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9-7-8 22:20:1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a2cc7cd98d1001e951a83217b80e7bec54e79715.jpg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6f061d950a7b0208eaef84a961d9f2d3572cc850.jpg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QQ音乐地址:http://url.cn/5yqTdCT  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创作

这首歌曲的前身为《八路军进行曲》,1939年诞生于延安。

1938年8月,带着在晋绥抗日前线创作的革命诗稿,诗人公木(原名张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作曲家郑律成合住一个窑洞。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在这两位虔诚的革命者心中产生了共鸣。他们一拍即合,立志为伟大的人民军队谱曲,共同谱就属于红色革命时代的主旋律。“枣园多少不眠夜,赢得中华破晓天。”

时光流入1939年。对日抗战愈发激烈,在红色延安的窑洞里,雄壮豪迈的《八路军进行曲》应运而生。它像长了翅膀,随着宝塔山的风、延河的水越过黄土高坡与崇山沟壑,迅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铁军,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1939年夏,词作家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完成了一部大型声乐套曲——《八路军大合唱》。是年冬天,这部套曲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并于次年夏天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这部套曲由8首单曲构成,合着一个“八”字,集中表现了八路军的英雄形象和战斗精神。《八路军进行曲》正是其中的一首。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被重新填词,更名《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从此,这首歌曲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识之一。

或许人们并不知道,其曲作者郑律成原本不是一位中国人,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战士。郑律成1914年生于朝鲜南部(今韩国)的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由于他从小喜爱音乐,故改名律成。当时的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的奴役使郑律成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1933年,19岁的郑律成来到中国,进入南京的朝鲜革命军政治干部学校,成为以暗杀为手段的反日独立运动团体(“义烈团”)的一名成员。同时,郑律成坚持学习音乐。1937年秋,郑律成放弃了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背着小提琴,像许多中国的进步青年一样,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延安。

郑律成在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学习、工作,并作有《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等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作品。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也得以光复。郑律成和在延安工作的其他朝鲜同胞一道返回朝鲜。由于朝鲜南北割据,郑律成未能回到家乡光州,而参与创建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出任团长,并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军歌。1950年,郑律成又回到中国并取得中国国籍。在后来的30年中,郑律成作有歌曲《兴安岭上雪花飘》、《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以及歌剧《望夫云》、《毛泽东诗词五首》等大型声乐作品,直至1976年在北京病逝。郑律成是一位成功为两国谱写军歌的作曲家。

创作背景

《八路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歌词作者公木,曾是一名文武双全的抗日战士。公木的真名叫张松如,原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10年出生于河北辛集北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在外祖父的帮助下入学念书。公木1938年8月从抗战前线去延安,在延安抗大学习。学习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写歌词、诗歌。学习结束后,组织上留他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当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此时,郑律成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给抗大学员教唱歌。在一起工作中,他和郑律成配合得很好。当时,郑律成住在他隔壁,他俩像亲兄弟一样友好,郑律成常到他的住处来玩。一天,郑律成坐在他床上翻看他的笔记本,发现他那个本上有很多诗,高兴得不得了,很快为《子夜岗兵颂》谱了曲。郑律成唱给他听,他听后非常高兴,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到了1939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搞个“八路军大合唱”,约他写词。郑律成还说,什么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几首歌嘛。此时,冼星海与光未然也提出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这名称,就是这样来的。虽然公木住在山洞里,心胸和视野还是很开阔的。他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当时抗大连风琴也没有,郑律成就哼着作曲,他唱,公木听。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册子,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总政主编的报刊上。总政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还专门请公木和郑律成去吃饭,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

公木教授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抗战的三个阶段,我都写上了,写成大兵团音乐形象,不是个游击队的形象。其实,1939年还没有形成大兵团,但要站在抗战形势发展的高度去写。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这样的环境,我想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在任何时候可能都是不行的。”

词作者

公木(1910—1998),原名张永年,河北束鹿人,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所长、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等。主要歌词作品有:《八路军大合唱》、《英雄赞歌》等。其中《八路军进行曲》于1988年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曲作者

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随亲人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1950年加入中国籍。作有300余首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兴安岭组歌》等都是传世之作。

来源:百度百科




上一篇:我叫兰亭序,我今年1666岁了!
下一篇:游击队之歌 (贺绿汀作曲歌曲)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馒头坊 2019-7-13 18:24 +1
+1
1369°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