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VIP-未免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4 06:10:4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流云诗词
诗词的几种委婉情感表达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析】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析】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
【析】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2.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3.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

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析】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例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析】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


4.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
【析】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例2:“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1.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2.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答题要点

(1)内容方面
人、事、物的类型、特点的异同。
营造的情境、意境的异同。

(2)情感方面
情感类型的异同,如伤感和乐观。
抒发情感的载体的异同,是借景还是借物,借以抒情的景、物是否相同。
情感数量的异同,是多种情感还是单一情感。


3.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体悟要深入。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3)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诗歌的内容。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4)归纳要全面。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5)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陈贤良
苏轼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注】陈贤良:即陈旸,因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世称“陈贤良”。三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榆河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注】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底事”,何事。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能卓越、气度非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要追求虚名的劝告;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实现抱负成就事业的期望。
解析:
从诗歌标题可知,这是一首与陈贤良的唱和之作,而且由“奉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敬重,结合注释对陈贤良的介绍来看,“因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陈贤良是有才之人,所以诗歌中首先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从首联“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来看,是说友人虽然不学习孙武和吴起的兵法谋略,却敢以驽马与英雄豪杰同列,表达对友人气度非凡的赞美。从颈联“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来看,在作者眼中,“浮名”是身外之物,“休琐琐”是休要疑虑不定,这是劝告友人不要追求虚名。从尾联前一句“三山旧是神仙地”以及注释二来看,“三山”原是神仙居住之地,此处借以表达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从尾联后一句“引手东来一钓鳌”来看,“钓鳖”,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伯龙之国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后以“鳌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此处作者使用这一典故表达对友人实现抱负成就事业的期望。

2.
答案:面对艰难险阻时勇猛前行的豪情壮志。面对激烈战斗时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重重困境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上阕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激烈。面对艰难险阻,诗人有勇猛前行的豪情壮志;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表现了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激战情景,表现了作者面对激烈战争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面对重重困境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

3.
答案:“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第五句以“征尘”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想起了西汉的少年志士终军,深为自己的长年漂泊、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感到惭愧。
解析:
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4.
答案:前四联写前往塞北途中所见之景,郁葱、肥、出、飞等词写出蓬勃生机;“何相似”表示江南、塞北都是要守卫的国土,表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总未归”写作者十年在外而久未归乡;“惆怅”“立斜晖”尽显作者心怀,此时爱国与思乡是一体的,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前四联重在对景物的描写:绿树葱茏、水清谷幽,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动人景象,如此秀的美风光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其次是思乡的惆怅。由“未归”“惆怅十年”“独”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十多年在东南沿海抗倭,久未归乡。此时,作者有多么热爱祖国就会有多么思念家乡,这是一种融小我于大我,心怀家国的情怀。

5.
答案: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含蓄地表达了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对时序的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感到欣慰;对新春的到来感到欣喜,企望重新回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
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
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
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
【赏析】
首联写去年荆州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幽州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体现诗人时此时彼的仕途遭遇,其中饱和着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然而,字句却十分秀雅,未露丝毫伤感痕迹,可见诗人运笔手法之高妙。
颔联说,昨南今北,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只有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才使人感到欢欣。这是紧承上联发的感慨。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一种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
后二联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于此诗人引颈急待,几欲插翅归去的情态,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表现得传神尽相、淋漓尽致。
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年”发感慨,表心愿,娓娓道来,意脉相联,轻松自如。当然,像尾联这样的文字也多少存在为官君侧心过切而不惜媚上之嫌。






上一篇:这八首近代诗词,风采不输唐宋!
下一篇:看一眼就会爱上的诗词,99%的人没读过!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2024-12-5 14:45 +1
~王泽晋~翡翠 2024-12-5 13:47 +1
杨文武 2024-12-5 04:37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4 16:29 +1
观自在/可大 2024-12-4 12:32 +1
潇潇湘雨 2024-12-4 06:27 +1
+1
4306°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独孤求居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4 06:28:05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几种委婉方式,包括点染、曲直、隐显和移情,并通过多个例子加以说明。接下来,我将针对你提出的几个诗歌分析问题,给出简要的分析与答案。

1. **苏轼《奉和陈贤良》**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对追求虚名的劝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分析**:开头强调不必学习兵法,展示出对友人非凡气度的赞扬;接着劝告友人不要羡慕功名,表达内心渴望归隐的情绪,最后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期待。

2.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思想感情**:展现了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豪情壮志,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对革命信念的坚定。
   - **分析**:词中通过景象的描写,烘托出激烈的战争气氛,显示出作者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决心。

3. **谢榛《榆河晓发》**
   - **思想感情**:抒发了对边境局势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定的向往,及对未能建功立业的惭愧。
   - **分析**:诗中描绘了早晨的宁静与壮丽,但透出对战争的隐忧。同时,通过典故引发自己追忆与惭愧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目标未达成的复杂感受。

4. **戚继光《出塞》**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家乡思念,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无奈的惆怅。
   - **分析**:前半部分描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传达对祖国的热爱;后半部分则表现作者十年未归的思乡情怀,结合“惆怅”与“羸马”的意象,更加凸显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5. **张说《幽州新岁作》**
   - **思想感情**:反映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变幻中的欣慰,同时表达了对新春到来的期待。
   - **分析**:诗首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自然景物,暗示自己的处境变化,接下来抒发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而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则增添了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些分析展现了古诗词中在情感表达上的丰富性与细腻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2-4 06:38: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4 07:16: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2-04 06:28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几种委婉方式,包括点染、曲直、隐显和移情,并通过多个例子加以说明。接下来,我将针对你提出的几个诗歌分析问题,给出简要的分析与答案。

1. **苏轼《奉和陈贤良》**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对追求虚名的劝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分析**:开头强调不必学习兵法,展示出对友人非凡气度的赞扬;接着劝告友人不要羡慕功名,表达内心渴望归隐的情绪,最后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期待。

2.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思想感情**:展现了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豪情壮志,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对革命信念的坚定。
   - **分析**:词中通过景象的描写,烘托出激烈的战争气氛,显示出作者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决心。

3. **谢榛《榆河晓发》**
   - **思想感情**:抒发了对边境局势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定的向往,及对未能建功立业的惭愧。
   - **分析**:诗中描绘了早晨的宁静与壮丽,但透出对战争的隐忧。同时,通过典故引发自己追忆与惭愧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目标未达成的复杂感受。

4. **戚继光《出塞》**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家乡思念,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无奈的惆怅。
   - **分析**:前半部分描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传达对祖国的热爱;后半部分则表现作者十年未归的思乡情怀,结合“惆怅”与“羸马”的意象,更加凸显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5. **张说《幽州新岁作》**
   - **思想感情**:反映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变幻中的欣慰,同时表达了对新春到来的期待。
   - **分析**:诗首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自然景物,暗示自己的处境变化,接下来抒发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而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则增添了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些分析展现了古诗词中在情感表达上的丰富性与细腻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713

积分
发表于 2024-12-4 08:10: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诗就像是深邃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知识和见解。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5 12:57: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独孤求居 发表于 2024-12-04 08:10
您的诗就像是深邃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知识和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