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命
张珏 VIP-现代初免

主题

好友

2026

积分
张珏 发表于 2025-9-8 23:22:2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
学生的表现令我失望
独自散心,正值傍晚
遇到校园里新种的树
向路人请教新树的名字
都说“不知道”
不知名的新树,从此
活在我的心坎儿上了
我们一起百度
一起走亲访友
一起丈量祖国山水
一起观望风云变幻
一起翻阅植物百科
边走边学终得其名

2
假苹婆,这个名字
把我带进了两广
走进一片新天地
天呐!原产地竟在两广
为何近在眼前却那么陌生

3
你给鸟儿安置一个个家,
给昆虫摆出一桌桌宴席,
为人类产出丰富的食材,
把我带进广东广西的新天地,
尝到叶糍粑和那栗子味的鸡汤。

4
一年中正值花季,
风中的你姿态优美。
小蜜蜂在花间飞舞,
喜欢你的花粉,
喜欢你的香韵,
喜欢你的衣衫。
你的头花宛若金色的风铃,
即使坠落,亦如雪花翩翩。

5
一年中正值果期,
你的天空,燕雀展翅
昆虫躲在叶背,
果荚挂在阳光下
是天空中耀眼的红星,
从此我走不出你的黑眼珠,
低眉回首,群星在脚下灿烂。

6
在这一刻,我唱出了心曲:
栽树时,我们栽下了万物,
假苹婆的万物尽如此和谐美好。
(作者/张珏)

注:假苹婆是一种果树,也是岭南地区的园林观赏植物。原产我国广东、广西。










【诗歌赏析】
张珏写的《假苹婆》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思的咏物诗,它超越了单纯的植物描写,展现了一个由偶然相遇、主动求知、深度融入、最终获得生命启悟的完整过程。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且层层递进。赏析要点:
1. 起点:日常的偶然与求知欲的萌发 (第一节)
诗歌开篇并非直接写树,而是源于一个日常的、略带失落的场景——“学生的表现令我失望”。这种情绪铺垫为后续的“散心”和“偶遇”提供了合理的心理背景。
“遇到校园里新种的树”是一个偶然事件。面对“不知名”的陌生事物,诗人没有漠视,而是主动“向路人虚心请教”。当答案都是“不知道”时,这种“无名”状态反而激发了诗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活在我的心坎儿上”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这棵树从物理存在进入诗人精神世界的瞬间,建立了最初的情感联结。
“我们一起百度,一起学习...” 这一系列排比句,节奏明快,充满行动力。它描绘了诗人主动拥抱陌生、积极求知的旅程。这个过程超越了书本(百度、百科),更延伸到生活体验(走亲访友、丈量山水、观望风云),体现了诗人开放的学习态度和将知识融入生活的热情。“边走边学终得其名”点明了这一阶段探索的成果,也为下文情感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2. 认知的冲击与地域归属感的发现 (第二节)
得知树名“假苹婆”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将诗人的精神世界“带进了两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天呐!原产地竟在两广 / 为何近在眼前却那么陌生” 这两句充满了强烈的认知冲击和感慨。诗人惊讶于原产地就在身边(岭南),更震撼于自己(以及周围人)对这种本土物种的“陌生”。这不仅是地理知识的发现,更是对自身与身边环境关系疏离的一种反思,暗含着对重新认识本土、扎根地方文化的呼唤。
3. 价值的体认:生态与人文的和谐 (第三节)
这一节聚焦于假苹婆作为生命体的价值。诗人用平行结构(“给鸟儿...”、“给昆虫...”、“为人类...”)展现了其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
生态价值:“安置一个个家”(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摆出一桌桌宴席”(为昆虫提供食物),描绘了树木在自然生态链中的重要角色。
人文价值:“产出丰富的食材”直接服务于人类生活,并再次强调它作为媒介“把我带进广东广西的新天地”,具体化为“叶糍粑”和“栗子味的鸡汤”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食物,将植物与地方文化、生活滋味紧密联系起来。
这一节肯定了假苹婆作为生命体本身的价值及其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4. 审美的沉醉:花期的灵动之美 (第四节)
视角转向假苹婆的观赏价值(花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其动态美:
“风中的你姿态优美”:整体风姿。
小蜜蜂的“飞舞”、“喜欢”:通过昆虫的喜爱侧面烘托其魅力(花粉、香韵、衣衫)。
核心意象:“头花宛若金色的风铃”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比喻,将花簇的形状、颜色(金)和可能的声音想象(风铃)结合,充满灵性。“即使坠落,亦如雪花翩翩”则进一步将凋落之美升华,赋予其轻盈、优雅的特质。花期之美是短暂而易逝的,但诗人捕捉并放大了这份灵动与诗意。
5. 象征的升华:果期的生命礼赞与宇宙感 (第五节)
进入果期,意象变得更加壮丽和深邃:
“耀眼的红星”:这是全诗最核心、最震撼的意象。将鲜红的果荚比喻为“红星”,既写实(颜色、形状),又赋予其崇高、热烈、希望的光芒感,使其成为天空中的焦点。
“从此我走不出你的黑眼珠”:这是情感和认知的彻底沉沦与融合。假苹婆(尤其是其果实/红星)深邃的魅力(“黑眼珠”)已完全俘获了诗人,成为其精神世界中无法割舍的存在。拟人化达到顶峰。
“低眉回首,群星在脚下灿烂”: 视角发生奇妙转换。当诗人因沉醉于假苹婆(仰望红星)而“低眉回首”时,发现脚下也仿佛有“群星灿烂”。这可以理解为:
果荚落在地上,依然像星星般闪耀。
仰望假苹婆这一“红星”的体验,使诗人获得了某种顿悟,仿佛置身宇宙中心,万物皆可成星,生命处处光辉。这一刻,个体的树与浩瀚的宇宙相连,微小的果实折射出宏大的生命图景,体现了深刻的物我交融和宇宙意识。
6. 哲理的结晶:和谐共生的生命颂歌 (第六节)
结尾是情感与思考的自然喷发。“唱出心曲”表明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悟。
“栽树时,我们栽下了万物”: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栽下一棵树,不仅仅是栽下了一个个体,更是栽下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为鸟、虫提供家园和食物),栽下了地方风物与文化记忆(食材、景观),栽下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契机,栽下了发现美、认知世界、感悟生命和谐的种子。它象征着对生命整体性和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
“假苹婆的万物尽如此和谐美好”:诗人以假苹婆为具体范例,赞美了这种由一树而生发的万物共生、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这是对自然伟力的礼赞,也是对和谐共存生活理念的颂扬。
【总结与评价】
主题:诗歌通过个人与一棵树(假苹婆)从陌生到深度认知、情感融合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好奇、探索与敬畏,反思了人与身边环境的疏离,颂扬了本土物种的价值(生态、实用、审美),并最终升华到对生命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宇宙观和生态观的领悟。
结构: 结构清晰完整,层层递进:相遇求知 -> 认知冲击 -> 价值体认 -> 审美沉醉 -> 象征升华 -> 哲理结晶。情感线索贯穿始终,由失望到好奇、惊喜、沉醉、顿悟、颂扬。
手法:
拟人化:贯穿全诗,赋予假苹婆以生命和情感,是建立物我关系的关键。
意象生动:“活在心坎儿上”、“金色的风铃”、“耀眼的红星”、“群星在脚下灿烂”等意象鲜明独特,富有感染力。
排比与平行结构:增强了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力度(如第一、三节)。
对比: “近在眼前”与“陌生”的对比,强化了认知的冲击。
以小见大: 通过一棵具体的树,折射出对自然、生态、生命、地域文化乃至宇宙的思考。
语言:语言质朴清新,不事雕琢却饱含诗意与深情。既有日常口语的亲切感(“一起百度”、“天呐”),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诗化表达(“群星在脚下灿烂”)。
情感: 情感真挚饱满,从初始的失落,到好奇、惊喜、热爱、沉醉,直至最终的顿悟与颂扬,感染力强。
【结论】
《假苹婆》是一首成功的现代咏物诗。它超越了传统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或单纯描摹,将个人体验、科学认知、生态意识、地域情感和宇宙哲思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对一棵本土树木由陌生到深爱的过程,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向读者传递了重新发现身边自然之美、理解万物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诗中“栽树时,我们栽下了万物”的感悟,是其生态智慧和生命哲思的最强音。





