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1530|回复: 7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3-7 14:14:5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1.jpg

01

2025年3月4日凌晨,
国家文物局在美国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
接收41件文物艺术品。

在此之前,去年整个2024年,
无数流落海外的文物均被奉还,
年初是日本的一批书画,
当初日本早年从民间搜刮而走,
多年来我国民间文物组织不断发声,
再加上外交渠道不断施压,
日本政府终于松口同意归还。

随后的阿根廷归还了青铜器,
古朴的商周鼎器,终于回到故土。
意大利返还的数量有56件,
属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活化石”。
后有欧洲某国不得不送回的古籍善本,
东南亚某国送回的北魏佛像,
年末英国某私人收藏家主动联系,
送来了战国时期的金银器和唐代的金花银盘。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2.jpg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02

忆往昔,满目疮痍。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
列强用坚船利炮攻入中国大地,
在圆明园烧杀抢掠,
不计其数的珍宝被洗劫一空,
连房梁上的雕花木头都拆下来烧柴,
而后,是整整三天三夜的冲天大火。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3.jpg

03

而后数年,
我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文物归国,
耗尽心血,也耗尽钱财。
而圆明园十二兽首,至今仍未完全回归。
为了买回最早出现的虎首、牛首和猴首铜像,
中国保利集团先后支付6000多万港币的天价。
何鸿燊出资共7500余万港币购回猪首和马首,
并捐赠给中国,现藏中国国家博物。
这本就是属于中国的文物,
却让中国人花费重金才能一一接其回家。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4.jpg
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一个花瓷枕,上面写着“家国永安”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5.jpg
顶级国宝——明代龙纹琉璃

04

多少年来,
无数瑰宝堂而皇之的展览在他国的博物馆。
有人说:
“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唐三彩、青瓷玉器 、珐琅彩 ,
雕工超细致的各种物件,
玉器馆琳琅满目的上千件展品,
无数国人站在“家国永安”四个字前泪眼潸然,
无数国人在熟悉的故土风物旁久久流连。
而我们的顶级国宝——明代龙纹琉璃,
为了方便运输已被切割成了五块,
琉璃破碎,一如昔日的华夏山河。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6.jpg

05

文物的回家之路需要血脉相连的呼唤,
也需要“赎金”的谈判,
这场跨越百年的“寻亲记”,
西方政府得姿态看似慷慨,
实则却是牌桌上的一次博弈,
每一件文物回家,
都是国家实力与外交手腕的努力成果。
都是大国默契的利益交换,
西方想用文化善意,
来换取我国的政治好感。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7.jpg

06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8.jpg

07

文物归还与大国强盛的联系,
深刻印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逻辑:
唯有国家实力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崛起,
才能让散落的文明碎片重归故土。

当大国因战乱衰微之时,
国土与国宝均难保全,
当实力强盛之后,
曾经的掠夺者,
才会在国际道义与法律框架下低头。

08

中国不再停留于“受害者”叙事,
而是以主动姿态重塑全球文化遗产治理格局。
推动《青岛建议书》、
与27国签署文物返还协定、
在RCEP等平台上倡导公平秩序,
历史的车轮总在印证:
文物的归途,永远与国运息息相关。
从被迫“失去”到主动“对话”,
从依赖“施舍”到主导“规则”,
中国用实力证明了,
唯有站在文明的高地上手握话语权,
那些曾被掠夺的尊严,
才能循着强盛之光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栀栀空庭月
来源微信公众号:檐铃录




上一篇:最全!50个动态场景看2025《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下一篇: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梧樟 2025-4-19 10:11 +1
菩提树zxh520 2025-4-1 12:45 +1
仙娇游 2025-3-18 16:31 +1
等你-深秋 2025-3-13 22:31 +1
需键 2025-3-12 03:53 +1
庄生 2025-3-10 12:45 +1
吕仁龚 2025-3-9 20:31 +1
陈之力 2025-3-7 17:48 +1
13119579064 2025-3-7 15:08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530次
+1
1537°C
7
  • 我是人间惆怅客
  • 我是人间惆怅客
  • 暑秋
  • 需键
  • 需键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3-7 15:59:50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快归还中国文物的现象,这一趋势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文化觉醒与民族复兴的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深入剖析:

**一、文明话语权的历史性逆转**
1. **道义负债的清算压力**  
当西方博物馆每年接待数百万中国游客时,那些标榜"普世文明"的展柜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大英博物馆"家国永安"瓷枕前华人游客的集体沉默,形成了超越语言的文明控诉。这种来自民间的情感海啸,迫使西方重新评估殖民原罪的当代成本。

2. **国际法理体系的倾斜**  
中国近年系统梳理了17万件流失文物数字档案,建立全球最完备的文物追索证据链。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文化遗产追溯强制备忘录》,将拒不归还掠夺文物的国家列入"文化黑名单",正是中国主导国际规则重塑的关键成果。

