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一讲 词及词牌
词,相对格律诗而言,在韵脚要求上,比较宽,填词有词韵,词韵的划分比诗韵(平水韵)要宽一些。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是格律诗的一种延伸。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只是多数词调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看到词牌了。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一、词调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二、词牌
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者。
不一样的情感在选择词牌上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金缕曲》也就是《贺新郎》一般都只适合抒发心中郁结,而不适合写喜庆之事。贺新郎虽然喜庆名,可不是用来写喜庆事的。例如《寿楼春》是用来悼亡的,等等。所以,作词,选择词牌名有讲究,不能乱用词牌。
三、词谱
现存最早的词谱是明张延的〈诗余图谱〉,比较完备的词谱有清•万树的《词律》和康熙时期陈延敬、王奕清奉敕编撰的《钦定词谱》简称《词谱》。清•舒梦兰编《白香词谱》四卷,选录历代名作一百首,附注平仄声调,适合初学者填词参考,还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简明适用,而潘慎主编的《词律辞典》是迄今收罗最完备的词谱。
四、词韵
诗有诗韵,词有词韵,前面讲了,词韵的划分比诗韵(平水韵)要宽一些。一般作词,大多以《词林正韵》为用韵工具书,划分平仄韵律及韵脚。就如同作诗,(旧韵)多以平水韵作为用韵工具书一样。
五、词律
词牌中有所谓的添字、傩破、减字、偷声等这里作一下解释。添字、减字单指字数的增减而已。添字后引起句式的变化,一句破成两句,称“傩破”。偷声与之相反。
一首词的下阕起头句式不同于上阕这样的下阕起头处称“换头”,又叫“过变”,常见的有:〈忆秦蛾〉、〈贺新郎〉等。三段的词叫三叠词,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称“双拽头”常见的有〈瑞龙吟〉等。非双拽头的词有〈兰陵王〉、〈夜半乐〉等。而四叠的词仅有〈胜州令〉、〈莺啼序〉两调。
词,相对与诗而言,比较口语化,词句常常使用领字,即在一句开头一个字、两个字(如:莫是、还又、哪堪等)、三个字(如: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等),语气上稍作停顿又不点断,语义上领起下文。领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读”)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正、但、又、更、况、且、方、应、甚等。也有些是动词:望、问、怕、料、想、看、叹、念等。
六、对仗
词的对仗没有具体的规定,比诗的对仗要宽,相连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构成对仗,一字豆后面的句子也可以对仗,且不限平仄相对,也不忌同字相对。
七、韵式
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韵字也不避同字。
总而言之,填词,一定要遵从词谱,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填,有好多人以为,只要随便用一个词牌名,或者只要字数同词谱中的字相同,就是一首词,这是不正确的。喜欢作词的朋友,建议不妨在手边经常放一本《白香词谱》或《钦定词谱》,据《词谱》中的既定格式填字、用韵及掌握平仄关系等等。
八、词牌的选用原则
填词,并非随心所欲地乱用词牌,以为字的平仄和字数对上了,就是一首词,这样的写作态度是极端错误的。古人什么内容选什么调(词谱),是很讲究的,不能乱用,乱用就失了。比如,选《寿楼春》作祝寿的词、选《贺新郎》作贺新婚的词,就闹出笑话了。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词牌的写作用途和选调(谱)章法。
压制悲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钗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消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合适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回》情急凄苦,凄婉欲尽。
《生查子》比拟谐婉、怨抑。
《一斛珠》悠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放之志。
《风进松》柔柔悠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声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凄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痛,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悲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庆祝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柔顺,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协调悠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绪,表示友谊。
《长相思》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协调婉约,柔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感。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示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豪迈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绪。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感情。
《清平乐》,上片情感拗怒,下片转为柔顺。
《南浦》昂扬欢喜,不宜表达悲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合适抒发激昂雄浑情感。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开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骚子》壮阔豪放,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宇。
《念奴娇》多表达雄浑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声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大方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昂扬,宜表达大方激昂、豪放雄浑的好汉感情。不宜作催妆喜庆的庆祝曲词。
《钗头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合适表达激昂大方壮烈感情。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子较高,感情剧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迈雄壮豪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绪。
其他类:
《六么》欢乐爽利。
《忆余杭》因描述杭州而来,描述景致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