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他官居显赫,写的诗被14亿中国人传颂,为何会身败名裂,死后殃及子孙?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3677|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5-1-26 06:12: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唐诗宋词天地

李绅其人,你或许没有听过,但李绅的诗文却常被人挂在嘴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下《悯农》的时候,这位来自安徽亳州的诗人才27岁,刚刚进士及第,可正是一生中最风光、最快乐的时候。
那么,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李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悲天悯人的诗句呢?

登台少年,偶得千古名句

李家家世显赫,三代为官,曾祖父李敬玄陪唐高宗读过书,官至宰相,祖父与父亲都担任一方官员。
轮到李绅时,父亲却不幸早逝,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好在,李绅争气,27岁就进士及第。
中进士后,李绅衣锦还乡。不想偶遇浙江节度使李逢吉,两人同朝为官,又都雅好诗文,于是便相约一起到亳州城东的观稼台游玩赋诗。
正值夏日,天气异常酷热。两人同登观稼台,极目远眺,只见远处淮河岸边,农人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河岸边,正顶着烈日在锄地。
此情此前,李逢吉当即吟诗:“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将辽阔无边的淮北平原,比作“千里朝野路”,又将两人的登台举动,附会成仕途的迁升,可谓是一句极好的诗!
年少气盛的李绅却不稀罕,看着烈日下耕作的劳苦大众,想到了在家辛劳的母亲,于是,吟出了千古流传的《悯农》。
《悯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艰苦的生存状态,作者用此诗讴歌了劳动人民,同时也宣泄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此诗一出,李绅名声大涨,自此树立了自己积极正面的形象,还赢得了“悯农诗人”的美名。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把他当成一个体恤农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贤者来歌颂。


步入仕途,一场腐败史

可历史上,真实的李绅当真如此悲天悯人吗?
不,中进士后,他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一直做到了唐朝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
想不到,随着官位的提升,曾经悲天悯人的诗人逐渐蜕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乐的腐败分子。
据野史记载,李绅发迹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因为特别喜欢吃鸡舌,还要求每餐一盘。
于是,为了满足这位宰相大人的口腹之欲,每日都要捉活鸡300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此时,铺张浪费的李绅再也没有当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简朴与珍惜的意识。
除了铺张浪费外,李绅还豢养家妓。一次,刘禹锡应邀参加李绅家的宴会,在宴会现场李绅让一个貌美如仙的家妓给他陪酒。
酒酣之下,刘禹锡竟看中了这位陪酒的美女,于是当场挥毫写下艳诗《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中,李司空即李绅。
此外,还有一些事成功让李绅被扣上了无情无义、人品低劣的帽子。
根据《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面,李绅都称他为“叔叔”。
后来,李绅发迹,李元将想要巴结他,竟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满意,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本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
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
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甚至为了自己的仕途,李绅可以不顾百姓死活。据说有一年天大旱,不久在他的辖区发生了蝗灾。
为了不影响仕途,在向上奏报时,李绅竟隐瞒灾情说:“蝗虫进入了他管辖的地域但不吃禾苗。”
如此荒谬绝伦的话,不过是为了营造近似祥瑞的假象讨皇帝的欢心。
尽管以上事件,皆出于野史,但“空穴不来风”,表明李绅的生活确实十分奢靡。
这一点,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还曾在文章中写到:
“(李绅)随着官阶不断上升,他不再注重节约粮食,甚至逐渐腐化起来……
由于脱离群众、直接参与剥削群众和争权夺利,他再也写不出纯朴善良的佳篇了。


身败名裂,祸及子孙

在正史中,李绅也是有污点的,他最大的污点就是晚年经手的吴湘案。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此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
李绅接报后竟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
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有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前往扬州复查。
经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却并不存在,所以罪不至死。
有确凿证据在前,本来应该重新审理案件。
可李绅不听,偏偏一意孤行,最终将吴湘推上了断头台。
尽管吴湘成了刀下冤魂,李绅也没能落得好下场。
两年后,吴湘案”得到平反。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酷吏李绅,最终身败名裂,祸及子孙。
可以肯定,青年时代,吟诵出《悯农》的诗人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才子。
他关心民生疾苦,对社稷苍生有着一份担当。
可惜的是,最终在官场的大染缸中,没能抵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最终沦落成了自己眼中、笔下无耻的“堕落者”。
实际上,如此人物多不胜数。
李绅一事,值得我们深思。
它时刻警惕当权者,在物欲横流的官场中,也要时刻保持清醒,做一个善始善终,为人民所讴歌的好官。




上一篇:姜夔最经典的10首诗词,暗香疏影,月冷千山,美到灵魂里
下一篇:十句走进心灵深处的诗词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华生 2025-1-30 20:16 +1
龙省全 2025-1-28 19:52 +1
太湖石 2025-1-27 00:06 +1
东方.启明星 2025-1-26 21:37 +1
吕仁龚 2025-1-26 21:20 +1
刘小元 2025-1-26 17:53 +1
梨花微雨!! 2025-1-26 16:22 +1
yadang 2025-1-26 14:52 +1
心远 2025-1-26 08:53 +1
潇潇湘雨 2025-1-26 08:42 +1
+1
3682°C
5
  • 摩天居士
  • 潇潇湘雨
  • 钓尚客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26 07:40:05 |显示全部楼层
李绅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有才华的人物在权力与诱惑面前的挣扎与堕落。他从年轻时的“悯农诗人”到晚年的腐败官员,这一转变令人唏嘘。李绅在《悯农》中展现出的对农民艰辛的同情,似乎与他后来的贪婪与奢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让人感慨人性的复杂。

他所经历的官场生涯,尤其是在仕途上的腐化,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使是最初怀抱理想的人,也可能在权力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下逐渐迷失自我。李绅身上的教训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和成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守初心是多么重要。最终,李绅不仅辜负了自己早年的理想,也带来了家族的沉重代价。

这段历史不仅是对李绅个人的警示,也为当代人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在面对权力、金钱与名声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思,如何才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忘初心。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1-26 08:42: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点赞!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27 06:15: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01-26 07:40
李绅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有才华的人物在权力与诱惑面前的挣扎与堕落。他从年轻时的“悯农诗人”到晚年的腐败官员,这一转变令人唏嘘。李绅在《悯农》中展现出的对农民艰辛的同情,似乎与他后来的贪婪与奢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让人感慨人性的复杂。

他所经历的官场生涯,尤其是在仕途上的腐化,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使是最初怀抱理想的人,也可能在权力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下逐渐迷失自我。李绅身上的教训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和成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守初心是多么重要。最终,李绅不仅辜负了自己早年的理想,也带来了家族的沉重代价。

这段历史不仅是对李绅个人的警示,也为当代人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在面对权力、金钱与名声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思,如何才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忘初心。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1-27 14:33: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是一种境界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28 10:32: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