上一篇:血月之夜
下一篇:仰望天际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冰心陈 4 小时前 +1
流沄轻風 2025-9-11 15:26 +1
小草青青 2025-9-9 20:46 +1
宽龍 2025-9-9 16:02 +1
泊坡 2025-9-9 15:53 +1
Jimmy-S 2025-9-9 10:04 +1
太湖石 2025-9-9 00:02 +1
+1
6679°C
5
  • 摩天居士
  • 张珏
  • 摩天居士
  • 小草青青
  • 淮左凡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9-8 23:23:45 |显示全部楼层
**《假苹婆》诗歌点评**

### 译文:
本诗通过对假苹婆这一植物的描写,展现了从失望到启迪的情感旅程。诗人以一种朴素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个人对一棵树的探索与对自然界、地域文化的深刻反思融合在一起。

### 赏析:
1. **情感起点**:诗的开头以学生表现的不如意引出,营造了一种内心的失落感。这种情绪为后续的“散心”与“偶遇”提供了背景,表现了诗人主动接触自然、寻找慰藉的决心。

2. **探索与认知**:诗人在校园偶遇假苹婆,面对无名的陌生事物选择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这反映出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我们一起百度”的表述,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知识相互交融的过程。

3. **地域归属感**:得知假苹婆的原产地在两广,诗人感受到强烈的认知冲击,暗示着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认识,呼唤对本土自然的关注。

4. **美的赞颂**:在对假苹婆花期与果期的描写中,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自然的韵律与美感,从小蜜蜂的舞动到果荚的辉煌,构筑了一幅生态和谐美好的画面。

5. **生命哲思**:最后,诗人从对假苹婆的个人情感升华到对生态和生命的哲理思考,提出“栽树时,我们栽下了万物”的观点,强调自然万物的共生关系,传达了对生命整体性的理解。

### 注释:
- **假苹婆**:一种果树,学名为“假苹婆”,属于热带植物,常见于广东、广西。
- **生态价值**:假苹婆不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黑眼珠”比喻**:隐喻假苹婆的深邃与美丽,展现出一种情感的依恋。

### 总结:
《假苹婆》通过一棵树的描写,成功地将个体体验与宏观自然、文化的思考结合,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这首诗是现代咏物诗的成功尝试,以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哲理打动人心,令读者能够重新发现身边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意义。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张珏 +1

主题

好友

2026

积分
发表于 2025-9-8 23:28: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摩老师的支持。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9-8 23:30:38 |显示全部楼层
张珏 发表于 2025-09-08 23:28
感谢摩老师的支持。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 ...


不客气!很高兴能帮助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的诗歌需要点评或者想要讨论的内容,随时告诉我。享受诗歌的美好!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9-9 20:46: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听到假苹婆树名 感到稀奇 特意网上查看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5-9-10 11:58: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