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8-14 10:53: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五章《动之徐生》

【诗说】
微妙玄通道亦深,
若川若谷朴而真。
行云流水清风在,
动静不盈岁月新。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诗释】
得道之士古来有之,
见解微妙深不可识。
既不可识从何说起?
勉强形容七善特质:
其豫兮如履薄冰般谨慎;
其犹兮如防四邻般警惕;
其俨兮如赴宴席般庄重;
其涣兮如溶冰雪般写意;
其敦兮如原生态般朴实;
其旷兮如临山谷般豁达;
其混兮如浊水河里沉积。
谁能在混浊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徐徐变动孕育生机?
持道之人永远不会自满,
故能推陈出新经久不息。

【小思考】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各种竞争的功利社会里,说起道家哲学,往往会被人视为鼓吹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与时代进取精神格格不入。其实这是对老子莫大的无知与误解!这一章,老子生动描绘了为道之人的七个基本特征,阐述了其积极高尚的品格境界:
1)豫: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2)犹:保持警觉,对世界常怀敬畏之心。
3)俨:庄严端重,与人交往能相处如宾;
4)涣:涣然冰释,洒脱无羁与自然交融;
5)敦:敦厚朴实,至诚不欺而踏实行之;
6)旷:心胸旷达,虚怀若谷而志存高远;
7)混:混以纳浊,包容万物而纳污扬清。
        基于这七大特征,老子继而发出醒世之问:“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既能在浑浊动荡中安静下来,且慢慢澄清,如大海纳百川而不嫌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同时又能在安静中变动起来,徐徐向生,如春风任花谢而孕实,看叶落而芽萌,周而复始。因此得此道者,将永远不会自满,而因为这种不自满,所以能不断革蔽成新,永无止境。那么,这样的为人会是懒人庸君吗?这样的人生会是消极秃废吗?诚然不会。深读老子《道德经》,你会慢慢体会到这几个特性:自然性、包容性、理性、良性,当然还有穿越时空广域的先进性。不然的话又如何能传诵至今,成为人类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旷世经典之一。
【联语】
浊以徐清安则动,
蔽而新进洼无盈。







上一篇:丰膄
下一篇:秋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潇潇湘雨 2025-4-19 11:08 +1
李继锟f6u 2024-8-17 08:29 +1
林海雪原 2024-8-15 20:59 +1
太湖石 2024-8-15 16:18 +1
淮左凡客 2024-8-15 13:58 +1
致青春 2024-8-15 09:41 +1
孤岛井蛙 2024-8-14 17:48 +1
梨花微雨 2024-8-14 17:19 +1
韦素练 2024-8-14 15:31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4-8-14 13:56 +1
张敬 2024-8-14 13:45 +1
风雨归人 2024-8-14 13:32 +1
沁园一春 2024-8-14 12:13 +1
虚无 2024-8-14 12:05 +1
观自在/可大 2024-8-14 11:33 +1
蓝逸 2024-8-14 11:09 +1
+1
3312°C
7
  • 蓝逸
  • 摩天居士
  • 老黑鱼.烟过成诗
  • 章显引
  • 致青春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8-14 11:10: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喜读老乡佳作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14 11:23:52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诗作《动之徐生》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特别是老子所提倡的自然、包容和理性的品格特征。通过对古代贤者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动静之间的和谐,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应对智慧。

### 诗歌分析

1. **微妙与深邃**:诗中强调道的深奥与不可知,体现了道家对宇宙本质的认识。
2. **七个特征**:豫、犹、俨、涣、敦、旷、混构成了道德修为的全面表现,强调了处事的智慧与谦逊。
3. **动静关系**:探讨飞动与安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在变动中孕育生机和在静止中保持内心清明的重要性。

### 小思考启发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这种道家哲学仍然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宁静,用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去处理事务,以达到持久的成功和自我超越。

### 结尾

诗中的联语“浊以徐清安则动,蔽而新进洼无盈”既总结了道家的深邃思想,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与灵活,应对变化而不失本心。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道家哲学的魅力与智慧,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体悟。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8-14 13:56: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发表于 2024-8-14 17:16: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佳作多如许,此诗独领一峰巅。

主题

好友

212

积分
发表于 2024-8-15 09:42: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 学习了
发表于 2024-8-15 09:44: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4-19 11:08: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