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香港诗词大会已经26届了,而且是创作,不是背诵!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802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香港诗词大会已经26届了,而且是创作,不是背诵! ...
香港诗词大会已经26届了,而且是创作,不是背诵!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7-2-10 23:01:28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802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国诗词大会”正成为热点话题。可以预期,由于电视这种强势媒体的引导,中国大地上,会掀起一个阅读古诗词的小高潮。这是好事。期待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能慢慢得到恢复,尽管这是一桩难度很大的事。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香港的诗词大会。
从1991年,也即回归之前开始,香港诗词大会每年一届,已经坚持了26届了!
重要的是,它不是比赛背诵,而是创作。
香港诗词大会的正式名称,是“全港诗词创作比赛”,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与文化事务署中央图书馆联合举办,横跨回归前后。
我查阅了历届比赛的资料与作品,发现几乎每一次,主办者都要欣喜地宣告:是届参赛者的作品水准甚高。起初以为这是鼓舞士气之词,后来发现,还真不是主办者在为香港人王婆卖瓜。诗词作为最正宗的国粹之一,在人们匆匆搵食的香港,发达而烂熟的资本主义的香港,不但被如此顽强地接续,且生机勃勃,令人对港人不能不刮目相看。
先看看两首香港中学生写的律诗。
其一题为《赠人移居国外》,作者是圣公会曾肇添中学学生林梓凤:
幽女万里一身孤,静看千星坠剑鑪。
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
恒娥药炼青烟冷,姑射龙回夜气纡。
寒影徘徊徒对叹,相忘尔我在江湖。
诗的写作时间是1994年,九七香港回归前,港人曾掀起一波移民浪潮。从诗中看,应该是同学好友成为这浪潮中的一分子。诗中描写的话别气氛凄凉惨淡,颔联“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对仗工稳,造句奇崛,出自一个女中学生之手,令人惊讶。
再看一首,题为《过车公庙》,作者是浸信会吕明才中学学生黄令时:
绀墙香火沥源乡,六百年前旧战场。
一死宋臣留姓氏,千秋古庙耿辉光。
廊花剑血红疑染,风树干戈哭有殇。
感慨读碑斜日暮,还将此意咏沧桑。
车公庙位于香港沙田,为纪念传说中的南宋名将车工而建。除了“风树干戈哭有殇”这句令人印象深刻外,说不上多么精彩,只是一首合格的律诗,但考虑到作者不过是一名中学生,我们最好额手称庆,不能再有更高的要求了。
上面的两首诗,分别获得1994年律诗创作比赛的冠亚军。
“全港诗词创作比赛”分学生组与公开组,单年赛诗,双年赛词。学生组包括大中学生,公开组包括社会各阶层。应该是因为它已囊括了大中学生,因此后来就不再单独举行学界的诗词比赛了。
那么,怎样保证诗词创作比赛作者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代笔?
