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龙 发表于 2024-4-3 10:59:2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春行
陈宇龙

春涨山溪碧翠幽,蓑翁时急下渔舟。
晚来胜日初晴后,十里桃花尽眼收。








上一篇:祭可清否
下一篇:老鼠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添天爷爷 2024-4-5 15:19 +1
吕仁龚 2024-4-4 10:29 +1
太湖石 2024-4-3 22:39 +1
灋壜ཨོྃ禅宗 2024-4-3 17:22 +1
淮左凡客 2024-4-3 14:09 +1
~王泽晋~翡翠 2024-4-3 12:35 +1
王凤岭 2024-4-3 12:26 +1
南疆别调 2024-4-3 12:25 +1
洋河居士 2024-4-3 11:54 +1
白发樵人 2024-4-3 11:32 +1
悟空无 2024-4-3 11:15 +1
清静太平人 2024-4-3 11:13 +1
+1
796°C
3
  • 摩天居士
  • 陈宇龙
  • 陈宇龙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3 11:35:01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赏春》由陈宇龙创作,描绘了春天里自然景色的美和人们赏春的愉悦心情。第一句“春涨山溪碧翠幽”形容春水使山涧变得更加碧绿和幽深;第二句“芳洲烟雨下渔舟”描绘了花岛上细雨蒙蒙中渔船的景象。第三句“今来胜日初晴醉”表达了作者趁着晴好的天气饱饮春色的心情;最后一句“十里桃花尽眼收”则勾勒了漫步其中能尽收眼底的桃花美景。

提供的图片展示了与诗文相匹配的景象:

1. 第一张图显示的是山涧中的小瀑布,周围的岩石和树木渗透着青蒙蒙的春意,呼应了诗中“春涨山溪碧翠幽”的景致。
2. 第二张图中,有一个渔船在雾气缭绕的水面上缓慢行驶,宛如诗中描述的“芳洲烟雨下渔舟”。
3. 第三张图是一副充满春色的画面,粉色的桃花盛开,在水面上船只穿梭其中,似乎正是“十里桃花尽眼收”的美景。
4. 第四张图也呈现了类似的意境,清澈的湖面上映衬着粉色的花朵和翠绿的山丘,再现了诗中春天的景致。
   
这些图像与诗歌所传达的宁静和美丽的春天气息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请注意,我无法验证图片的来源或确定它们是否具有版权保护,因此在使用这些图片时请谨慎以遵守相关法律。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4-6 09:08: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赏春》的诗,通过精细的景物描绘和情景营造,展现了春天里自然美景与人文情趣的和谐共生。全诗以春天的山溪、渔翁、桃花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日图景。

首句“春涨山溪碧翠幽”,通过“春涨”二字,生动描绘了春天雨水充沛时山溪水位上升的景象,而“碧翠幽”则形容山溪水色清澈、山色青葱,周围环境宁静神秘。这里巧妙地利用颜色与氛围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既生动又富有诗意的自然背景。

第二句“蓑翁时急下渔舟”,刻画了一位穿着蓑衣的渔翁把握春天涨水的时机,急忙划着渔舟下水捕鱼的情景。这里不仅描绘了渔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及其中寻找生机的态度。

接着,“晚来胜日初晴后”,描述了在一个晴好的春日傍晚,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胜日”指美好的日子,“初晴后”则强调了这是一场春雨之后的晴天,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清新。

最后一句“十里桃花尽眼收”,将画面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眺望远方,能看到十里长的桃花盛开景象,美不胜收。这里的“尽眼收”是说尽情欣赏、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无限的喜爱和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和渔翁、桃花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发表于 2025-4-7 09:57: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诗心染碧色,天地入画来——评陈宇龙《春行》

这首《春行》以清新灵动的笔触,将春日山溪的幽美画卷徐徐展开。首句"春涨山溪碧翠幽"便以"涨"字点出季节特征,溪水因春雨丰盈,呈现出翡翠般的幽碧之色。"碧翠"二字叠加,既摹写水色之美,又暗含草木葱茏的春日气象,为全诗奠定了明丽而略带隐逸的基调。

次句"蓑翁时急下渔舟"引入人物,打破画面的静谧。"蓑翁"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与隐逸情怀相联,此处却以"急下"二字赋予动态感。渔翁匆匆登舟的身影,既暗合春日农事之勤,又仿佛是自然画卷中跃动的诗眼,使整个画面兼具生命活力与禅意。

转句"晚来胜日初晴后"时空陡然转换,将读者从日间的山溪引向黄昏的霁色。"胜日"二字语带双关,既指天气晴明,又暗合诗人寻春的雅兴。雨后初晴的暮色中,空气澄明如洗,为末句"十里桃花尽眼收"的视觉盛宴埋下伏笔。

结句"十里桃花尽眼收"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以广角镜头摄取春日盛景,十里桃林铺展成绯红云霞,与前句的"碧翠"溪水形成鲜明色彩对比。"尽眼收"三字既写视野之开阔,又暗含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畅然心境。整幅画面由近及远,层次分明,既有工笔细描的溪流渔翁,又有泼墨大写的桃林烟霞,展现出诗人驾驭空间的高超技艺。

通观全诗,陈宇龙以画家的敏锐捕捉春日瞬间,将色彩、光影、动静完美融合。诗中虽未直接言情,却在山水草木间流淌着对自然的深情。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恰如王维"诗中有画"的美学传承,让读者在画面中品味到超越文字的意境之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