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光转 发表于 2017-3-21 19:42: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能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电视节目。诗词大会虽然是个知识类的竞赛节目,考量的是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背诵能力,但在客观上却掀起了一个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提高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诗词的审美情趣。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一位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问我:“学诗有什么用?”我当时笑着回答说:“学诗没有什么用,诗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确实无用。苏东坡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但是,学诗之人与不学之人的言谈举止给人的印象毕竟不同。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对于一个人的品位有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诗词的普及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毋庸讳言,学习诗词不能发财致富,但一个只知道发财的民族绝不是一个高雅的民族。

诗言志也。原以兴、观、群、怨抒发感情、考量得失、交流思想、抨击时弊,从而体现其教育意义、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当今社会,人们大多重视美容,而忽略提高文化修养。著名电影演员方舒说过:“漂亮的面孔,仅仅是生理结构的组合,而美则是内涵气质的外露。这种气质,不是具体能看到的现象,而是通过一个人的文化、道德和修养使你感觉到的。”诗词修养是最高层次的文化修养,诗词修养会使你气质高雅、谈吐不俗。

有人说:“多一个诗人,就少一个腐败分子。”此说虽略显极端,但是,毫无疑问,多一个爱诗的人,社会就会减少一个庸俗的人。有人说,很多人写诗词是附庸风雅。其实附庸风雅也是好事。附庸风雅的人多了,会让不懂诗词的人、轻视诗词的人和对诗词有偏见的人受到影响,从而对诗词刮目相看,对诗词的弘扬、发展不无好处。

诗词作为一门艺术,是要讲究艺术质量的。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粗制滥造的作品,必然会被历史冲刷得干干净净。只有那些精品,才能经受历史浪潮的冲洗积淀下来,成为传之后世的优秀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诗人,必须具备三个重要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第二要有渊深的文学修养;第三要有悟性。有悟性才有灵感。文学修养的提高除了多读书,别无捷径。有深厚文化底蕴者,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

平心而论,学习写诗并不困难,只要知道每个字的平仄(阴平、阳平:平声;上声、去声:仄声),按照格律的要求组合,就可以写诗。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学会写诗并不困难,但是要想写出好诗,真的很不容易。

南宋诗人陆游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后两句可以看作前两句的绝佳注解。我在一首七律诗中写到:“诗外功夫传弟子,杯中学问寄文章。”说的是同样的意思。一个诗人所写作品的雅俗高下,是由其文化底蕴、生活阅历、襟怀气度、学养操守和才智悟性所决定的。

初学诗词者的作品往往类似白描,白描式的写法犹如照相,有物境而无意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涌现的意象或境界有三种,即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偏于自然景色,情境偏于作者情感,意境是融合了物境和情境之长而形成的主客观交融的境界。物境得其形,情境得其情,意境得其真。王国维说:“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如果我们不断加强诗词修养,都能写出情景交融的好诗。

现在有很多人想学习写诗,但又有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清代诗人和诗论大家潘德舆说:“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先爱敏捷,次必艰苦,终归大适,学诗之三境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有三种境界,学诗也有三种境界。先是清澄通畅,再是警策简练,最后乃自然天成,这是诗的三种境界。最初一味求快,其次感觉作诗艰苦,终至于灵活自如,这是学诗的三种境界。”

今人常说深入浅出,寓提高于普及之中,寓内容于形式之中,此见古今略同。清·方贞观有云:“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书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故作诗未辨美恶,当先辨是非。有出入经史,上下古今,不可谓之诗者;有寻常数语,了无深意,不可不谓之诗者。会乎此,可与入诗人之域矣。”方贞观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写的诗,心明眼亮,有过人的才智;意味高远,没有庸俗的思想牵挂。对诗书中的名词事物,能有独特的领会;山川花鸟,都能和自己的心情性格相互呼应。信手写来,诗句浅近而意旨深远;篇幅虽短却情韵悠长。听起来声音清淡,品味起来含蓄隽永……所以在写诗之前,没分清好坏,先要辨明是非。有的诗,尽管渊源于经史,上下古今,渊博深奥,却不能叫作诗;有的诗,尽管只是平常几句话,初看了无深意,却不能不叫作诗。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进入诗人的行列了。”

(邓世广,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二、三届)、《昆仑诗词》主编、《当代西域诗词选》(戊子版)主编,现为新疆诗词学会副会长)

人民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诗币 +5 收起 理由
松风微涛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当代诗歌究竟怎么了
下一篇:每临大事有静气 不信今时无古贤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博乐哆觅 2018-3-30 12:52 +1
风清扬 2017-12-10 17:11 +1
云薇 2017-12-8 18:45 +1
雪润腊梅 2017-12-6 14:01 +1
香风之依 2017-12-4 08:43 +1
青松 2017-12-1 21:37 +1
凡尘 2017-12-1 19:46 +1
飞絮 2017-12-1 18:53 +1
眷往 2017-12-1 18:49 +1
岸上 2017-7-15 22:44 +1
清醒 2017-7-12 02:50 +1
晓晗 2017-7-10 01:42 +1
庄严 2017-7-9 23:47 +1
潇湘颂 2017-7-9 22:27 +1
傅艾萍 2017-7-9 18:19 +1
松风微涛 2017-3-23 11:58 +1
六采然 2017-3-23 09:05 +1
自强不息张国平 2017-3-22 18:05 +1
巴山夜雨 2017-3-22 16:54 +1
小燕子 2017-3-22 13:02 +1
+1
2703°C
21
  • 玉壶光转
  • 巴山夜雨
  • 自强不息张国平
  • 玉壶光转
  • 松风微涛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3下一页
发表于 2017-3-22 11:05:33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才无诗,无德无好诗。
发表于 2017-3-22 16:54:53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7-3-22 18:06:17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问好。
发表于 2017-3-23 07:21:08 |显示全部楼层
自强不息张国平 发表于 2017-3-22 18:06
学习受益,问好。

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17-3-23 11:57:29 |显示全部楼层
读此文使我想起了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二者相得益彰。才德兼备,刻苦努力,不断进取方能进入自由王国。拜读学习了。问好玉壶光转!


发表于 2017-3-23 12:09:38 |显示全部楼层
松风微涛 发表于 2017-3-23 11:57
读此文使我想起了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二者相得益彰。才德兼备,刻苦努力,不断进取方能进入自由王国。拜读学 ...

微涛兄总结甚是。向君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17-7-9 18:13:59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涌现的意象或境界有三种,即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偏于自然景色,情境偏于作者情感,意境是融合了物境和情境之长而形成的主客观交融的境界。物境得其形,情境得其情,意境得其真。

正解,读后受益!
发表于 2017-7-9 18:17:01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书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故作诗未辨美恶,当先辨是非。有出入经史,上下古今,不可谓之诗者;有寻常数语,了无深意,不可不谓之诗者。会乎此,可与入诗人之域矣。

古人见地非凡,恰似指路明灯!
发表于 2017-7-9 23:49:1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精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