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把戏在文坛玩弄了多少文艺青年,又收割了多少退休老头?
这种把戏在掌柜懵懵懂懂怀着文学梦的少年时代还真遇到过,也是投稿某一个光环很耀眼的名号很响亮的文学大赛,然后不久收到“喜报”,早些年代是信封邮寄过来的那种,拆开一看又是祝贺获奖又是某某全国大赛字样,年少有梦的掌柜还以为可以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幸好掌柜那会儿兜里没钱,不然真的就被这些打着文学旗号的把戏给耍了。
相信有过文学梦的人应该收到这样的“喜报”,表明上是通知你过奖了,实际上是为了引诱你去组团旅游,顺便收割你一波。
但你别说,这除了不经世事小白菜被骗去参加,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一些退休了的老头,特别容易上钩(有些甚至是愿者上钩),他们更愿意披着文学的外衣去参加所谓的采风,这样显得很有文化气质,而那些爱慕虚荣的人,花钱买奖,花钱挂名主编编委之流,就更容易被收割了。
作者:吴焕唐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一首好诗
这段文字反映了文学比赛中的一些潜规则和收费现象,确实让很多文学爱好者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受到欺骗。特别是针对那些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或追寻文化氛围的退休人士,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从中可以看出,形式华丽的比赛往往附带高额的参赛费用和隐含的商业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对待文学创作、并且具备批判思维的人们应该更加警惕,避免被虚假的荣誉和诱惑所绑架。即使是为了理想,也需明白其中的商业运作,选择有信誉的平台进行创作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就是花钱买名头,前一段刚东窗事发。天下苦学阀久矣,然而文学和纸质书刊整体的式微更令人心痛啊。 很多打着诗歌比赛的晃子,为捞钱,收割韭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