这个并不难。香港诗词创作大赛的做法是,学生组的入围者,要在评委面前做对联,然后再确定是否获奖,以防作品非出自学生之手。
再以第二十三届全港诗词创作大赛的部分作品为例,来管窥一下香港诗词大赛的风貌吧。
据主办方介绍,该届参赛作品共一千两百多件,为此前历届之冠。学生组的冠军作品,题为《重游东海崂山》,是一首七律,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柳含青,诗云:
重峰迭秀海云浮,自古仙家此境幽。
高壁时题高士咏,故山昔与故人游。
悬泉瀑布飞如练,积水潭清冷欲秋。
尚许翠微多妩媚,有情好景为君留。
平心而论,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律诗,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沙田崇真中学学生黄希如的这首仅获特别奖的《世雨》:
乱绪雷霆惊嫩叶,滂沱堕地入清晨。
床边凛冽流苏曳,宇内悠扬韵律新。
总见污泥遮璞玉,唯持一帚了斯尘。
休言愁世多磨折,风雨飘摇莫当真。
诗中流溢着莫名的烦乱心绪。香港正步入多事之秋,或许是大背景的动荡飘摇在一片小小心海中掀起了波澜吧。因为有真情,所以打动人。诗中表达的情绪,与公开组也即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的这首获得优异奖的《春望》可谓异曲同工。
史实无瞒黑白真,变迁陵谷漫寻真。
桃园久历沧桑事,鲤海曾翻劫难尘。
创业艰难唯魄力,功成点滴忆酸辛。
春光不与人留恋,海角纷争困小民。
香港繁荣世所称道,然而其身世坎坷,身份焦虑挥之不去。香港今日繁华,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但没有香港人血泪打拼这个内因,机遇绝不会垂青这个蕞尔小岛。如今政治纷争喧嚣不已,普通民众困惑彷徨,对未来信心逐渐走低。近年来,港人继回归前的移民潮之后,掀起回归后的第一波移民热,正是一部分港人在用脚表达困惑。
关怀世道人心、民生疾苦,是中国旧体诗的优良传统,观全港诗词大赛的获奖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脉传统仍在这座国际大都市中活泼泼跳跃。请看这首获得本届公开组特别奖的《见长者拾纸皮赠钞感赋》:
翁妪凄凉小巷头,纸皮堆叠待回收。
蹒跚蹇足俱残障,憔悴弯腰两佝偻。
愧我穷寒施薄赠,怜渠辛苦换微酬。
问言何事甘劳苦,儿女嫌贫怨代沟。
香港富甲一方,但贫富悬殊,由于住房紧张,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经常能看到一些耄耋老者仍在从事保洁工作,甚至当街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此诗是香港的一帧浮世绘,读来令人鼻酸。
再来看一首2005年第十五届学生组的冠军作品《自由行》,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黄令时(应与《过车公庙》是同一作者,彼时作者尚是中学生,此时已是中文大学学生,甚或研究生),诗云:
西装革履挟地图,红灯转绿要招呼。
新循国策来行旅,喜听乡音满路途。
大市一时翻妙著,愁城七载付长吁。
且看游侣星光道,可证春风又海隅。
2003年SARS事件,香港遭受重创,使受金融危机冲击的香港雪上加霜。事件过后,中央政府启动内地赴港自由行政策,为香港带来生机。诗中描述了自由行初始阶段的情景与感受,作者对内地人的同胞之情,对自由行给香港带来生机的欣悦之意,跃然纸上。可惜,后来事态的演变,竟使内地民众与港人在情感上有渐行渐远的可悲趋势。
怎么样?读了这些诗,是不是从习惯的红尘滚滚的香港背后,摸索到一个诗意淋漓的香港?
持续了26届的香港诗词大会有力地说明,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不但丝毫不输内地,甚至比内地做得还坚实、具体。香港著名专栏作家林燕妮在一篇文章中说,希望中央政府相信港人。其实,飘荡于这座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间的平平仄仄声告诉我们,这信任还应该在两地间更扩大一些,扩大到民众中去。
闻弦歌而知雅意。但愿诗——这优美地排列在一起的汉字,能化解不信任,冲淡各种猜疑、傲慢和阴谋论。
转自微信公众号【老鼠记者】
香港
,
而且
,
诗词
上一篇:
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登顶
下一篇:
何必东施效颦——文化自信的丢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雲畫
2017-2-11 09:08
+1
水晶之恋
2017-2-11 00:11
+1
玉壶光转
2017-2-10 23:30
+1
六采然
2017-2-10 23:21
+1
+1
802°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相关帖子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
把中国诗词读物做得这么美的,我第一次见
•
时评 | 周文波:诗词狂欢的可能与限度
•
一剪梅 . 贺高阳诗词协会成立
•
诗词创作也要弘扬“工匠精神”
•
究竟什么是“老干体”?
•
古体诗词 残荷 【其它】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新诗/现代诗
建议/疑问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