并且飞得更高更远。任凭诗人评论家如何推崇倍至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成就甚微。(当然我们的时代包容性容许各种形式的创作样式存在和发展)。        于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经典其实已经为大家心知肚明。她不是音乐家的乐曲单一,也不是诗人评论家的文字单一及纯诗的单一。她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综合,媒体传播,大众自然的接受和喜爱,音乐与文字的融洽,形式的革新与跟进时代。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基本符合历史规律,唯一需要传承和时间沉淀。她是什么诗歌呢             ————  当今的歌曲(包括她的词),那些街头巷尾的传唱,那些妇孺皆知的调子,那些大江南北的音乐风,那些影视动心曲,那些依然让我们一代代人热泪盈眶的哼唱。不管个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和批评。她却实实在在存在发展和丰长着。

             ———— 我以此篇献给普通读者,我也是一个普通读者和写者,没有光环和宏博的知识与学历的基垫,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愿抛砖而引玉。



旧作整理







上一篇:龙山
下一篇: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诗词创作之双向关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邱爱芳 2022-4-26 22:16 +1
流云i 2022-4-26 14:29 +1
嶺西老人 2022-4-26 14:09 +1
王贵雄/天命石 2022-4-26 13:43 +1
冀中春月 2022-3-27 22:51 +1
尚德 2022-3-27 22:15 +1
杨春泉 2021-11-12 20:24 +1
黄叶飞飞 2021-10-2 14:36 +1
一闲翁 2021-10-2 14:18 +1
张凡 2021-10-2 11:19 +1
黄连春 2021-10-2 10:41 +1
清夜无尘 2021-7-28 09:17 +1
东篱山人 2021-7-21 19:37 +1
我叫兑 2021-7-21 18:42 +1
海韵长修 2021-7-11 14:11 +1
徐和平 2021-7-11 11:00 +1
吕语 2021-7-11 09:28 +1
薛淮 2021-7-11 09:14 +1
今安在 2021-7-11 09:02 +1
淮左凡客 2021-7-11 08:29 +1
金月浩荡 2021-7-5 22:48 +1
大虎哥 2021-7-5 21:07 +1
青竹 2021-7-5 21:00 +1
守望家园 2021-7-5 15:16 +1
都山 2021-7-5 12:25 +1
李孟 2021-7-5 11:33 +1
远方-NA 2021-7-5 08:43 +1
全贤亮 2021-7-5 06:56 +1
东城居士 2021-7-5 05:48 +1
梅花宝剑 2021-7-5 05:32 +1
Q小侠 2021-7-4 22:27 +1
王多仁 2021-7-4 22:18 +1
寸草心 2021-7-4 22:13 +1
酹江月 2021-7-4 21:30 +1
金祥文 2021-7-4 20:44 +1
洋河居士 2021-7-4 20:22 +1
山川俊秀 2021-7-4 20:13 +1
+1
4919°C
8
  • 淮左凡客
  • 止水微澜
  • 黄连春
  • 黄世城
  • 止水微澜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1-7-11 08:31: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传唱诵读这些特性是诗歌成为经典的必须手段和途径!
发表于 2021-7-11 19:02: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淮左凡客 发表于 2021-07-11 08:31
传唱诵读这些特性是诗歌成为经典的必须手段和途径!

是的,唱更容易记忆,其次就是读。但无论哪个时代,音乐知识都普及困难,只能依赖传唱……

主题

好友

1066

积分
发表于 2021-10-2 10:43: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潮流必会在诗歌中得到反映
发表于 2021-10-2 14:35: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明摆着的,诗歌发展到今天,有些适合歌,有些适合朗诵,有些有大量留白的,只适合阅读。
发表于 2021-11-9 18:14: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黄连春 发表于 2021-10-02 10:43
时代潮流必会在诗歌中得到反映

谢谢诗友光临留评!
发表于 2021-11-9 18:15: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黄世城 发表于 2021-10-02 14:35
明摆着的,诗歌发展到今天,有些适合歌,有些适合朗诵,有些有大量留白的,只适合阅读。

多谢诗友赏读留评!

主题

好友

2101

积分
发表于 2021-11-12 20:24: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些道理。
发表于 2022-4-26 21:55: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光临赏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