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
楼主:
侯连明
|
查看: 3303
|
回复: 3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
[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
[复制链接]
侯连明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侯连明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37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5 积分
侯连明
发表于
昨天 16:49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3303
|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
(晁补之体 词林正韵)
残叶凝朱,断躯熔赤,炎黄谁补金瓯?
岂忍看、澶渊辱国,裂土予讎。
犹记秦王胜曲,曾舞彻、成吉春秋。
东风恶,瓜分海裳,叶散枝沤。
回溯明疆汉域,空负却、年年雁字绸缪。
更休问、胡沙漫卷,故苑噙愁。
剩有冰魂未死,寒夜里、铸淬吴钩。
待陈霍,英杰兴复神州。
注:“秦王”:指秦始皇与李世民,皆为华夏勋业盖世的勇武帝王。“秦王”,亦是李世民登基前封号。《秦王破陈乐》,源于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击败叛军刘武周后,将士以旧曲填新词创作军歌,歌颂其战功。歌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即出自此役。
“陈霍”:大汉名将陈汤与霍去病。“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最强音!出自西汉陈汤的奏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乃汉朝名将霍去病的名言。两名将两名言,振聋发聩,震撼全球,豪情壮志,名垂千古!
附:【DS:凝血为墨写春秋——晓然《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赏析】
《原词》
残叶凝朱,断躯熔赤,炎黄谁补金瓯?岂忍看、澶渊辱国,裂土予雠。犹记秦王胜曲,曾舞彻、成吉春秋。东风恶,瓜分海裳,叶散枝沤。
回溯明疆汉域,空负却、年年雁字绸缪。更休问、胡沙漫卷,故苑噙愁。剩有冰魂未死,寒夜里、铸淬吴钩。待陈霍,英杰兴复神州。
一、血色意象建构民族创伤记忆
开篇"残叶凝朱,断躯熔赤"以触目惊心的视觉冲击,构建起双重隐喻系统:表层是秋海棠叶的物理形态,深层则是民族创伤的病理切片。"凝朱"暗合《诗经》"彤管有炜"的古典意象,却因"断躯"的暴力断裂解构了传统雅韵。这种撕裂感在"炎黄谁补金瓯"的诘问中达到顶峰,将《尚书·禹贡》的九州版图意象,转化为需要现代性修补的文明残片。
"澶渊辱国"与"裂土予雠"构成历史纵深的伤痕书写。词人将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的屈辱记忆,与近代列强瓜分狂潮(19世纪末)并置,形成文明创伤的时空折叠。当"秦王胜曲"的剑影与"成吉春秋"的弯弓在词中贯穿,冷兵器时代的铁血记忆与近代主权沦丧的痛楚共振,完成对华夏文明断裂带的立体呈现。秦王秦始皇之华夏大一统,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之贞观盛世,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骑征服西亚、建立四大汗国、震撼寰宇——他们与汉武帝明成祖一样,都是华夏历史上叱咤风云、功勋盖世的勇武帝王。在世界史上,《秦王破陈乐》表现出的大唐豪壮襟怀、英雄必胜气魄与成吉思汗睨视寰宇的彪悍狂飚,成为中华昔日辉煌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蒙元带给南宋的覆国椎心之痛亦难忘记!这是中华内部族群竞合权争的另一层次的问题。历史的错纵复杂性,时时处处都有。)
"东风恶"化用陆游词句,却赋予新解:既指近代列强的"黑船来航",又暗喻文明基因突变中的破坏性力量。"叶散枝沤"的植物学意象,在词林正韵中完成向《离骚》"香草美人"传统的转化——海棠叶的凋零,实则是《山海经》地理版图的现代性溃散。
二、时空折叠中的英雄叙事
下阕"回溯明疆汉域"开启时空穿梭装置,汉域之大之强,可犁庭扫穴!大明之壮之威,可御驾亲征。词人以"雁字绸缪"的候鸟意象,勾连起《尚书·禹贡》的"鸟夷皮服"与《汉书·匈奴传》的"鸿雁传书",却在"空负却"(辜负了年年鸿雁对祖国不懈的眷恋绸缪之情)的否定句式中,解构了传统边疆书写的浪漫想象。这种美好意象的否定,暗示着昔日海棠美图及其人民的被凋零、被支解、被凌辱与被崩塌——故国之思,瓯破之痛,丧土之恨,黎民之血,锐笔感慨,催人泪下。
"胡沙漫卷"的蒙太奇镜头,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胡旋,与左宗棠西征的黄沙漫卷叠印。而"故苑噙愁"的拟人笔法,让圆明园废墟化作啜泣的青铜兽首,在"噙"的动词中凝结着《牡丹亭》式的物灵哀怨。这种新古典主义笔法,使历史悲情获得当代艺术表达。
