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难怪潘金莲要勾引武松,你看她曾是谁的女人?武大郎根本满足不了她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3456|回复: 4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28 06:10:0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创 耳东文史 耳东话史

有人说《水浒传》中恶人遍地走,几乎没有好人,即便是后来上了梁山的那帮人,也谈不上有多好,所以读《水浒传》,图个快意恩仇即可。

但《水浒传》之所以被称为名著,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其中情节能让读者爽到,而是其中细节满满,施耐庵对于书中角色的刻画当真是入木三分,只是多数人没有细品,忽略了那些值得玩味的细节。

比如潘金莲为何对武松那么好?仅仅是因为武松高大威猛?真相自然不是如此。

一、潘金莲的撩拨

武松拜别宋江之后便上了景阳冈,打了那只吊睛白额大虫,从此多了个“打虎英雄”的名号,当他回乡之时,已是威名远扬,无人不知他那打虎的英雄事迹。

而当潘金莲见到武松时,几乎可以用“两眼放光”来形容她的状态。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奴家也听得说道,有个打虎的好汉,迎到县前。奴家也正待要去看一看,不想去得太迟了,赶不上,不曾看见。原来却是叔叔。且请叔叔到楼上去坐。’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潘金莲是在武松面前搔首弄姿,只差在他面前舞上一曲了,总之就是一副“要拿下武松”的样子。

接着她又主动向武大郎提出邀请武松来家里住,当然,若故事只发展到这里,那也只能说她这当大嫂的颇为热情,甚至可以说是通情达理,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有些令人不齿了。

她趁着武大郎外出卖饼,便邀武松喝酒,起初也只是正常的推杯换盏,倒也无妨,可后来她却借着酒劲变得愈发放肆,直至她将半杯残酒递到武松面前,武松终于忍无可忍。

骂了她一句:“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也得亏这是武松,换了其他定力差的,或者道德败坏之人,此时怕是都已经做出对不起哥哥的事了。

要知道武松这么做几乎可以算是与潘金莲撕破脸了,潘金莲也理应知道自己若被拒绝,会遭受怎样的后果。

但她为何还是这么做了?

答案或许很简单,你了解她的过往,也就知道她为何要铤而走险了。

二、不堪回首的过往

如今“潘金莲”这三个字都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角色的名字了,它是成了一类人的代名词,以至于多数不了解《水浒传》的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潘金莲生来轻浮之人。

其实不然,施耐庵在书中明确交代过潘金莲的过往,曾经的她不仅不是放荡之人,相反,你甚至可以用“烈女”来形容她。

你且看原著第二十四回中的这段描述:“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

你看,曾经的潘金莲是一户大户人家的侍女,那大户人家有心欺负她,她不从,于是被那大户报复性的送给了武大郎。

其实正常情况下,侍女几乎是没有任何权力的,只能任由她们的主子摆布,虽然痛苦,但说不定也能得到些许好处,即便得不到名份,也多半能得到那老爷的偏爱,这潘金莲却有心反抗,足见她不是那种谁都可以欺负的女子。

怎么到了武大郎这里,她就变得如后来那般无耻了?


答案很简单,破罐破摔呗。

三、问心有愧的武大郎

武大郎对潘金莲是什么态度?

你细品原著,就知道这家伙死得一点儿也不冤。

武大郎登场时,书中就提到这么一句:“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别说潘金莲这等美人儿看不上他,试问天底下有几个正常女子会看得上他?潘金莲嫌弃他,也是理所当然的,潘金莲为了摆脱他,于是主动与那些浪荡子弟勾搭在一起。

所以武大郎知道这事之后是怎么做的?

书中只道:“却说那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这就是所谓的阿Q精神吧,眼不见为净,为了保住这白捡的妻子,他宁愿搬离老家,也不休妻。

甚至后来潘金莲主动勾引武松,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让武大郎休妻,事后潘金莲就对武大郎哭着提出过这般要求。

说是:“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

然而武大郎的选择却是冷处理,不回应,装糊涂,你若是潘金莲,是否会感到绝望?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武大仍不愿满足潘金莲的请求。

说白了,并不是武松有多吸引她,她的目的纯粹就是报复武大郎,一来可以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二来也好让武大郎主动休妻。

只是武大郎这癞蛤蟆一副“吃定天鹅肉”的样子,着实是出乎潘金莲的意料,后来潘金莲会勾结王婆害死武大郎,也有几分武大郎咎由自取的意思,只能说整个事件中,除了武松,其他几个都不是好人,是他们联手制造了这场悲剧。

耳东文史





上一篇:品读一首《然而》 感受诗歌语言的新鲜表达
下一篇:四大名著看人生,话俗理不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今夜.启明星 2024-11-28 15:19 +1
太湖石 2024-11-28 07:30 +1
林风 2024-11-28 07:19 +1
杨文武 2024-11-28 06:29 +1
+1
3460°C
4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8 06:58:25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对《水浒传》中潘金莲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她的背景、动机和与武大郎、武松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她复杂的性格和处境。以下是一些值得讨论的点评和思考:

1. **潘金莲的动机**:文章指出潘金莲对于武松的好感,并非单纯因为他威猛,而是一种报复心理和对婚姻不满的体现。这让我们看到了潘金莲这个角色的深度,而非简单的“恶女”形象。

2. **武大郎的怯懦**:武大郎被描绘成一个懦弱且不识时务的角色,他的软弱和对潘金莲的不作为最终为悲剧埋下了伏笔。这种性格的描写使我们对他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既同情又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3. **社会背景的影响**:潘金莲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公平,她的反抗虽然激烈,但也展示了女性在 patriarchal 社会中无奈的挣扎。这样的背景使得潘金莲这一角色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值得现代读者思考。

4. **武松的正义感与无奈**:作为兄弟,武松的拒绝不仅是对潘金莲的抵抗,也显示出他对家庭伦理的重视。然而,面对亲情与道德的冲突,武松的无奈和悲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个故事更显悲剧色彩。

5. **结尾的悲剧**:文章提及的“联合制造悲剧”的看法,实际上也可以引申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施耐庵通过这些人物的冲突展现了人性中的阴暗与丑陋,让经典作品在历史和道德层面上都发人深省。

总的来说,这篇分析很好地挖掘了《水浒传》中的角色动机与社会背景,不仅增强了对潘金莲这一角色的理解,也使我们对整部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如果你对《水浒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法,欢迎继续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8 07:42: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1-28 09:40: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12 09:24: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