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鲁迅《骂杀与捧杀》
楼主:
兰兮风扬
|
查看: 1737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鲁迅《骂杀与捧杀》
鲁迅《骂杀与捧杀》
[复制链接]
兰兮风扬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兰兮风扬
VIP-现代中免
主题
好友
6006
积分
兰兮风扬
发表于 2016-9-28 00:53:32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737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
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
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所以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
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是自有他们的价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群学者们捧了出来,颂扬,标点,印刷,“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②借得他一榻胡涂,正如在中郎脸上,画上花脸,却指给大家看,啧啧赞叹道:“看哪,这多么‘性灵’呀!”对于中郎的本质,自然是并无关系的,但在未经别人将花脸洗清之前,这“中郎”总不免招人好笑,大触其霉头。
人近而事古的,我记起了泰戈尔③。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④,右有徐志摩⑤,各各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绍介了:纛!叽哩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胡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这作者的真相的时候,却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诚恳,或学识的不够了。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
十一月十九日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后收录于鲁迅文集·杂文集·花边文学。
②当时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断句错误甚多。这里的引文是该书《广庄·齐物论》中的一段;标点应为:“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曹聚仁曾在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上发表《标点三不朽》一文,指出刘大杰标点本的这个错误。
③泰戈尔(R.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著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一九二四年到中国旅行。一九三〇年访问苏联,作有《俄罗斯书简》(一九三一年出版),其中说过自己是“英国的臣民”的话。
④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人,政客。
⑤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新月社主要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泰戈尔来华时他担任翻译。
上一篇:
诗词创作也要弘扬“工匠精神”
下一篇:
中国当代书法界的“潜规则”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金色胡杨
2024-12-14 18:22
+1
屈子怀瑾
2024-5-3 14:08
+1
小毛虫
2021-9-8 14:38
+1
东城居士
2021-7-22 14:30
+1
徐和平
2021-7-22 10:00
+1
都山
2021-7-22 09:51
+1
你坏
2021-7-21 19:42
+1
酹江月
2021-7-19 12:07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1-7-19 11:49
+1
洋河居士
2021-5-16 13:40
+1
贝里曼
2021-5-16 12:46
+1
海韵
2021-2-5 12:42
+1
一路诗情
2021-2-5 12:05
+1
小蚊子
2020-2-6 12:19
+1
南院客
2020-2-6 05:02
+1
风儿
2016-9-28 17:35
+1
六采然
2016-9-28 02:41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737次
风清扬
+1
1737°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联播+ | 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要求这样营造
[
学习天地
]
这位山水田园诗鼻祖,本可以在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诗人故事
]
互联网公司有文化吗?
[
管理圆桌
]
前进,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
[
学习天地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
学习天地
]
读写杂谈:诗词炼句要注意的问题
[
创作心得
]
诗人已经变成了诗歌的敌人
[
学习天地
]
律诗中写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
创作心得
]
李谷一央视节目发飙:中国人为什么不唱中文
[
学习天地
]
读书典故30则,爱书之人怎能不知
[
诗人故事
]
鲁迅《骂杀与捧杀》
[
学习天地
]
诗词创作也要弘扬“工匠精神”
[
学习天地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