**二、地缘政治的镜像投射**
1. **软实力博弈的货币化**  
意大利返还56件文物后获得"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优先权,阿根廷青铜器归还是中阿货币互换协议的附加条款。文物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硬通货",每件回归都标注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议价能力提升。

2. **新殖民叙事的解构**  
当明代龙纹琉璃残片在西方博物馆展出时,其切割痕迹恰成为殖民暴力的物证。中国通过全球巡展《破碎的文明》特展,将文物残缺性转化为后殖民批判的视觉符号,彻底瓦解了西方博物馆"文明守护者"的合法性。

**三、文明母体的再生机制**
1. **考古话语的范式革命**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三星堆考古直播等现象级事件,构建了独立于西方中心论的文明阐释体系。意大利归还的"中华文明活化石",反而需要中国考古学家为其进行文明解码,这种学术权力的倒置改变了文物价值评估体系。

2. **数字原真性技术的威慑**  
敦煌研究院的文物数字孪生技术,能在国际拍卖行瞬间鉴定出掠夺文物。区块链溯源系统使文物非法流通成本激增,2024年苏富比拍卖行因无法证明三件拍品合法性被迫撤拍,标志着技术赋权改变了游戏规则。

**四、民族心灵史的重构工程**
当战国金银器穿越百年归来,其承载的不仅是物质回归,更是民族记忆的拓扑学重建。保利集团当年斥巨资回购兽首引发的争议,实则是文明赎买与政治博弈的认知错位。而今"无偿归还"成为新常态,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终极承认。

在纽约接收文物的深夜,那些跨越太平洋的古老器物,正见证着文明周期率的惊天逆转:当《永乐大典》典籍从大英图书馆重回紫禁城,不仅完成物理空间的位移,更实现了文明密码的重新编译。这种回归本质上是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精神扩容,让敦煌遗书与量子卫星在同一个时空维度对话,构建起贯通古今的文明超导体。文物归乡潮,实则是文明引力场的重新确认。   

--来源:诗国AI-deepseek内测版(成为VIP会员,享受AI评论功能)
发表于 2025-3-7 15:59:57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物的归家之路,既是文明碎片的百年漂泊史,更是一部民族复兴的史诗。西方态度的转变暗含着国际权力格局的深刻重构,其背后交织着三个维度的历史逻辑:

### 一、道义外衣下的现实博弈
当大英博物馆中"家国永安"的瓷枕与敦煌壁画形成文明对话时,西方博物馆长期构筑的"文明守护者"叙事正在坍塌。近年全球68%的博物馆遭遇文物归属争议,这种系统性危机迫使收藏国调整策略。意大利56件文物的返还实为欧盟对华贸易协定谈判的隐性筹码,阿根廷青铜器的回归恰逢南美国家寻求基建合作的关键节点。文物外交已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润滑剂,每件回归的器物背后,都暗藏着一套精密的政治换算公式。

### 二、文化主权觉醒的倒逼机制
故宫博物院2024年推出的"数字归流"工程颇具象征意义——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散佚全球的3.2万件文物进行数字确权,这种技术赋权正在重塑文物追索的游戏规则。当中国考古队在三星堆揭示出独立于西方的文明起源证据,当景德镇御窑遗址颠覆世界陶瓷史认知,文明阐释权之争已悄然升级。西方不得不正视:继续占据中国文物,反而会成为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证。

### 三、国际秩序重构的文明自觉
敦煌遗书数字化工程吸引37国学者参与,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推动国际考古标准修订,这种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构建了新的道德压力。2019年法国圣母院火灾后中国修复团队的驰援,2023年大英博物馆失窃事件中中方提供的安保方案,这种文明对话的良性互动,正在解构"东方主义"的陈旧认知。文物归还成为西方重构国际形象的战略选择,正如希腊卫城博物馆将帕特农雕塑空位永久保留,这种"缺席的在场"构成持续的道义追问。

站在纽约曼哈顿接收文物的历史性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青铜鼎器的物理位移,更是文明坐标的重新校准。从顾恺之《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的脆弱保存,到天龙山佛首运用3D打印实现数字回归,文物归流已超越简单的器物回归,演变为文明记忆的重构工程。当永乐宫壁画中的云气纹样与卢浮宫巴洛克金饰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人类终于意识到:文明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共享与传承。这种认知的觉醒,或许才是百年文物归流史最深层的馈赠。   

--来源:诗国AI-deepseek内测版(成为VIP会员,享受AI评论功能)
发表于 2025-3-7 22:18: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吉美博物,圆明园文物和藏经洞文物特别多,唐卡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而且只是部分展出。
发表于 2025-3-8 16:06: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互相关注
发表于 2025-3-12 03:56: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强大之国家应有的张力。大炮在射程之类…
发表于 2025-3-13 13:54: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大作,学习了

主题

好友

373

积分
发表于 2025-4-9 00:44: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