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王昌龄最经典的10首唐诗,不输李白孟浩然,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
  • 楼主: 袁方铭 |查看: 57745|回复: 0
袁方铭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袁方铭 发表于 2023-8-26 16:04: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读国学诗词
发表于广西

他被称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只有李白可与他的七绝诗相提并论。

他与孟浩然、高适、王维、李白、岑参等结交,留下一段段友谊的佳话。

他是王昌龄。


他能写昂扬的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他也能写缠绵的闺怨诗,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还能写难忘的友情诗,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盛唐诗坛,王昌龄名气不如李白响亮,可他留下的诗作,却流传至今,让人一再吟咏。


诗词君总结了王昌龄最经典的10首唐诗,一起体味王昌龄的家国情、爱情和友情吧!



1、最激昂的边塞诗:《出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开门见山,气象非凡。从秦代到汉代,无数出征的将士出征却不能归来,其中的悲剧不言而喻。

那么,怎样避免这种悲剧呢?如果有李广这样的猛将,边境就安宁了,悲剧就避免了。


英雄一出,谁与争锋。


全诗昂扬又回味无穷,对名将的渴慕,对边境安宁的渴求溢于笔端。


明代学者李攀龙说: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


李攀龙说:这是最好的一首七绝诗。




2、最坚定的自白诗:《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724年),王昌龄为江宁县丞,他仍是一个贬官。


好友辛渐北上洛阳,王昌龄与他相聚后,写作此诗。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句坚定的自白,他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可见其坚持。


虽然被贬谪在外,在凄寒孤寂中,我依然坚守一颗纯粹之心。


只要你能坚守住本心,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自己。



3、最慷慨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在这样的情绪下,王昌龄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斗志昂扬,慷慨澎湃,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激励无数人为了国家而征战沙场的昂扬精神。


有必胜的决心,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懈的坚持和恒定的努力,才有最终的胜利。



4、最纤媚灵动的唐诗:《采莲曲》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天宝七载(748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采莲的主角当然是采莲女,可是,王昌龄却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

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最美的夸赞是,你藏在花中,我分不清你和花谁更美。





5、最达观的友情诗:《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离别,是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历代以来,关于离别的悲伤之作,我们读过太多。


可是,王昌龄却不一样,这一天,他送别友人,却没有悲伤: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即使你走得再远,我们依然能共对同一轮明月,又怎么说我们隔得远呢?


以前总是在离别时想起这句诗,现在再念起却有了别样的力量。



6、最柔情百转的唐诗:《闺怨》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作为边塞诗人,王昌龄懂边塞的将士,也懂思念将士的思妇。


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闺中少妇精心妆扮之后,登上高楼。


忽然,也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


本是开心登楼赏景,却反惹得一腔幽怨。


王昌龄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转折突然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终于明白: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





7、最壮阔的反战诗:《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这是一首反战诗,通过追忆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大破吐蕃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悲烈残酷,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


诗的后四句追溯以往长城发生的战事,展现了战后的惨烈景象。


长城在古代是军事要地,频发战争,军兵誓死保卫。古往今来,长城内外荒草丛生,列列白骨在滚滚黄沙中依然清晰可见。


壮阔的边塞景色里,藏着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人民的同情。


古往今来,衰亡与兴盛,背后都是累累白骨。



8、最绝妙的宫怨诗:《长信怨》


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一首宫怨诗,抒发了失宠宫妃的苦闷和幽怨。

天亮了,女子拿起扫帚打扫金殿上的尘埃,百无聊赖时,她手拿团扇,兀自徘徊。抬头间她看到寒鸦从昭阳殿飞来,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想那寒鸦还可以带着昭阳殿的日影而来,而自己纵然拥有美丽的容颜,却不能去昭阳殿见一见皇帝。

美貌的宫妃羡慕那丑陋的乌鸦,如此巧妙的设计,可见宫妃极致的孤独与凄清。

一个人缺少什么,才会去羡慕什么。所以发现自己有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和羡慕的人并不是件坏事。这些东西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努力。

9、最静美的诗:《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这是一首观月怀友的古体诗。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望月不仅是美的,其中更蕴含着人生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岁月的确残忍,但也温柔,它拿走一些东西,也会给予一些补偿。



10、最幽怨的宫怨诗:《春宫曲》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这首地描述了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的过程。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诗人明写卫子夫的受宠,其实暗抒旧人失宠的怨恨。有人受宠,也就有人失宠,受宠的人有多风光,失宠的人,就有多失意。


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人生,就是一场演出,每个人都是命运的主角。相同的舞台,不同的命运。从繁华到落幕,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





高明的诗人,从来不是只能写一种类型的诗。


王昌龄既可以豪迈昂扬,又可以悲悯同情;既可以豁达乐观,又可以柔情万转。


在王昌龄笔下,我们可以纵马骑射,亦可以深闺幽思。






上一篇:这首美了上千年的诗词,把深情写到了极致,令人感慨万千!
下一篇:十首名诗告诉我们,人老了就要这样活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今生有约 2023-8-27 21:51 +1
太湖石 2023-8-26 22:25 +1
东方.启明星 2023-8-26 21:27 +1
悟空无 2023-8-26 18:57 +1
南之 2023-8-26 18:32 +1
今夜.启明星 2023-8-26 18:22 +1
洋河居士 2023-8-26 18:16 +1
诗草 2023-8-26 16:29 +1
+1
57745°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