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心得 | 品诗一家言:感诗的断带启承和另起炉灶    
  • 楼主: 止水微澜 |查看: 2118|回复: 0
止水微澜 发表于 2021-5-17 12:47: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们诗论界圈外人,只谈圈外的诗歌话题。少了许多学术术语,故而力求简单明了。
       有人标新立异推出了莎士比亚一首十四行诗,尝试用中国古体诗翻译。主推人主张用格律诗。我欣赏了多首才情的律诗,总感到另类且相距甚远。仅仅意译且是另起炉灶的再创作。现代汉语翻译最精确到位,可是诗味有减。本人试着用楚辞体感到效果较强些。估计才情高人用楚辞体或歌赋体,会产生同古代自由诗和西译诗的恰如其分的衔接。不难发现那些表现丰富的楚辞体或歌赋体如果任其发展到今日。那么中西方的诗歌形式将是兼容并蓄的。(有兴趣大家可以作些创作尝试)
        然而,格律诗的出现,却让诗歌产生了飞跃,并改变了诗歌的体制。这是诗歌的另起炉灶和开辟天地。之中权威文人功不可没。后世几乎享尽了这诗歌界的一家之言。但是我们总感到格律诗的精致和艺术表现力以及那种纯文人的诗味的正统外的不足。它相较与辞赋体的展示面和丰富性以及细腻程度等的欠缺。相反,辞赋体和现代诗歌以及西方诗歌却有着很多共同的东西。
       由此推断,中国诗歌的传统走向在出现格律诗的情况下产生断带。而格律诗开始另起炉灶君临天下。
        直到五四后的现代白话诗的起步和发展壮大,并与西方诗歌的兼容。我们才体验到中国传统诗歌断带后启承的滋味。(本来诗经体和楚辞体过度到现代白话体是很自然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旧作转自《诗词吾爱》个人主页。








上一篇: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下一篇:「4.21」论诗歌的意境与心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诗草 2021-5-21 17:35 +1
馮志兵 2021-5-20 18:14 +1
曾戈 2021-5-20 15:30 +1
人参娃 2021-5-19 14:56 +1
叶随风飞 2021-5-19 12:08 +1
都山 2021-5-19 09:04 +1
青竹 2021-5-18 19:44 +1
小许子已上限 2021-5-18 16:06 +1
阳光灿烂 2021-5-18 16:04 +1
行者如歌 2021-5-18 13:03 +1
梅花宝剑 2021-5-18 08:02 +1
彭飞 2021-5-17 19:20 +1
寸草心 2021-5-17 19:14 +1
洋河居士 2021-5-17 16:43 +1
金月浩荡 2021-5-17 16:00 +1
金祥文 2021-5-17 16:00 +1
贝里曼 2021-5-17 15:11 +1
王多仁 2021-5-17 15:02 +1
林飞雁 2021-5-17 14:40 +1
西楼老汉 2021-5-17 14:22 +1
酹江月 2021-5-17 14:02 +1
+1
2118°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