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心得 |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57537|回复: 7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0-12-26 12:56: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学者福音~ 欢迎转发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2.jpg

在学习格律诗的路上,初学者最头疼的恐怕就是“平平仄仄”的格式了。本文将尝试用最直观的方法,帮你搞掂平仄格式,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扫盲,什么是格律诗

诗可分为两大类,古体和近体,古体只要求押韵,近体除了押韵,还要遵守平仄规定,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3.png

先说简单的,什么是平仄

现代人讲普通话,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4.png

古人呢?

古人不讲普通话,他们的平仄需要查韵书,最常用的是“平水韵”。

古人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第一声是“平”,后三声都是“仄”。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5.png

由于时代变迁,语言也在变化,普通话没有了入声,所以很多古诗里的字我们读起来是平,其实却是仄声。要想准确的判断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可查《佩文诗韵》一书或诗词吾爱app。

再说说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韵母)要相近、朗朗上口。

格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好了,我们要开始了!

先来仄起式,

平仄交替出现,这是“仄仄”开头的,所以叫“仄起式”,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6.png

奇偶句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7.png

偶奇相同,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8.png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9.png

七言绝句的大概样子就有了,根据刚才划出的重点,微调一下。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第二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水韵,所以需要我们把第二句句尾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0.png

对调后,第二句也符合押平声韵的要求了,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1.png

至此,“仄起首句押韵式”的平仄规则就推导出来了,是不是很简单?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2.png

如果首句不想押韵,只需把首句末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其它句子不用动。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3.png

就这么简单,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4.png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上面两首古人的例诗怎么有些字不符规则?特别是每句的第一、第三字。这是因为在保证没有“三平尾”、“孤平”的情况下,有些非关键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一反三,再来看平起式

“平平”开头,平仄交替,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5.png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6.png

偶奇相同,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7.png

奇偶相反,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8.png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重点)

第二句已经是平声结尾了,不用调。

第三句不需要押韵,所以句尾平仄要对调一下,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9.png

第四句要押韵的,所以尾部平仄要对调一下,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20.png

OK!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就出来了,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21.png

把第一句的末尾对调一下,就能变成平起首句押韵式,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22.png

就是这样,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23.png

绝句的两种格式“仄起式”和"平起式”就介绍完了。

律诗的平仄呢?

律诗就是绝句×2,所以它的平仄也是一个道理。

“首句不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就成了七律。

“首句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对调一下接口处(第五句末尾)的平仄,就成了七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温馨提示,虽然律诗是绝句的加长版,但是律诗的中间两联需要对仗哦。

作者:煮鹤焚琴


来源:诗词吾爱
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1.gif




上一篇:律诗对仗中的合掌问题
下一篇:历史叙事长诗《一带一路·华夏神州》创作琐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简农耕书 2022-2-13 21:00 +1
黄叶飞飞 2022-2-10 17:11 +1
天涯666 2022-2-10 13:59 +1
安康乐 2020-12-27 11:51 +1
小熊座 2020-12-27 10:27 +1
王者贵临 2020-12-27 09:31 +1
极品酝酿 2020-12-27 08:53 +1
爱无释也 2020-12-27 07:32 +1
杞人不忧天 2020-12-27 00:34 +1
拉大(闫玉琴) 2020-12-27 00:17 +1
诗歌今天 2020-12-26 23:42 +1
吕语 2020-12-26 21:48 +1
琳琅物语 2020-12-26 20:44 +1
明天回答你 2020-12-26 20:36 +1
吉祥如意 2020-12-26 20:35 +1
彗星之约 2020-12-26 20:33 +1
杨果 2020-12-26 20:21 +1
人参娃 2020-12-26 18:24 +1
李明生 2020-12-26 18:03 +1
悟空无 2020-12-26 17:27 +1
WLB 2020-12-26 17:04 +1
张锴源 2020-12-26 16:57 +1
如斯夫 2020-12-26 16:09 +1
神枪 2020-12-26 15:25 +1
金月浩荡 2020-12-26 15:15 +1
詹义清 2020-12-26 14:36 +1
仁者必胜 2020-12-26 14:15 +1
恒沙 2020-12-26 14:10 +1
蝶恋北风 2020-12-26 14:02 +1
北风残 2020-12-26 13:55 +1
睦容 2020-12-26 13:50 +1
一粒米诗歌 2020-12-26 13:43 +1
圣剑雪竹 2020-12-26 13:40 +1
田心木目心 2020-12-26 13:32 +1
太湖晚霞 2020-12-26 13:26 +1
古月一鸣 2020-12-26 13:24 +1
晗露草 2020-12-26 13:24 +1
希冀 2020-12-26 13:23 +1
麟凰出处 2020-12-26 13:22 +1
守望家园 2020-12-26 13:11 +1
折花阁主 2020-12-26 13:08 +1
风清扬 2020-12-26 13:07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57537次
+1
57544°C
7
  • 折花阁主
  • 晗露草
  • 吉祥如意
  • 微九
  • 诗歌今天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0-12-26 13:12: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楼欲百千之仞,必先广固其基!欣赏好作!
发表于 2020-12-26 13:26: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初学古体者必看!
发表于 2020-12-26 20:35: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点赞学习。
发表于 2020-12-26 20:39: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讲义,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20-12-26 23:42: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的好!
发表于 2020-12-27 00:36: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平台上的这样的文章,让人学到东西,可谓开卷有益!

主题

好友

2035

积分
发表于 2020-12-27 16:46: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