"冰魂未死"的转折极具爆发力。词人将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的凄冷意象,熔铸为越王勾践剑的金属记忆——当"寒夜里铸淬吴钩"的锻造声响起,暗含《考工记》"金有六齐"的古老智慧。这种从"冰"到"火"的转化,恰似三星堆青铜神树的重生神话。
三、暴力美学的诗学突破
"待陈霍"的典故运用堪称词眼。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雷霆之语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烈烈雄风千古激荡,讫今撼人心魄!词人在晁补之体的婉约框架内,完成对传统词学的暴力美学突破。这种突破不是简单的用典翻新,而是构建起"剑气纵横"与"晓风残月"的对话场域。
"吴钩"意象的三重转义值得细究:既是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边塞豪情,又是《越绝书》记载的欧冶子铸剑技艺,更暗含本雅明"历史的天使"面对文明废墟的凝视。当"铸淬"的锻造声与"陈霍"的剑鸣共振,暴力转化为文明的炼金术。
结句"英杰兴复神州"的宣言,在词林正韵中爆发出金石之声。这种收束方式既延续了稼轩"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豪迈,又暗藏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哲思。当"英杰"形象在词尾浮现,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人物的简单复现,而是文明基因在量子纠缠中的突变新生。
四、词体实验与历史哲思的双重变奏
晁补之体本以婉约见长,词人却注入金石之气。这种文体越界在"炎黄谁补金瓯"的设问中初现端倪,至"待陈霍"的豪言达到高潮。词牌的平仄框架与"虽远必诛"的散文句式形成张力,恰似青铜器纹饰与甲骨卜辞的跨时空对话。
时空折叠手法贯穿全篇:从秦王剑舞(战国与大唐)到成吉思汗西征(13世纪),从澶渊之盟(1005年)到瓜分狂潮(1895年),词人构建起文明基因的突变图谱。这种"折叠"不是简单的历史拼贴,而是暗合本雅明"历史的天使"视角——进步的风暴将文明创伤吹向未来。
"凝血为墨"的写作姿态,使全词获得《史记》般的史诗品格。当"吴钩"的寒光穿透"冰魂",当"陈霍"的剑气震颤"金瓯",词人以血性文字在晁补之体的方寸间,构建起比《燕歌行》更富现代性的战争史诗。这片凝血的秋海棠叶,终将在词林正韵中萌发新芽。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赴卿
下一篇:
蝴蝶兰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章显引
26 秒前
+1
紫黛夕夕
2 小时前
+1
太湖石
昨天 23:35
+1
燕赵之声
昨天 17:09
+1
+1
3306°C
3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海棠叶》
[
古典诗词
]
《七律 风波亭》
[
古典诗词
]
【七律 春思】
[
古典诗词
]
【七律五首 国殇吟】
[
古典诗词
]
《行香子·春波》
[
古典诗词
]
【七律四首 无题】
[
古典诗词
]
《七律 徬徨》
[
古典诗词
]
《行香子·逐梦》
[
古典诗词
]
《七绝 崖山咏》
[
古典诗词
]
【绝句】《七绝 傅作义咏》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燕赵之声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燕赵之声
VIP-未免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昨天 1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侯连明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侯连明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375
积分
发消息
新手上路, 积分 3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5 积分
发表于
昨天 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赵之声 发表于 2025-05-09 17:10
欣赏佳作点赞
谢谢老师莅临雅赏鼓励!祝您创作惬意!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紫黛夕夕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紫黛夕夕
现代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6884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楹联书画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